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27.第二周期元素表层结构分析
2017.2.28
材料学的基础是材料结构,不同的材料结构可能产生不同的物理化学属性。元素的形成是一脉相承的,第一周期元素是所有其他元素形成的基础和基本结构。核外电子构型的变化反映元素内部结构的变化,在内核相同的情况下表层结构的变化可能决定元素的物理化学属性,所以我的分析从第二周期元素的表层结构开始。
第二周期有3-10号8个元素,最著名的是6号“碳”、7号“氮”、8号“氧”,3个生命元素。“碳”耐高温,“氧”格外“活泼”,“氮”是蛋白质的主要化学成分,也是主要气体成分,是我关切的主要方面。
现列表分析如下:
序号 名称 表层原子量 表层电子量 表层电子缺位 表层结构
3 锂6 2 1 7 1氘
锂7 3 1 7 1氚
4 铍7 3 2 6 1氦3
铍8 4 2 6 1氦4
铍9 5 2 6 1氘1氚
铍10 6 2 6 2氚
5 硼10 6 3 5 1氘1氦4(锂6)
硼11 7 3 5 1氚1氦4(锂7)
6 碳12 8 4 4 2氦4(铍8)
碳13 9 4 4 1氘1氚1氦4(铍9)
碳14 10 4 4 2氚1氦4(铍10)
7 氮14 10 5 3 1氘2氦4(硼10)
氮15 11 5 3 1氚2氦4(硼11)
8 氧16 12 6 2 3氦4(碳12)
氧17 13 6 2 1氘1氚2氦4(铍9)
氧18 14 6 2 2氚2氦4(碳14)
9 氟19 15 7 1 1氚3氦4(氮15)
10 氖20 16 8 0 4氦4(氧16)
氖21 17 8 0 1氘1氚3氦4(氧17)
氖22 18 8 0 2氚3氦4(氧18)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元素周期表上只有铍9,没有其他“铍”同位素,而网上搜索却只有铍7、铍8、铍10,三种同位素,没有铍9,这里全部保留。另外,在表层结构分析中首次采用了氦4结构,凡是2个“氘”原子均用1个氦4原子表示,因为许多高端人工元素是通过阿尔法射线辐射形成的,2个“氘”原子相对容易聚变为1个氦4原子。
单从本表发现元素的物理化学属性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与其他元素的表层结构和物理化学属性进行对比才能发现某些规律性的东西,这里进行的是基础性工作。
通过分析可以看到元素形成一脉相承的关系,许多元素的表层结构就是完整的另一个元素,这里不做一一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