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实务版
2017-2-16 15:40:24
1、昨天阅读2小时,累计阅读65小时
2、昨日阅读《投资最重要的事》、一些文章
3、从万人争考一岗,到心塞1.5元年终奖,银行离职潮还将继续么?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zE4MTUyMw==&mid=2650573454&idx=1&sn=1e084440d3cbbb59bdbd3d9004252538&chksm=bed5cbb289a242a4a81ee9637dafdb994144bcea0c5e377c0835a904b8111239e9930f925df2&mpshare=1&scene=1&srcid=02168iX0f0uKEGso2Q6l4NNX&key=bdf9e60828be531f9c56ba099c7909bd6b6dd8266b6f0a4ea8bc902c475d5a1257d02160d0610b57d274fd74539259fb92ba4115d901a95eac20ea63cad5920a89053fb9b43723f9d15eb180ae62b448&ascene=1&uin=MjExOTE3Nzc4MQ%3D%3D&devicetype=Windows-QQBrowser&version=61030005&pass_ticket=NM%2BplwngndX1EwBtU5NC0%2BP9sFaW6r9dtHvjRx9HbHQpJe6Q7bBZjo25so4Co1GA
摘录:
当前,国有商业银行管理系统中存有一种不太好的观念,即认为国有商业银行占据“国有”和“金融”两大优势,处于行业和企业的“金字塔顶部”,因为候补员工众多而不怕人才流失,甚至某些国有商业银行部门领导在面对员工离职问题时,直言“有的是人来......”
而笔者认为,国有商业银行招聘人员“不难”是真,但离职率高企,岗位人员频繁换动并不利于公司经营和业务开展。当前的现象是,新人进单位工作几年成为熟练工,然后跳槽,单位再从市场上招新人,不断地进行类似的循环。
4、感想
如果依旧用着过往自豪的眼光去看待转型期的行业,我觉得注定将失败。体制内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你不干总有人来干,可这句话里看到只有数量,而不是质量。行业进入下降期并非没有人参加到这个行业,似乎是有大量的人寄生在这样的大组织上吧。上世纪末的国有企业改制,为什么会有大批的下岗职工,再瞧瞧去年改制的几家钢铁企业,不也是几万人。人力资源很多时候不是“人多好办事”的逻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16 16:14:10
1.今天你阅读到的有价值的全文内容链接
[学科前沿] 【独家发布】【朝花夕拾-科教兴国】-“双一流”大学建设更要关注“人”的培养
https://bbs.pinggu.org/thread-5282603-1-1.html
2.今天你阅读到的有价值的内容段落摘录
人才培养应置于首要位置
  先前的985和211工程,以及现在的“双一流”建设,基本思路都是将高校分为三六九等,进行不同程度的资金扶持,以期能加速发展重点高校,并带动非重点高校的发展。客观来讲,这种将有限财力投入到部分重点高校的建设战略,在帮助中国高校追赶国际前沿、实现跨越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一流学府的国际排名节节攀升便是明证。但聚焦到在人才培养方面,尤其是“人”的培养方面,有几个问题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其一,人才培养在“双一流”建设中所处的位置。依据教育部等颁布的《实施办法》,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应具有国内前列或国际前沿的高水平学科,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应拥有一定数量国内领先、国际前沿的高水平学科。将评估的重点放在学科建设上,并进行动态调整,比之前死板按照学校资格进行资助的211和985工程,更加科学和合理。在操作层面上,教育部很有可能将目前正在紧锣密鼓进行的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作为重要参考。虽然,无论是四年一度的学科评估,还是现在启动的“双一流”建设,都提到了人才培养所应占据的分量。但实际上,评估的重点还是论文、著作、课题、获奖、专利/发明、师生人数及比例等硬指标。人才培养质量这种难以量化的软指标,难以引起真正重视。在笔者看来,“双一流”建设除了强调建设一流学科,更需要强调培养一流人才。何谓一流人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在笔者看来,不应以权力大小、财富多少等世俗因素来衡量,而应依其毕业生为他人和社会所做的贡献而定。虽然这要等到毕业生走上社会之后才好加以评估,但高校必须将一流人才的培养目标放到其战略规划及日常的教学实践当中,才有可能在多年之后收获丰硕的果实。
  其二,人才培养的纬度。不少有识之士指出,人才培养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对“人”的培养和对“才”的培养。“才”的培养可以理解为学生一技之长的训练,比如金融、会计、法律、电脑编程、土木工程等技能的掌握,使得学生能为自己和家人谋得必备的物质生活资料。 “人”的培养是要求学校培养人格健全的人,这关乎人的尊严、幸福、自由等精神层面。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说法,人类历史就是一个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在自由王国里,人的发展成了目的,劳动和其他一些人类活动都是为了实现主体自身的内在需求。在笔者看来,教育的首要目的应是着力于“人”的培养,促进人的发展。80多年前,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提出,“人们把学校简单地看作一种工具,靠它把最大量的知识传授给成长的一代,但这种看法是不对的”。遗憾的是,这种情况至今没有多少改观,大部分高校培养的重点依然在“才”而非“人”。清华大学钱颖一教授对此有过精辟概括:在育“才”方面,均值高,方差小;在育“人”方面,均值低,方差小。换句话说,在知识和技能方面,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平均水平较高,但出类拔萃的人少;在人的素质和价值方面,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平均水平低,有的低的离谱,且不在少数。目前启动的“双一流”大学建设方略强调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要求高校坚持“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但怎样付诸实施,还有赖于各个高校自主自觉的行动。
