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2009-8-22 14:30:0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22 14:31:14
mingqiong 发表于 2009-8-22 14:24 需求定律可以简单的表述为:将X1对P1求偏导数,它是是大于0的,这就是需求定律
如果采用这种做法,我想张五常就会反对的——这种做法会给Giffen good留有余地。

(当然,有没有Giffen good,个人以为,真地不是什么天大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22 14:33:00
告合作电 发表于 2009-8-22 14:30 所谓规则,就是论坛的明文规定
明文规定,谁有权制定及修改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22 14:33:06
猫爪 发表于 2009-8-22 14:22
我看楼主的观点,是否和下面的这篇引用文章有类似的地方?如果是,就不必多说了,因为显然楼主说的没有这篇文章清楚。
cloundsky 发表于 2008-8-21 14:15
................................

三条不同的需求曲线

就我所学,经济学里至少有三条完全不同的需求曲线:希克斯需求曲线、马歇尔需求曲线和统计需求曲线。前面两条是经济学家虚构的东西,很假,起一个参照物的作用;后一条是一条经验曲线,很真,但正是需要解释的对象。统计需求曲线完全是描述事实的一种方法,用一条曲线近似的把观察到的价格和数量的关系表示出来。可以做的很简单,也可以做的复杂点。比如用物价指数对价格数据处理一下,把一般物价水平变动的因素排除掉,使得曲线的信息量更大些。

希克斯需求曲线就完全是经济学家杜撰的一条曲线。我们知道需求量的变动有两个决定因素:需求和相对价格。相对价格不动,需求动了,需求量会随之而动;需求不动,相对价格动了,需求量也会随之而动。令我们困恼的是,很多情况是需求和相对价格都动,或相互加强,或相互抵消。经济学家就试图用一条虚构的希克斯需求曲线来排除需求变动对需求量变动的影响,只描述价格以至相对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遗憾的是价格的变动不但对相对价格有影响,而且对需求有影响。它既影响了相对价格,又影响了实际收入,而实际收入对需求会有影响。

这样一来,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有两个传导途径:一是通过改变相对价格直接改变需求量,所谓替代效应;二是通过改变实际收入进而改变需求再进而改变需求量,所谓收入效应。马歇尔需求曲线就把这两种不同的传导途径统一在同一条曲线里。也就是说需求变动有两种可能的原因:一种是价格本身变动引起的实际收入变动;还有除此以外的引起需求变动的所有因素。马歇尔需求曲线把前面那种难于剔除的需求变动因素考虑进去了。希克斯需求曲线只能向下倾斜希克斯需求曲线是经济学家用来集中表达相对价格变动与需求量变动的关系的。假定需求不动,有两种可能:相对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相对价格上升,需求量上升。根据前一种可能,希克斯需求曲线向下倾斜;根据后一种可能,希克斯需求曲线向上倾斜。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前一种可能呢?回答是消费者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时。什么时候会出现后一种可能呢?回答是消费者追求自己利益最小化时。现实中,两种皆有可能。

但要得到可检验的假说,只能假设一种可能,而完全否定另一种可能。这也就是张五常说的“理论要约束行为”。要么假设消费者是理性利己的,从而相对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要么假设消费者是理性损己的,从而相对价格上升,需求量也上升。两者只能取其一。事实上,两种假设都可以得到可证伪的假说。但经济学家选择的是前一种假设,因为由后一种假设得出的假说是张五常所说的特殊理论,很容易就会被证伪掉,经不住检验。这样经济学家就把前一种可能当作定律来看了,我称之为需求第一定律,与人是理性利己的假设一致。也就是说,希克斯需求曲线可以向下倾斜,也可以向上倾斜,但需求第一定律要求希克斯需求曲线只能向下倾斜,不能向上倾斜。只能向下倾斜的希克斯需求曲线与需求第一定律是一枚硬币的两面。马歇尔曲线没有否定希克斯需求曲线只能向下的假设,不过是把难于剔除的收入效应加进来了。(事实上,要从逻辑上得到一条向上倾斜的马歇尔需求曲线,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否定希克斯需求曲线只能向下的假设。)

