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移动出事了?
用中移动出事了!
用了中移动后,我的生活就显得特别不顺:先是在我的婚礼上,一个不知从哪里跑来的疯丫头,就在我准备享受新郞的新婚之吻的时候,这个疯丫头突然大声哭了起来,说我先生不爱我,害得我先生当场晕倒,搅了我们的婚礼,人生中的第一件大事就这么不顺,但是人家也没有恶意,唉,你说能怎么办呢?
http://www.ivtv.com.cn/video.php?pid=4549;婚礼不顺,从婚礼以后,我就觉得好象一直要出什么事,我是妈妈从小带大的,妈妈身体不是很好,所以我就一直很担心妈妈,有时一天要打好几个电话,妈妈有时要是接不到电话,我就会很烦,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A4NTkyMTQw.html,然而妈妈一直都很好,但是该来的还是会来的,结果不是妈妈,而是老公,老公出了车祸,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A4NTkyNzE2.html,怎么会是这样的呢,虽然老公保住了命,但我想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现在我知道了:移动,改变生活。
显然,这种标题方法属于典型的标题党做法,而这种东拉西扯也属于有点八卦,说这些不是文章的正题,文章的正题是“中国两大无线通信集团广告策略管窥”,但是,如果我用这个题目,估计读者量会下降80%,采用这种方法,是为广告。
中移动得益于政府先机而形成的市场先机,一直以来的发展都属于常规情况下的顺风顺水,也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中移动的广告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也就是说,中移动的广告对于其业务的影响量可以忽略不计,如果说中移动的广告最大的作用是什么的话,可以用一句话概括:通知广大消费者哪些东西便宜了,再有就是中移动养活了不计其数的媒体发布商和广告公司。
作为中移动这样的公司,是可以有大笔的资金用来进行高端品牌的创造的,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的体制之下,结果呢?中移动现在成了一个什么公司?中移动的所谓品牌对于消费者你能弄清楚吗?给你带来的是什么样的精神利益?中移动的主营社会阶层是哪些、代表性社会阶层是哪些?我一直试图找出中移动的这些本质性的东西,但是坦率的说,在下不才,到今天为止,并没有找到。而我们今天看到的是那些既小家子气,又不代表新生力量的一堆过气老男人在说什么不信那些半路忽悠的,不就是中国电信加入了无线移动业务嘛?你做了这么多年,至于这么没有气度吗?过去上海滩上黄金荣见到老家来的老乡都要伸出手帮一把,何况你原来还是从中国电信这个家庭分出来的长子!
什么是品牌?品牌是产品的社会关系的加权总和。这个意义才属于品牌本身独有的而不能为其它商品属性所替代的。便宜不是品牌,它是商品的价格属性,质量好不是品牌,它是商品的物理特征,所有的可以物理化的这些东西都是实体的,而品牌是由于产品的社会性使用,使商品本身具有了社会属性,而这种社会属性,给使用者带来的是精神利益而非物质利益,尽管人们最后总能找到物质利益。
就以iPhone为例,用过这款手机的人,谁不知道它的不方便,但为什么没有人说iPhone在中国使用的不方便?原因无它,是精神利益大过了物质利益。这就是品牌。我们从苹果的成长路径上读到了一个词:时尚。这是一个精神上的词,需要人们的判断,而且这种判断不能借助于科学仪器,它必须表现为一种社会现象:那些川行在淮海路上和在星巴克慢饮咖啡的特定的人群手中拿的就是iPhone,少了这个支撑,iPhone在中国就不能成为一个品牌。想破坏iPhone在中国的销售也非常容易,买上10万部iPhone,把电话号固化在iPhone中,然后投放到中国的西部县级及以下地区,价格与当地主流手机价格持平,更过分点,把iPhone以低价比如说500元钱卖给上海、北京、深圳三个城市建筑的民工,这样做就不用10万台了,一万台就够了,然后以这些iPhone手机作为这些民工每天要用到的考勤工具,如果有人这样做了,不出三个月,iPhone在中国不死才怪,为什么?那些川行在淮海路上和各地星巴克的特定的人群手中还会再用iPhone?你自己相信吗?这和手机的质量、重力感应都没有关系。
这时,品牌缺少了“时尚”元素的社会支撑,iPhone本身在中国又有那么多不方便,它还凭什么牛气?
说到这里,让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中移动?在他的全部行进历程中我们能看到精神层面的词吗?尤其是我们能看到广告所累积的社会关系吗?全部的全部,都是物质利益,甚至为了不让人家看看他上移动计算机网络,自己爬到树上,累不累呀你。
盼啊盼,终于看到中移动进行心理诉求了,这是一个好的开端,顺此,就会走向产品的社会关系,可结果,结果却是出事了!这虽然与品牌有了那么一点点关系,但如果中移动成了一个乌鸦,那是他想要的品牌吗?
移动,改变生活。就是这样改变的吗?