  如何培养?
  其三,“人”的培养目标和路径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呢?有的人认为应该培养人格健全的人,有的人认为应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些说法都没有什么问题,但比较抽象,实践层面难以把握。更大的问题在于,实际操作层面在理念和实践层面鲜有建树。在笔者看来,我们要培养的“人”首要应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可以较好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错觉、欺骗、迷信,能更好地发现自我价值、发展的道路和人生的意义。此外,还应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甚至会把服务社会看作是人生的最高理想,而不是金钱、权力等世俗的成功目标。再者,现代公民应有良好的同理心(empathy)。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多元化的社会,每个人的出身、教育水平、生活方式、社会地位、财富积累、宗教信仰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更需要人们能互相理解、互相包容:即便不同意对方的言行,但至少能理解他们,能明白对方为什么这样想、这样做。
  如何培养?通识教育常被认为是重要的解决路径,其主旨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有机会接受从人文到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等各方面的知识。尤其是文史哲方面的训练,有助于学生认识内在和外在世界。在操作层面,改革课程设置,改变人才培养的导向。同时,教师也应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成长,并在教材和教学方法方面拥有更多的自主权。除此之外,要鼓励学生去实践,在无数的尝试和挫败中锻炼自己,发现自己,并成为一个更好的公民。
  其四,学校的分层及所带来的问题。如同之前的985和211工程,新近启动的“双一流”战略同样会把学校划为三六九等,并予以不同级别的资金支持。大学的分层尽管存有争议,但古今中外皆有之,并非新鲜之事。如果,学校即便分为三六九等,但不管是什么层级的学校,都注重对人的培养,培养一个自尊、自爱、自信兼一技之长的人。每个人无论其出身和毕业学校是哪个层级,都用勇气和能力去寻找自己的人生之路、幸福之路。这不仅仅是指找一份薪水不错的白领或蓝领工作,更是精神上的自我肯定。过去20年来,笔者有机会在中美两国一流的学府以及一般的学校学习或工作,能深切感知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在美国,即便是一般学校的学生,也从来不认为自己会比哈佛大学的同辈差多少。在中国,如果没有考上好的学校,无论是家长还是社会,甚至是学生本人,都认为自己是“差生”,是失败者。这种自卑情绪甚至从人生伊始的小学阶段就开始种下了,不少人甚至一辈子都无法摆脱这种阴影。其实,他们充其量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而不是人生的失败者。各个阶段的教育工作者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告诉学生这一点。因为一个充满自卑情结的人不可能是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一个人格不健全的人也一定不是合格的现代公民。在高等教育层面,只有少数学生能进入中国的重点大学,绝大部分年轻人只能进入俗称二本、三本、大专等级别的院校。面对重点高校的同辈,我们大部分高校的学生都有可能存在程度不等的自卑情结。要克服这一点,我们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增加政府对非重点院校的财政拨款,使其能够吸引更好的师资、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等。但最关键的是对“人”的培养,通过各种方法培养人格健全的现代公民。诚如爱因斯坦所言,即便是技术院校,尽管它的学生要从事的是完全确定的职业,也需要把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放在首位。因为一个人学会了独立思考,便不再盲目自卑或自信,也会找到他自己的路,并能更好地履行对自己、家庭及社会的责任。在这方面,我们的非重点院校几乎没有认真思考过,也很难谈得上有多重视。
3.今天你阅读到的有价值信息的自我思考点评感想
人才培养一直是高等教育的重点,但也是争议较多的议题。文革前提出的“又红又专”,文革中的“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都是与人才培养有关。人才培养分为对“人”的培养和对“才”的培养,其中的难点在人的培养;立德树人,立什么“德”是关键。宣传与现实的差距,高校在人的培养方面,效果不理想,其培养的“学生平均水平低,有的低的离谱,且不在少数”。
4.昨日你阅读的时间量(小时计算,如0.5小时)
2小时
5.你参与活动至今的总时间量(小时计算,如20小时)
318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16 16:42:41
昨日阅读时间1小时,累计阅读时间125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16 16:50:06
充实每一天 发表于 2017-2-16 07:53
【加入充实计划】【了解充实计划】