对于正常物品,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方向一致,相互加强。对于非正常物品,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作用力相反,相互抵消。严重的会出现掉头,就出现所谓的吉芬物品。这也就是说从逻辑上讲马歇尔需求曲线可能会向上倾斜。不能有向上倾斜的马歇尔需求曲线统计需求曲线才是一条真实的曲线,它可以向下倾斜,也可以向上倾斜,因实际情况而定。事实上对暴露问题有用的恰恰是向上倾斜的统计需求曲线。看到一条向上倾斜的统计需求曲线,我们就要问了。是不是物价总水平都涨了,相对价格并没有升,甚至是降了呢?如果看到的是一条已经用物价指数处理过的统计需求曲线向上倾斜,那就更方便了,肯定是需求变了。但问题来了,可能是价格变化导致的实际收入变化引起的,也可能是其他的引起需求变动的因素,也可能是两者都有。是因为商品本身就是吉芬商品呢,还是其他的原因,或是两者都有?我们不知道,需要去做详细调查。一般情况是只要考虑到是其他因素变了,将其剔除掉,向上倾斜的统计需求曲线很快又会掉过头来向下倾斜。但有些低手当调查不出真实原因时,或是根本不去做调查,就可以轻易的断定他是碰到吉芬物品这样的特例了,从而省去继续调查的麻烦。但我们却不能说他错了。如果让吉芬物品存在,让马歇尔需求曲线可以向上倾斜,就会给低手钻空子,使得马歇尔需求曲线的参照物作用消失,为诡辩留下余地。所以张五常等人就干脆来个需求第二定律(我自己改的名字):不存在吉芬物品,没有向上倾斜的马歇尔需求曲线。

写到这,我终于明白了张五常以前在他的三招两式中,有了一招人会在约束条件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还要另外加一个需求第二定律“马歇尔需求曲线一定向下倾斜”的用意。理性利己的假设只能递推到需求第一定律,而不能导出需求第二定律。需求第二定律比需求第一定律来得更武断,但是建立在需求第一定律上的。所以你会明白,当他要简化他的工具,变两招为一招时,他舍弃的是理性自私,只保留需求第二定律,而不是相反。

我明白为什么杨小凯这样有份量的经济学家会认为有没有向上倾斜的马歇尔需求曲线是不重要的问题。正如张五常所言,凡是有份量的经济学家,甚至如李俊慧所言,就是没份量的学者,也只是在脑子里给吉芬物品留了块地方,但不会轻易的看到有反常现象就拿吉芬物品来说事,而是先排除吉芬物品的可能。这样一来,有没有向上倾斜的马歇尔需求曲线确实是不那么重要的问题。说有的也只是嘴上说说而已,真正用的时候一般都不会拿特例来说事。

如薛兆丰回忆的,国内的需求曲线之争,起因于他对汪丁丁的一篇专栏文章的批评。我以为薛兆丰是钻了个空子。汪丁丁说的是一条向上倾斜的统计需求曲线,而薛兆丰却用马歇尔需求曲线不能向上倾斜来批评汪丁丁。本来是毫无意义的一场争论,却引出了夏业良、刘正山等一群糊涂学者,想用一条向上倾斜的统计需求曲线来说明马歇尔需求曲线可能向上倾斜。这就显出张五常等人的深谋远虑了。他武断的假定马歇尔需求曲线不能向上倾斜,不存在吉芬物品,目的就是防止有低手一看到反常现象,就拿吉芬物品,拿可能向上倾斜的马歇尔需求曲线来说事。可惜还真用上了,国内的这些学者真是太没份量了。

事实上要真正找到真实的吉芬物品是多么困难啊。通常情况是只要考虑到一些因素然后排除掉,向上倾斜的统计需求曲线很快就会掉头向下倾斜。要真是发现了一条怎么都不可能再掉头的向上倾斜的统计需求曲线,那恭喜你,你发现真实的吉芬物品了,照斯蒂格勒的话你应该要名垂青史并且平步青云的。
看过这篇文章,薛兆丰写的,他的文章写的很好,因为如果你同意他的观点,可以让深刻的理解经济学,如果你能辩驳它的观点,那么你就更上一层楼了。

