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母汤”是一款浓稠黏滑的食品,端到面前准叫人看不见底,到你吃完了,准会饱得打嗝。如今,这一词汇被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形象地作为CDO、CLO、SIV、ABCP、CDS等一系列以字母命名的结构性金融产品的比喻。 在日新月异的国际金融市场上,金融玩家不断推陈出新,被称为“字母汤”的这类结构性金融产品相继进入人们的视野。
“我小时候觉得‘字母汤’价廉味美,吃完总想再添食,有点像投资者被评级优良的金融工具所吸引而投资,争取高回报。”任志刚的这一比喻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勾画出了这种复杂金融产品的概貌和特征。
然而,近年来,法国兴业银行的巨额亏损事件和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深层影响给金融创新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引起业界不少人士的担忧。特别是在美国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的过程中,经过多次组合、包装而获得优良评级的结构性金融产品成为了风险在全球范围急速蔓延的“元凶”。这也使得金融机构和众多投资者开始对“字母汤”开始迷惑。
而金融市场总是以螺旋式的发展来去除旁枝、积淀经验,使技术与创新的发展更加坚实、更加有效,不能因噎废食。
ART(Alternative Risk Transfer,非传统风险转移工具)作为公司在结构性金融和保险市场上寻求综合的融资和风险管理工具,将结构性金融与结构性保险融合起来。
结构性金融是使用非传统融资方法筹集资金,并在此过程中改变了公司的风险特征。结构性保险是使用非传统风险融资和风险转移方法来管理风险,这一方法也会影响公司的资本结构和/或资本的加权平均成本。
ART就像是一种炼金术,将债务转换为保险,将负债剥离出资产负债表,或增加盈利以弥补已造成的亏损。比如,利用资本市场机制进行风险证券化,一方面可以提高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拓展保险业务范围,实现巨灾风险的风险承担、转移和分散;另一方面也为资本市场提供满足一定风险收益特征的产品,丰富市场品种,深化市场功能,成为一种国际上风险管理比较先进的运作模式。ART在过去的10多年发展迅速,例如,据瑞士再保险公司统计,1998年已发行的保险连结证券为16.7亿美元,巨灾债券为8.9亿美元;而到2006年8月,保险连结证券的规模达227.5亿美元,已发行但未到期的巨灾债券总额升至78.1亿美元,在8年内分别剧增14倍和9倍。尽管ART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比较多见,但其仍处于发展成长的初期,在我国则更属新鲜事物,如何更好地为我国所用,值得深入研究。
卡尔普教授的《管理资本与风险的艺术——结构性金融与保险》一书,是国际上内容比较全面的介绍ART的专著之一。本书由浅至深,由理论到实践,全面系统地阐释了使用ART产品的原因、主要ART产品的类别以及其运作机制。同时,本书在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上形成了自身鲜明的特色,很多章节均有大量的实例收集和分析,最后一部分还专门列出一系列风险管理专业人士对ART相关问题的看法和见解,为读者透彻理解ART产品的原理和实务运作提供了充分的资料。
http://www.financialnews.com.cn/dushu/txt/2009-08/05/content_2190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