|了解挑战30天|  |充实推荐|
昨日阅读0.5小时,累计阅读21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16 16:56:51
20170215阅读4小时,累计阅读135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16 17:07:01
昨日阅读1小时,累计阅读280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16 17:13:29
昨天阅读1小时,累计阅读94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16 17:29:12
昨日阅读1小时,累计阅读24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16 19:07:27
1.今天你阅读到的有价值的全文内容链接
https://bbs.pinggu.org/thread-5281258-1-1.html
2.今天你阅读到的有价值的内容段落摘录
“这其实不仅仅是一个教育本身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教育的问题是什么?应该是成长的自觉需要和人格的完善。但现在的教育异化为一种淘汰和筛选的工具,大学的层次、上什么样的专业成了社会分层的最重要依据,让教育承载了过于沉重的负担,而偏离了本质。我始终觉得,我们的社会和家长重视的不是教育本身,而是出于被淘汰的恐慌。因此,重视程度高、投入大、资源多的地区和家长在竞争中胜出是必然的。”
3.今天你阅读到的有价值信息的自我思考点评感想
我同意这篇文章的高点,说的很有道理。北京很多学生的素质确实很高,学习能力也有目共睹。我觉得并不都要说出你对我错,重在阐述事实。找出问题的本质来也最重要。
4.昨日你阅读的时间量(小时计算,如0.5小时)
1
5.你参与活动至今的总时间量(小时计算,如20小时)
23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16 19:09:42
1.今天你阅读到的有价值的全文内容链接
ETF关键问答(ETF Q&A)
http://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tw/2014/03/etfetf-q.html