唉,中移动呀,我真的很无语。
中国移动的传统经营,实际上为中国联通的高速成长让出了极好的通道,并为从根本上奠定中国联通在移动业务中的霸主地位留下了机会,但是,中国联通一直都不能很好的利用这种机会,一直以来都以受气者的角色自居,一直到今天。
说一个故事吧,在古时候,如果一家人家有兄弟两个,老大要继承家业,老二只能分到一少部分以维持生活,传统中国嘛,就是这样,长为贵呀。说有一模一样的这样两家,都是兄弟两个,第一家的老二就经常叹气,总是责怪自己为什么不是哥哥,哥哥也烦他,为什么老是问这个问题,结果这个弟弟就一直在叹息中向爹妈诉苦,而另外一家的老二出去帮盐商贩盐,三年后高骡子大马进村的时候,轰动了小村庄。
一直以来,联通都象那个叹气的弟弟,看不出任何与中移动有差异的想法,尤其是在初建时期,广告宣传说自己的基站好。当时我就跟我的朋友说,见过找死的,可没见过这样子找死的,联通真让人开了眼。这他奶奶的不就是一个人跟海龙王比水多,还说如果他的水没有海龙王的多,情愿下十八层吗?你以为哪里都能唱空城计的呢?!
联通就在自我抱怨声中进入了3G时代,这时肯定有一肚子想法,从它的广告投放力度上我们就可以感受到这一点,但是说句实在话,那个“精彩在沃”实在不是个具有品牌意义上的广告,我知道联通是想向世界召告:精彩在我!但是这和消费者有什么关系?如果不和消费者发生关系,你凭什么精彩?你以为你有了一个谁都能做的技术,你就了不起了,你就真的精彩了?你以为3G时代就是从封建走向民国了?你也不想想,什么时候技术变化必然导致体制变化的?没有,从来也没有,越是大的社会集团或是企业,技术导致的体制变化总是若隐若现。如果从来也没有发生过必然的变化这样的事,凭什么3G一出来了,就精彩在你了?联通啊,十几年了吧,你咋就一点也不长进呢?
说到这儿,肯定有看官会说,看把你牛B的,你知道天下谁是老二不?你呀,天老大,你老二。人家这个不行,那个不长进,就你行,说别人,谁都会说,假如你为联通出策略,你会出点什么好点的策略吗?我看,你也就是一马谡,甚至连马谡也不如,我看你也就是属鸭子的,嘴硬!
嘿,叫板!我把八年前在一个有近五十人的讲座上,我说的话告诉你,你看看我是不是一事后诸葛亮。我还不把私下的谈话拿来,让你没有对证,我现在说的都有人可以做证。当时是为一个广告公司和两三个企业的高层组织的一个营销讲座,在这种讲座上,我从来不愿意拿过去已经发生过的、人们已经做好了解释或已经形成共同认识的事来做案例,这样做就不是营销讲座,是数学作业,营销从来都是战争,完全再现是不可能的,正因为如此,都是拿正在进行中的营销现实来和与会人员一起分析,当时分析了三个案例:中国联通、恒基伟业、V26减肥茶。
中国联通分析后的结果是这样的:
营销现象:联通用户少,
消费者的认知是网络铺设没有移动普及
价格与移动一样
我提出的问题:
这些较少的联通用户是谁?
为什么要用联通?
问题的解答:
最早用联通的是企业的老板,一个工作,一个家用。
营销策略:
成功,离不开家人的关心。
广告表现:
飞驰的奔驰,
不停的电话铃声和不柔和谈话声
轿车内,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子
疲惫的脸,将手机交给司机,司机关机,手机显示屏中国移logo动变小至熄灭
华灯如昼
车子悠缓的滑行,舒缓的音乐
男子开手机,手机屏幕出来中国联通logo,越来越大
男子听小女孩在给他唱歌
车子向前
字幕:成功联通家人
这个分析得到了当时全场大部人的高度认同,为什么,第一,这个策略把移动电话网络象计算机一样分成了一个家用网络、一个商用网络,市场进行了细分,这是一,强行给移动划了地盘;二,占领了市场高端,一个成功人士什么时候最可爱,和家人的时候,不是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挣命的时候,是成功以后,成功的路上总是一脸泥水一腿脏,从今天的潮流来看,有什么可爱的,而成功以后的表现,更符合社会对于成功的定义。
显然,这是一篇完全不同于移动的另一篇移动通讯文章:家用网络,再派生出家用机,又有高端人士这样的社会关系支撑,品牌意义已经确立,在这个策略下,中国联通难道不是:路正长,前途正未可期吗?
如果到了这个程度,你还说我是属鸭子的话,我真的很无语,太伤自尊了。
就今天来说,中国移动也好,中国联通也罢,未来都有相当的机会,这两家现在都是1930年时代中国乡下的地主,去上海看看吧,以他们在农村中攒下的那些银子,在上海会有比种地更好的收获的。但是不要忘记这是一个赢者通吃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