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管考试 九区 经管高考
3242 0
2017-02-17

河南科技大学特色专业介绍_农学_专业课程介绍_专业排名_就业方向

      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简介
  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现有一个本科专业(农学),四个专科专业(农学、农教、烟草、种子),其中农学专业为河南省改革试点专业。在校生1200多名。农学院下设农业资源与环境、旱作生理生态、植物遗传改良、烟草科学、现代农业教育理论5个研究所和1个实验中心。27年来,我院培养的2800多名毕业生,活跃在全省科研、教学、农业推广和行政管理各个部门,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一、师资力量雄厚,知名专家众多。
  农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学科梯队合理,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高级职称比例高。
  现有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师46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5人,高级职称人员占45.7%;博士、硕士以上学历24人,占52.2%;硕士生导师2名,享受ZF津贴专家2名,洛阳市农业专家顾问团首席专家1名,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2名,省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
  二、理论与技术创新相结合,科研成果突出。
  “九五”以来,由农学院教师主持、参与的省市科研项目共56项,主持和协作完成科技成果76项,其中获得省级科技成果奖24项,地厅级科技成果奖19项,通过鉴定科技成果33项;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论文335篇,其中在《中国农业科学》、《作物学报》、《园艺学报》等国家一级学报发表论文6篇;正式出版教材、著作46部,其中主编18部,副主编14部。
  1、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工作有了重大突破 继国审GS豫麦10号小麦品种选育成功之后,张万松教授主持选育的豫麦46号和袁宝玉副教授主持选育的豫玉28号,分别于1998年和1999年通过省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
  2、农业技术理论创新取得重大成果 院长李友军教授主持完成的省、市科委“种法结合提高旱地小麦水分增产效益的研究与应用”1997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张万松教授主持完成的省ZF科技攻关项目“农作物四级种子生产程序研究及推广应用”,1996年被河南省人民ZF和国家小麦工程技术中心采用,在国家有关专著和省种子技术培训讲义中列为重要技术;李友军教授、孔样生教授主持完成的省、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甘薯脱毒快繁及产业化开发应用”1999年获洛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河南省第十届发明博览会优秀奖;杨正申教授、史国安副教授参与完成的“牡丹周年开花技术”,首次实现了人工控制条件下周年四季开花,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史国安副教授等首次报道牡丹花开放过程中有乙烷峰的出现,论文被英国生物学文摘摘录;
  3、改革教学模式,培养适用人才。 张赞平教授主持完成的“农林专科教育与教材特色的探索”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张泽民教授主持完成的“农业院校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李友军教授主持完成的“农业专科学校农学类专业‘三年三段三’改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通过省教委组织的专家鉴定,获校教学成果特等奖;郑跃进副教授主持完成的“作物育种学等课程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教学模式的研究”、陈翠云教授主编的《植物学》、张赞平教授主持的“百门课程试卷库建设与研究”,通过省教学成果鉴定。
  三、产学研相结合,产业化开发成效显著。
  农学院自筹资金50万元开发研制了种衣剂生产技术,农学院以技术入股的方式组建了“洛阳市绿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该公司已累计向学校上缴利润30余万元。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袁宝玉副教授主持选育的豫玉28已首次成功实现了科技成果的有偿转让,上缴学校18万元。五年来推广小麦、玉米、脱毒红薯增加纯效益3.3亿元,科普直接受益超过20万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