2.今天你阅读到的有价值的内容段落摘录

进行指数化投资的主要理由在于,不论是在正报酬或是负报酬的市场,进行主动投资大多会让成果变得更差。正报酬时,会少赚。负报酬时,会赔更多。
之所以会这样的理由,在于主动投资人花费了更高的成本。更高的成本,一定会带来更差的报酬。这点,不管市场是否有效率,皆会成立。这才是进行指数化投资的理由。

使用指标指数的ETF,因为这才是真是参与整个市场的指数化投资。策略指数反应的是某种选股或是某种加权策略,成果不见得会比指标指数来得好。
主动型基金与主动型ETF,一样的地方在于两者都是由经理人全权决定要买卖那些证券。它们不以复制指数报酬为目标。
主动型基金与主动型ETF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两者的结构。前者是基金,后者是ETF。
最确实的方法,应是直接阅读该ETF的公开说明书,观看其追踪的指数数据。

3.今天你阅读到的有价值信息的自我思考点评感想
主动式基金总在这种媒题上大肆宣传,但其实最重要的是它们最后的一句话,"投资一定有风险,基金投资有赚有赔,申购前应详阅公开说明书"
许多初进入金融市场的人都是买基金,尤其是主动式基金。
但主动式基金有太多的隐藏性费用,让投资人的获利空间降低。
同时,主动式基金也很少打败大盘的。
ETF是复制大盘指数的被动式基金,这才是轻松的投资方式。

无商不奸,券商看到了ETF渐渐为大众接受、认同,开始推出一些 ETF反1、ETF*2等商品,感觉上好像可以做空大盘、也可以加倍大盘指数的涨幅,其实这些都不是真正的ETF,这些所谓的ETF反1、ETF*2都是利用期货商品组成放空大盘或增幅大盘涨幅两倍的杠杆,最重要的是,不论是ETF反1或是ETF*2都是指当日
因此它的投资组合日日皆有变动,当大盘波动一段时间在回到原位置点时,ETF反1或ETF*2不尽然是回到原价值。
所以…投资最重要的一件事:申购前应详阅公开说明书。

4.昨日你阅读的时间:1小时

5.你参与活动至今的总时间量:26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16 19:20:21
昨日 阅读1小时,累计阅读73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16 19:31:37
充实每一天 发表于 2017-2-16 07:53
【加入充实计划】【了解充实计划】

|了解挑战30天|  |充实推荐|
昨天阅读3小时,共阅读327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16 19:44:02
[挑战60天]第16天,昨天阅读3小时,合计198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16 19:47:52
2小时,共计560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16 20:00:19

http://www.tuicool.com/m/articles/JzARzay
亚马逊推出视频会议服务 抢微软思科等对手饭碗
看法:亚马逊靠云服务实现盈利,以此为基础向智能家庭,视频会议等领域扩张,好些公司要头疼了,中国的对标公司京东确又是另一番景象,值得深思
昨日阅读2小时,累计100.5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16 20:00:56
昨天阅读时间2小时,累计阅读时间210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16 20:08:47
昨日阅读1小时,累计阅读12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16 20:29:18
昨日阅读1小时 总计107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16 20:33:57
充实每一天 发表于 2017-2-16 07:53
【加入充实计划】【了解充实计划】

|了解挑战30天|  |充实推荐|
NO4:今日阅读2小时,累计阅读6.5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16 20:41:58
昨天阅读2小时,累计阅读428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16 20:49:55
昨日阅读时间0.5小时,总阅读时间36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16 20:55:27
第78天,昨天阅读1小时,累计阅读78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16 20:59:38
每日0.5小时  累计阅读 13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16 21:04:08
昨日阅读1小时,累计阅读38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16 21:06:43
昨天阅读3小时,累计阅读37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16 21:07:43
2小时,共计560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16 21:14:21
充实每一天 发表于 2017-2-16 07:53
【加入充实计划】【了解充实计划】

|了解挑战30天|  |充实推荐|
昨日阅读1小时,累计阅读209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16 21:30:56
4.昨日你阅读的时间量
昨日阅读时间1小时
5.你参与活动至今的总时间量
总阅读时间185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16 21:33:08
昨日阅读两小时,累计阅读72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16 21:36:51
1.今天你阅读到的有价值的全文内容链接
(1)刑法导学
4.昨日你阅读的时间量:4小时
5.你参与活动至今的总时间量:122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