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286 4
2009-08-27
一个社会的文明指标,既不是像半个世纪前那样去仇视富人,也不是像现在这样去培训富人,而是放过富人,帮助穷人当“富二代”成为舆论焦点的时候,媒体人石述思列出了“贫二代的18条标准”,成为网络热帖。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视角转换:与其整天关注富人们怎样奢华,不如多看看穷人们如何辛酸。


相对穷人来说,绝大多数富人的生活都是纸醉金迷的。“朱门酒肉臭”实在不算什么,这只是穷人能够想象的奢侈而已,类似于“皇帝用金扁担”。更多的时候,他们的生活超出了穷人的想象。即便是一些崇尚简朴的富人,他们的“简朴”也是相当昂贵的。比如,有富人圈一大块地,建一些木头房子,筑几个池塘,挖几亩菜园,养一些鸡鸭牛羊,过起了返璞归真的农耕生活。但是,他的这份爱好,跟真正的农民生活完全是两回事,没有亿万家财根本就供养不起。


一个人可以用自己的钱来购买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因此,关注富家子弟开什么车、戴什么表、去什么餐馆、上什么学校,不管是艳羡也好,谴责也罢,都没有多大的意义。朱门的酒肉臭不臭,那更多取决于他们家冷冻保鲜的条件。问题在于社会的另一面:“路有冻死骨”,我们该怎么办?

“贫二代18条标准”中所列举的,都是社会中真实存在的现象。比如,“有当城管的冲动,好罩着天天被驱逐的父母”、“在城市经常被取笑甚至欺负,熟悉各种人的白眼”等等,令人感到十分心酸。普遍地,这些人“有仇富心理,并十分痛恨贪官,觉得他们不仅夺取了你父辈的财富,更夺取了你翻身的机会”。
作为度日艰难的穷人,“仇富”、“仇官”就是一种难免的心理。改变这种心理的途径,既不是去指责穷人偏执,也不是去揭露富人奢华,而是让穷人得到关怀和帮助。政府要做的事情,就是搭建富人救济穷人的通道。正如应将视角从“富二代”换到“贫二代”一样,“仇富”、“仇官”并不是关键,关键在于官员和富人有没有“仇民”。

目前有些地方政府做的事情中,管富人的多,帮穷人的少。刚刚引发争议的是,江苏启动“富二代”培训方案,由省委组织部出面,用两年时间培养1000名民营企业家接班人。从省委组织部办的班上,企业家能学到什么东西,舆论表示质疑。但是“富二代”未必不欢迎,他们可以把它当作一个权力和资本共在的富人俱乐部。这样的俱乐部,价格、成员、方式,本来应该由市场决定,权力要尽量避嫌。

的确有不少企业家从勾结权力中获利,但是从整个社会的发展看,权力对于富人最好的帮助,就是离他们越远越好。要相信人的致富本能,只要政府少设一些门槛,企业家就会茁壮成长。

穷人不一样,他们更需要具体的帮助。当他们无家可归时,当他们尊严受损时,都盼望有人伸出援手。这个援手首先应该来自政府部门,其次是社会非政府组织。税收本来就有“劫富济贫”、现实“二次分配”的功能。政府拿了这些钱之后,不能反倒用来强化贫富差距。

一个社会的文明指标,既不是像半个世纪前那样去仇视富人,也不是像现在这样去培训富人,而是放过富人,帮助穷人。
(作者为媒体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8-27 15:14:37
写的很有意思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27 15:38:32
我觉得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区分“穷人”和“富人”。因为这两类人在本质上没有区别。我曾经不止一次地看见过,农民工(没有歧视这个群体的意思)将商场卫生间内提供的免费卫生纸一次拿个精光,只是随便用一下就全部扔掉。我不禁产生这样的疑问:如果将世界上“穷人”和“富人”的财产对调,这个社会是更节约了,还是更浪费了?与其说为富不仁,还不如说人之初,性本恶!无论“穷人”还是“富人”掌握财富,只是个体的区别,对社会没有任何影响。有句话未必合适:“如果有一天奴才成了主子,也许比主子还要残暴”。人性已经决定了:人必须吃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27 15:49:59
贫富差距是问题的根源,无论是管富人还是帮穷人,在某一意义下都是一样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28 18:17:57
这个结论就是典型的“和事老”风格
遇到问题绕过去,永远解决不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