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国很多媒体谈及亚锦赛决赛失利,总是再说,中国队丢了冠军,我这里要说一句:“以中国队的实力,冠军本就不该是中国队的。”或许这句话很刺耳,但篮球比赛不是比的哪边观众喊得声音大,不是比的哪边人民爱国热情高,数据就是一切。这个相信谁都不能否认。
开场我看了1节半,只有一个感觉:这两只球队完全不是一个水平上的。
为了支持这一论点,我们不妨看看中国和伊朗两队的对比数据。得分就不用说了,说说剩下的两样大数据:助攻和篮板。
全场助攻数6—16,中国队输了10个。
从进攻一端看:中国队从这一届亚锦赛八强开始就很少有跑动,大多数是大家站住了打,把球扔给内线,然后如果有包夹,再倒出来空位跳投。这个懒方法对于弱队当然可以,但是对强队呢?NBA中的火箭队,不知大家注意它的进攻模式没有,内线姚明接球的同时,是两个人从两个方向向内线插入,姚明可以自己投,也可以传给切出空位的队友,而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一打一。你会问,这些难道中国队的教练和球员不知道吗?他们当然知道,只是已经没有体力执行这个事了。
中国队的体力虚是早就有的事了,北京奥运会小组赛,中国队通常是上半场打得好,下半场完全被压制,尤其到了第四节,耐力明显不如对手。在这种一天都不停的亚锦赛上,中国队耐力不足的问题就暴露无遗。至于其他轻敌之类的话,场上是根本看不出来的,还不是那些无聊的记者信口推诿。然而决赛中中国队跑不动了这确是很明显的。另外中国队一直是被对方压着打的,疲惫这个东西,在你打得顺利的时候是不会太多感觉的,一旦陷入逆境,就会排山倒海而来。这两者就互为助力,江中国的进攻执行力消磨殆尽。
除了执行力,领导力也是进攻差的一方面,郭士强安排的战术过于简单,缺乏临机应变的才能,他的经验还太少,中国篮协把这样的重任交给这样一个年轻主帅还真是难为他了。许多时候的换人并不恰当。
另外防守一端,教练的拆招能力明显太弱,对方的战术安排他没有一种有效破解方案,中国队面对对方的穿插于突分并没有什么解决之道,这些方案临场想是根本来不及的,必须训练的时候就有很多安排了。正是伊朗队的突破分球让中国的防守漏洞百出,造成了这么大的助攻差距。
再说篮板球,这个只看一项就好,前场篮板,中国是5-19,两个进攻实力差不多的球队,你输了对方14个进攻篮板,给了对手那么多二次进攻机会,你还想赢???这个世界岂不是太没天理了吗?赛前很多媒体说,中国队内线实力强,有优势。优势在哪里?(媒体扇自己耳光的事实在太多,我也不必赘述了),篮板抢不好责任一在内线,一在外线。大家不妨细看比赛录像,易建联,这个被称为中国队新一代领袖的人,很多时候抢篮板是不卡位的,因为他很高,因为他能跳,所以他没有这个习惯。到了NBA,这一点改观了很多,但是开始打亚洲比赛时,他又被吹的飘飘然了,反观世界上的顶尖中锋,奥尼尔和邓肯都是积极卡位,无论对手是什么人,因为他们明白进入NBA的就没有弱者;当年的罗德曼更是几乎想把对手挤到场外去。易建联凭什么能不卡位?
再说外线,篮板球从来不只是内线的问题,中国有这样一个爱好,就是对手投篮之后,所有人看篮筐,看球,不看人了。可以发现,很多前场篮板反而是一些也有一点身高的外线球员冲进去抢的。这就是外线人不挡人的恶果,先不要想反击的事,先把你这一个防守篮板抢下了再说嘛。篮板球只能判断一个大概方位,所以另外有人突进来是个很让人心烦的事。
最后着重说一下易建联,中国很多媒体把他捧为新核心,这其实是个很不好的征兆。第一,我们先看进攻一端,坦白说,易建联的进攻手段差的不是一点两点,差了很多很多,他没有一样真正稳定的进攻武器,跳投不准,硬吃碰上弱中锋还可以,但是碰上强的就完蛋了。除此之外他没有别的进攻武器了。犹记得当年他说不欣赏诺维茨基太飘,但是诺维茨基的手段恰恰是最多样化的,他恐怕一辈子也及不上。所以,他凭什么去争亚洲第一中锋?凭什么被称为核心?中国队关键时刻力挽狂澜的是老兵王治郅,而不是那个做出华丽数据的易建联。真正的核心,是要在所有人打不开局面时,能够保证打进的,易建联显然没有做到。他是顺风顺水时锦上添花型的。
第二,追捧他是不是因为无人可捧了???中国真的人才越来越凋零了,孙悦这次的表现实在一般。这些问题真的太深,也许是战术,也许是体制,也许是由于一代人文化的迷失吧,这一代人即便强如易建联孙悦,也都是追求华丽的show,而基本功越来越差,所谓之人浮于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