我是不同意他很多观点的,我喜欢讨论问题带着条件看,不喜欢纯粹的就问他论问题。就像林毅夫自嘲的那样:“我们虽然是政府的智囊,但是领导人在指定决策时很少参考我们的意见,因为经济学学家讨论问题,喜欢抽象化、做假设,而政治家看到更多的是约束条件,他们更理解中国的国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22 14:34:48
事实上要真正找到真实的吉芬物品是多么困难啊。通常情况是只要考虑到一些因素然后排除掉,向上倾斜的统计需求曲线很快就会掉头向下倾斜。要真是发现了一条怎么都不可能再掉头的向上倾斜的统计需求曲线,那恭喜你,你发现真实的吉芬物品了,照斯蒂格勒的话你应该要名垂青史并且平步青云的。
如果Giffen good本没有清晰的定义,确实很难找到,也本应该就找不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22 14:42:4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22 14:42:46
mingqiong 发表于 2009-8-22 14:33
猫爪 发表于 2009-8-22 14:22
我看楼主的观点,是否和下面的这篇引用文章有类似的地方?如果是,就不必多说了,因为显然楼主说的没有这篇文章清楚。
cloundsky 发表于 2008-8-21 14:15
................................

如薛兆丰回忆的,国内的需求曲线之争,起因于他对汪丁丁的一篇专栏文章的批评。我以为薛兆丰是钻了个空子。汪丁丁说的是一条向上倾斜的统计需求曲线,而薛兆丰却用马歇尔需求曲线不能向上倾斜来批评汪丁丁。
看过这篇文章,薛兆丰写的,他的文章写的很好,因为如果你同意他的观点,可以让深刻的理解经济学,如果你能辩驳它的观点,那么你就更上一层楼了。
你就看见这一句了,呵呵,老兄,那你还真是“有选择的忽视”咯。

再说一次,如果你的主楼的意思是统计数据决定了吉芬商品的不存在,我想这篇文章说的比你清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22 14:43:5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22 14:55:32
猫爪 发表于 2009-8-22 14:42
mingqiong 发表于 2009-8-22 14:33
猫爪 发表于 2009-8-22 14:22
我看楼主的观点,是否和下面的这篇引用文章有类似的地方?如果是,就不必多说了,因为显然楼主说的没有这篇文章清楚。
cloundsky 发表于 2008-8-21 14:15
................................

如薛兆丰回忆的,国内的需求曲线之争,起因于他对汪丁丁的一篇专栏文章的批评。我以为薛兆丰是钻了个空子。汪丁丁说的是一条向上倾斜的统计需求曲线,而薛兆丰却用马歇尔需求曲线不能向上倾斜来批评汪丁丁。
看过这篇文章,薛兆丰写的,他的文章写的很好,因为如果你同意他的观点,可以让深刻的理解经济学,如果你能辩驳它的观点,那么你就更上一层楼了。
你就看见这一句了,呵呵,老兄,那你还真是“有选择的忽视”咯。

再说一次,如果你的主楼的意思是统计数据决定了吉芬商品的不存在,我想这篇文章说的比你清楚。
什么叫做统计需求曲线?我第一次听说,你用统计数字描述一条曲线,来显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观点,但是你能同时保证其他的条件(诸如收入偏好等)同时保持不变吗?

那我还说统计数字描述的曲线,如果出现向上倾斜的情况,那么就是其他情况发展了变化,比如偏好发生变化,原先的需求曲线上移了!所谓的“统计需求曲线”只不过是多个需求曲线(都下降)的组合。组合的情况则有可能发生上移。

有些人提出统计需求曲线,只能是混淆视听,自己恐怕也没有搞懂需求的变动和需求量的变动之间的区别,可谓选择性失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22 14:59:09
mingqiong 发表于 2009-8-22 14:55 自己恐怕也没有搞懂需求的变动和需求量的变动之间的区别
如果已经提出需求函数或需求超曲面,就没必要区分上面两种变动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22 15:18:20
mingqiong 发表于 2009-8-22 14:55
什么叫做统计需求曲线?我第一次听说,你用统计数字描述一条曲线,来显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观点,但是你能同时保证其他的条件(诸如收入偏好等)同时保持不变吗?

