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豫好一阵,刚才终于还是在涨价前注册了今年6月的L2。花出去一把银子,特来分享L1的经验和笔记,赚点论坛币 :-)
本人CS出身,正儿八经码农(纯的),零金融基础(纯白)。考CFA出于学习。没有转行的计划。大概算是败家玩票吧。
16年8月中报名了12月的L1,9月开始学习。
第一轮:9月到10月中。
这个阶段是第一遍看note,完成基本的扫盲。主要的策略是:看note+做note的练习题。Note上的练习题偏简单,而且都是看完一章立即就做,所以通常正确率都还行。看书的过程时快时慢,一半是因为内容的难度(有些概念对没基础没sense的人可能要点揣摩),另一半是因为note的讲解方式。是的,note的讲解方式很多时候对我而言比较费解,不太符合我的认知方式。比如inventory accounting中GAAP方法,note的作者花了大段的文字去讲只需要一两个公式就能说清楚的事情,结果我看得更加糊涂,只能自己把那些文字转换成公式。一个半月(而且有一周有事一页书都没看成)能够零基础囫囵吞枣看完近1500页那么广泛的内容,还是有点儿高兴的。
第二轮:10月中到11月中。
看完一轮note,好像没记住多少东西。没有疑问,必须重看。这轮重看的最大收获是一路做下来的笔记(见分享的文件)。刚刚开始这个review cycle的时候,感觉有点不得要领。我试验了好几天摸索effective的方法。比如10/17我开始复习,快速温习了第52-54章(第一轮从前往后,第二轮从后往前);然后感觉不对,又在10/19和10/20 redo了这几章。又过了几天,我才确立了我的方式:看书+做笔记。这样复习一个月下来感觉踏实了许多。
第三轮:最后两周
到这个阶段时,离考试大概只剩下两周了。事实上,在阶段二时我已略有着急,想更快推进然后开始下一步骤。
这个阶段可以称为总复习。因为这个时候我必须把全部CFA的知识都load进大脑中操练,而不是一章一章地细嚼了。另外,这个阶段也是pick up最后一块尚未touch的内容的时候:ethics。这一块应该说偏容易,内容偏少,可以速成得分。
这阶段可以分成两个sessions:感恩节假期四天,以及最后请假三天。这七天我拿出了高强度的复习,是通过考试的保障。我用了两个策略:
- 做mock/sample + review:在做完题的review中,我力求把题目所涉及的章节都看一遍笔记。
- 看笔记+做topic test:时间有限,我感觉到不能瞎做题,而应该回归知识本身,于是最后三天采取了这个策略。还算有效,topic test的正确率也比较高。
经过这轮总复习,我的正确率从比60%多一点,到了大约90%,而且做题速度也快了不少,比如2016的mock只用了大概两小时。后来正式考试速度也差不多。考试的过程还算顺利。唯一的挑战可能是涂卡。多年没考过试了,涂卡技术变得非常生疏,120题我要涂个十几分钟,下午考完手都涂得有点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