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历年来中国地产对GDP的贡献度为5%-6%左右.西方象美国当初地产迅猛发展时比这高,好象是大于7%(个人印象,需要考证,但应该不会出入太大).所以说中国经济指着地产是没有根据的.
但从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一直在努力进行调控(宏观和微观层面兼有),可以说地产对推动经济的发展确实起到很重要作用.
地产之所以会成为如今这个样子,不但跟政府的政策导向有关,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人口的城市化和国民消费意识的变化.其实所谓地产市场也就集中在东/中部和大城市.这个肯定与人口的聚散有很大关系.如此发展,导致区域性产生两极分化(不论是在大中小城市; 农村和城镇,中东西部),无一不是如此.所以政府在这方面应该下些力气,减少这样非正常的差别才是,全国均衡发展才是经济更加稳固的基础.这是发展均衡方面的政策问题.
至于消费上,个人不是该方面的专家,在此只能提供些片面的见解.消费上的政策这几年还是不错的.但个人觉得消费者权益这方面还是落实不够,产生过无穷的维权行为.更重要的是要将消费和杜绝腐败一直抓.很多时候消费消极的影响都会来自权利这个很抽象的东西.
还是回到房地产上边来,这里只提二个方面:
1, 地产融资方面.融资渠道狭小,过度依赖银行是中国一大特点.这样把地产投资上的很多风险过度到了银行身上.加上中国很多银行是国有的,如果这时当权者只顾自己的利益时,就很容易产生放贷泛滥或限制很多很有发展潜力的地产企业.很多小企业很容易倒闭,可是他们对整个经济一直在起促进作用.很多大企业(特别需要指出是国营的), 因为资金来源足,对国有资金就不会珍惜,也容易流失国有财产. 在这方面政府这几年虽然一直在摸索,但结果不是十分喜人.
2, 地产市场实际不仅仅是住宅(很多人在说地产时实际上只说住宅).因为消费结构的变化才导致住宅市场领先于其它商业地产.目前英国等西方国家的地产市场主要是商业地产(也许人家已经全面解决了居住问题了). 说到这里其实要说的就是政策在这方面该如何来做.这里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土地,二是长期投资.
土地上,土改以来,虽然宪法修改后土地使用权可以转让和交易,但土地一级市场在某种程度上仍是政府垄断行为.这样只有一方在放量土地,加上地产商恶意囤积,即使土地计划供给充足,也很容易造成需缺的投资心理状态.在这方面需要加大力度(而不是制定政策却不严格落实),建议缩短闲置周期,把两年改为8个月,不开发即刻收回.任何领导那些'白条'一概坚决打击,碰到此类官员即刻拿下(不是问錾哦).一级土地开发真正做到公正招投标,杜绝自挂自摘以及其它一切违法乱纪行为. 这个不知在我们有生之年能否实现???
长期投资上,鼓励机构参与地产投资,而不是鼓励个人投资者向银行贷款投资分散的使用权.在此方面建议延长使用期限,比如150年到200年,这样机构会认真对待长期投资,也容易鼓励开发商进行长期投资而不是盖了卖而不顾售后房屋状况等.如此,会触发很多投资行为,比如是再开发,再装修以增值现有地产价值等.
其它的以后再说了,打字够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