那我还说统计数字描述的曲线,如果出现向上倾斜的情况,那么就是其他情况发展了变化,比如偏好发生变化,原先的需求曲线上移了!所谓的“统计需求曲线”只不过是多个需求曲线(都下降)的组合。组合的情况则有可能发生上移。

有些人提出统计需求曲线,只能是混淆视听,自己恐怕也没有搞懂需求的变动和需求量的变动之间的区别,可谓选择性失忆
你只要说明“我的观点和此人的不同”就好了,这篇文章也不是我写的,我也不同意。

但他还是写的比较清楚,不像你的这些描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22 16:29:10
奢侈品,价格超高,需求量反而越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22 16:39:4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22 17:33:01
从理性人的角度来分析,这条定律很明显是正确的!要找出特殊的范例,往往是很难的。

   不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不满足需求定律的例子就存在了!下面我举个真实例子:某家服装商店由于经营不善而面临关门停业,在关门之前就会有服装的清仓处理,其中有一款领带进价是80元,原价卖到260元,而现价仅仅是30元,但三天过去了,却只卖出了少量几条领带。这时商家采用了逆市场规律的定价策略,把领带价格提高到了现价100元(但此时标注的却是原价是450元了)!这招出奇的奏效,第二天就卖出了存货的一半。

日常生活中,买者(即顾客)很难看出要买商品的真是质量,往往是通过商店标注的价格来评比商品的好坏。由于在质量信息上的不对称性(商家和顾客之间),这就很有可能出现上例中的价格升高,反而需求量也升高的现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22 18:58:58
积分商品只是代表违背需求定理的一类特殊商品,仅仅是一个称谓而已,要严格说不存在也不是不可以,但它却是存在,呵呵。其实资本市场上存在很多违背供求理论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22 20:51:09
受益匪浅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22 21:29:40
尝试举个例子:一群富二代(因其高消费、好时尚的消费特点,绝无歧意)组成的消费者群体,面对类似质地不同品牌(无已知品牌)不同价格服装组成的商品供应市场,我相信(你应该也会相信)在这个特定的市场里一般的商品需求定律是不起作用的
并且在现实中这种特定的消费市场应该是存在的
所以,经济学理论里面从来就没有绝对的理论观点,都是在一些列假设条件下的相对真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23 09:44:5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10 19:51:27
       有三种物品对需求定律提出挑战,除了吉芬物品,还有奢侈品和投机品。卡尔·波普尔说:“科学理论要是有一个或几个理论被证伪,整个理论也就被证伪。”对所有经验主义的命题而言,可被证伪性,是区分科学和非科学的标准。
      当一个理论与现实不符时,作者认为至少存在4种补救的方法
     (1)抛弃旧理论,创建新理论。当地心说理论与现实不符时,哥白尼创建了日心说。
     (2)限定理论的使用范围,使其在特定范围内适用。爱因斯坦发现了质能方程,对动能定理的提出了挑战,指出动能定理不适用于物体高速运行状态,所以限定动能定理只在物体低速运行状态时可以使用。
      (3)增加限定条件,使其适用于指定环境。张五常为了挽救需求定律不符合现实的状态,采用了增加理论限定条件的方法。1)凡是直接影响价格的其他因素皆可变。2)凡是直接影响需求量的其他因素皆不可变。3)这些在“中间”的、间接地影响需求量的因素皆可变。
      (4)修改理论使其适用于所有现实情况。奢侈品,吉芬物品和投机品否定了需求定律的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的论断。作者对需求定律进行了修正,指出是消费者盈余决定购买量,而不是价格决定购买量。
作者给出了需求定律公式,并分析了吉芬物品,奢侈品和投机品,提出需求定律有4个准则:价值决定价格基准,竞争决定价格波动幅度。消费者盈余决定购买量,价格决定消费者的最低层次。并且给出了需求定律框图。
    消费者利益(商品的价值)与购买量正相关,消费者利益越大,购买量越多;商品的价格与购买量负相关,价格越高,购买量越少。消费者盈余=消费者利益-商品的价格,所以消费者盈余与购买量正相关。设商品的价值为B(Benefit),商品的价格为P(Price),消费者盈余为S(Surplus),购买量为Q(Quantity),消费者盈余转化为购买量的函数为K,则
Q=K(B-P)。



需求定律分析(1):https://bbs.pinggu.org/thread-3204555-1-1.html
需求定律分析(2):https://bbs.pinggu.org/thread-3229287-1-1.html
需求定律框图:



经济学总结图:



    摘自本人新书《《广义动量定理与系统思考——战争、管理学与经济学通论》,下边链接有全书下载,请您批评指正。https://bbs.pinggu.org/thread-3204983-1-1.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