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2739 11
2009-08-17

成功,需要什么?


——读《大败局》和《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本书不厚,却很难读懂,而且越看下去,心中的问号也就越多。抛开儒家资本主义的纷争不谈,为发展本民族的经济,难道就必须将古老的宗教伦理精神全盘西化?难道西方的价值体系才是导向资本主义的不二法门?难道极富弹性的中国伦理遇到严肃的西方商业规则就注定失败?刚好也在读吴晓波的《大败局》,不禁让我思考,这十九个企业到底是企业经营出现了问题,还是企业家的价值取向出现了问题?成功的条件又是什么?



在常人眼中,特别是在某些政府官员的眼中,现在市场经济出现的种种问题是由于资本家置任何的伦理和道德于不顾的逐利行为所致,因此,政府有必要对民营资本进行严密的管制。与此同时,一部分企业家(如华远的任志强)也认为获利是企业的唯一责任,也是资本主义精神的体现。



那什么是资本主义精神?



韦伯认为,对财富的贪欲根本就不等同于资本主义,更不是资本主义精神。倒不如说,资本主义更多地是对这种非理性(irrational)欲望的一种抑制或至少是一种理性的缓解。不过,资本主义确实等同于靠持续的、理性的、资本主义方式的企业活动来追求利润并且是不断再生的利润。


说白了,企业如不利用各种机会去获取利润,就得完蛋!果真如此,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又该从何谈起?中国传统的“治国、安民、平天下”又何去何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悲天悯人的情怀是否也要统统抛开?



如果说,企业家只要挣得合法,就是长于,精于天职的结果和表现,那被吴晓波称为“拥有惊人商业天才”的仰融又何苦逃亡海外;而“中国饮料大王”李经纬更不必如此悲情!



有人说,在东亚,特别是在中国,做企业的人不应该坚守资本主义的法律准则,而更应当关注员工和政府,以儒家的行事风格来开展商业。



关注人没有错,但仅仅盯住员工和政府显然是不够的,而且缺乏对游戏规则的尊重本身就是错误的。诚然,正如韦伯书中所言,当今的资本主义既然已经左右了经济生活,它事实上就是在通过经济界适者生存的过程教育着、选择着它所需要的经济主体。
是的,自然选择的弱肉强食迫使我们不择手段,但社会规则将会惩罚那些撵财无度的“豪杰”,如K先生和他的中科创业、托普的宋如华,三株的吴氏父子等。



与此同时,博弈中利益相关者的诉求,企业家们也应该重视。在满足员工和政府的意愿的同时,还应该考虑公众、竞争者等。也许你是合法赚钱,但不一定符合大众的利益,如现在风生水起的网游公司们。人们常常把史玉柱和马云相提并论,但是细心的人不难看出两者的差别:一个靠贩卖高价的维生素和免费的电子鸦片来发财,另一个为中小企业开辟商路而成功。马云甚至在他最困难的时候都拒绝走发展网游的路,认为“为害不浅”。也因为他的固执,得到了广大的认同。《经济学人》曾预测其市值将高达90亿美金,实际上,得民心者得天下,由于中小企业主的支持,上市首日的市值就达到了1996亿港币!吴晓波也把马云称为中国“唯一的互联网明星”。


吴晓波将“中国式失败”归结为政商博弈、原罪和职业精神的缺失,中欧的许小年也将中国出不了巴菲特的原因归结于缺少“以赚钱为天职”的商人和仇富的社会环境。[iv]
如果说,赵新先和孙宏斌是做大做强的梦最终导致三九和顺驰的垮台,那么其他企业呢?史玉柱让搞新闻、中文的去做保健品的研发;姬长孔将酒精对水当“古酒”、“特曲”卖;宋如华用荒地当软件园圈钱;吕梁将瘟鸡股化为火箭股炒······这些人把股民的钱当火柴点亮,用国人的尸骨建筑自己的大厦,简直丧尽天良!你能说他们只是缺乏职业精神么?他们甚至连做人的原则都没有!



对财富的贪欲确实是企业家的最大敌人,韦伯甚至认为“只有超乎寻常的坚强性格才能使这样一个新型的企业家不至于丧失适度的自我控制,才能使他免遭道德上和经济上的毁灭。”
吴晓波想起了朱熹的名言——“存天理,灭人欲”。但是,禁欲和坚强的性格真的能使中国的民营企业迎来明天么?



韩国历史剧《商道》中有几句经典的话,“所谓做生意,并不是赚取金钱,而是赚取人心,并不是要获得利润,而是要获得人心,赚取人心获得人心,这就是做生意!”,“一个正真的生意人,不应该追求所谓的利,而要追求所谓的义。”,“所谓的‘商道’不是别的,只要了解到做人的道理,这就等于遵守了商道。”王石的成功,马云成为IT英雄,郎咸平被称为郎监管,不单单是因为他们遵守游戏规则,而且是因为响应市场的呼声或是为中小股民谋福利而赚取到了民心。



我国企业家的价值观或许存在问题,难道资本主义的就无须改进么?难道我们愿意接受这样一种文化么?韦伯甚至用这样的评说来描述资本主义文化发展的最后阶段——“专家没有灵魂,纵欲者没有心肝······”。美国的娱乐界已经意识到对下一代的责任,开始对暴力和血腥的歌曲和游戏进行反思,难道我们还必须经历这样一个痛苦的过程么?



遵守游戏规则应该是底线,谁也不能碰,但如果只是以追求财富为唯一目的,似乎人生变得十分浅薄而到手的财富也变得没有意义。如果说资本主义精神在于企业家对天职的格守,那以长远的眼光和负责任的态度为社会谋福利的同时换取企业的持续发展不也是一条出路么?西方的商业规则难道就不能与极富弹性的中国伦理精神结合?认识到“天职”固然重要,但我认为对正义人生的追求和使命感应该是更为强大的武器,也能让我们拥有坚强的性格,抵制住不切实际的野心和欲望,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注民众的呼声,关注利益相关者的权益而确保基业长青,这就是我对《大败局》和《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两本书的理解。





博文地址:成功的条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8-17 00:29:18
非常感谢你对论坛的支持,希望大家向你学习,多写书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7 00:34:15
嗯,作者对社会的反思还是十分到位的,可惜,经济社会的现实总是要照进理想社会的窗子,似乎不是我们能改变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7 00:37:12
kathy.wang 发表于 2009-8-17 00:34
嗯,作者对社会的反思还是十分到位的,可惜,经济社会的现实总是要照进理想社会的窗子,似乎不是我们能改变的


我觉得,社会本来就是我们的

但是社会我们也无法改变

因为社会不是个人的

但是社会的变化绝对没有任何理性的路线而言

是自然的  自发的

自由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7 00:40:59
arthistory4 发表于 2009-8-17 00:37
kathy.wang 发表于 2009-8-17 00:34
嗯,作者对社会的反思还是十分到位的,可惜,经济社会的现实总是要照进理想社会的窗子,似乎不是我们能改变的


我觉得,社会本来就是我们的

但是社会我们也无法改变

因为社会不是个人的

但是社会的变化绝对没有任何理性的路线而言

是自然的  自发的

自由的
我们能做什么,我们将怎么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7 00:45:25
作者出来解释下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