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原市长蒋宏坤已于日前出任苏州市委书记,以接替从这一位置调任深圳市长(代)的王荣。在官方公布的蒋宏坤简历中,“在职大专”学历引起极大关注。“低学历”的高官,蒋宏坤不是第一例。在8月8日结束的上海浦东“两会”上,1953年5月出生、同为在职大专学历的姜樑当选为新任区长。去年上任的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其学历是中专。
按某些人的眼光,官至副厅级以上的人,其学历最少也应是“博”、“硕”、“本”吧,然而,在更多的公众眼中,对这3位“低学历”的官员,不仅没有以此怀疑他们的能力,相反是报以肯定的掌声。对张平、姜樑、蒋宏坤的肯定,是中央及相关上层求实选官思路的体现——任人唯贤,看重的他们的施政能力、为民谋福的能力,而不是一纸文凭。与这3位官员形成反衬的,是为着仕途畅通,“为官不吃亏”,而想方设法去弄到一张哪怕“含水量”太重的高文凭的不少年轻官员。然而张、姜、蒋不为所动,他们敢于以“本色文凭”示人,正是其为官诚信的最好诠释。
为此,建议在学术界、论坛的各大板块、其他各大经济学论坛进行一场文凭道德清理。文凭学历造假可耻,用官商身份牟取学历的更可耻。有些人用十年寒窗换来的文凭,那些权贵们凭什么轻轻松松就能搞到?况且,那些所谓在职文凭又会反过来成为他们新一轮的敲门砖,从而谋取更多更大的暴利。
这种学历掺水受害最严重的学科就是经济学和管理学。因为这两个学科对他们的仕途砝码最重、助推力更大,像历史、哲学之类对他们是没有半点益处的,其他如理工科之类他们更是没有本事去涉及。所以,翻开诸多官员的简历,我们不难发现,绝大多数染指的都是经管类专业。
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我们经济学文凭的含金量,更加深了经济学界的整体浮躁。看看经济学界的那些大牛们,他们有几个是安安心心搞学术的?他们的各种兼职、挂职几乎占用了大部分时间,剩下的那么一丁点闲暇也用来跑课题、要项目、拉经费,真正用于教学科研的能有几何?师者如此,学者亦然。学生们在这样的背景下耳濡目染,天长日久,估计从他们老师那里延续下来的只是一颗颗功利心而已。
最后,建议大家以后看到那些披着在职文凭的“学者型官员”简历,请投过去一眼轻蔑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