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09-8-28 08:17:16

中国银行业登高之后

多亏上半年新增的7.37万亿元贷款,中国的上市银行依然交出了好看的报表。去年连续降息之后,银行的净利差收窄了四分之一。利差收入在中国上市银行的利润构成中普遍占80%以上。但是,凭借贷款规模的增长,中国各大银行基本实现了与去年同期持平的净利润。
昨天,中国银行宣布上半年实现净利润410亿,比去年同期略降2.6%,至此四大上市银行半年报都已经披露完毕,其利润同比变化幅度也大同小异:工行与交行小幅增长,建行净利润下滑4.9%,但考虑拨备高拨备因素,其实际利润水平也不低于同业。
利润环比增幅最大是中行。受累于国际业务较多和外汇资产减值,去年中行在四大行中盈利能力明显落后。2009年的银行放贷热潮,给了中行高管打翻身仗的机会。中行接近1万亿元的新增贷款,将资产规模大出许多的工行和建行都甩在后面。中行股价的涨幅也在香港的中资银行股中位列第一。
这一成绩再次印证了中国银行业对贷款规模的依赖。银行高管们对此再清楚不过——不多放贷款,就等于把市场份额和利润拱手让人。去年底经济下滑,货币政策放松,银行贷款增长似井喷一般,从2008年上半年的2.7万亿猛增至今年的7.3万亿。
在这样的竞争中,国有控股大银行的优势明显,拿到了更多的具有政府背景的中长期基建项目贷款,中小银行只能用收益率更低的票据融资来拚规模。
中国银行业至少看上去很美,但有一点美中不足:今天更多的贷款就意味着更高的利润,明天是不是同样意味着更大的风险?这样的担心不是没有理由:1. 目前的四大行改制上市前,曾经核销、剥离了近2万亿元的不良资产;2. 本轮贷款的增长同经济景气周期相反,很多行业、企业的经营状况都较经济危机前恶化。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银行体系与欧美国家相比还很健康。即使在贷款大幅增长后,主要商业银行的杠杆率依然很低,平均存贷比低于 70%(贷款与存款之比),而资本充足率多在10%以上,高于8%的监管要求。银行的资产资产负债结构也相对简单,不存在监管难度很大的金融衍生品。
这不等于中国的银行业可保无虞。随着贷款的增长,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已经开始下降。监管机构对银行体系的潜在风险也变得越来越警惕。中国银监会已经要求年底前,上市银行将不良贷款的拨备覆盖率从去年底的130%提高到150%以上。同时,酝酿出台限制银行互相持有次级债的新规,挤出银行现有资本金中的水分。
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和余额依然“双降”,但鉴于贷款风险通常不会在放款后马上显现,未雨绸缪是必要的。风险意识较强的银行实际上已经在贷款投放的结构和节奏上主动作出调整。如果银行家们还将眼睛盯在贷款数量而不是质量上,其未来的日子不会像今天这样好过。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经济事务评论员吴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28 08:23:15
宏观经济仍然是影响银行业的主要因素。
贷款/GDP 一直处在较高的水平
当前 仍然是以投资驱动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和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

仍然看好银行业未来发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28 09:22:00
有国家支撑,不怕贷款风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040 3
2009-08-28
中国银行业登高之后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经济事务评论员吴铮 2009-08-28

多亏上半年新增的7.37万亿元贷款,中国的上市银行依然交出了好看的报表。去年连续降息之后,银行的净利差收窄了四分之一。利差收入在中国上市银行的利润构成中普遍占80%以上。但是,凭借贷款规模的增长,中国各大银行基本实现了与去年同期持平的净利润。


昨天,中国银行宣布上半年实现净利润410亿,比去年同期略降2.6%,至此四大上市银行半年报都已经披露完毕,其利润同比变化幅度也大同小异:工行与交行小幅增长,建行净利润下滑4.9%,但考虑拨备高拨备因素,其实际利润水平也不低于同业。

利润环比增幅最大是中行。受累于国际业务较多和外汇资产减值,去年中行在四大行中盈利能力明显落后。2009年的银行放贷热潮,给了中行高管打翻身仗的机会。中行接近1万亿元的新增贷款,将资产规模大出许多的工行和建行都甩在后面。中行股价的涨幅也在香港的中资银行股中位列第一。

这一成绩再次印证了中国银行业对贷款规模的依赖。银行高管们对此再清楚不过——不多放贷款,就等于把市场份额和利润拱手让人。去年底经济下滑,货币政策放松,银行贷款增长似井喷一般,从2008年上半年的2.7万亿猛增至今年的7.3万亿。

在这样的竞争中,国有控股大银行的优势明显,拿到了更多的具有政府背景的中长期基建项目贷款,中小银行只能用收益率更低的票据融资来拚规模。

中国银行业至少看上去很美,但有一点美中不足:今天更多的贷款就意味着更高的利润,明天是不是同样意味着更大的风险?这样的担心不是没有理由:1. 目前的四大行改制上市前,曾经核销、剥离了近2万亿元的不良资产;2. 本轮贷款的增长同经济景气周期相反,很多行业、企业的经营状况都较经济危机前恶化。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银行体系与欧美国家相比还很健康。即使在贷款大幅增长后,主要商业银行的杠杆率依然很低,平均存贷比低于 70%(贷款与存款之比),而资本充足率多在10%以上,高于8%的监管要求。银行的资产资产负债结构也相对简单,不存在监管难度很大的金融衍生品。

这不等于中国的银行业可保无虞。随着贷款的增长,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已经开始下降。监管机构对银行体系的潜在风险也变得越来越警惕。中国银监会已经要求年底前,上市银行将不良贷款的拨备覆盖率从去年底的130%提高到150%以上。同时,酝酿出台限制银行互相持有次级债的新规,挤出银行现有资本金中的水分。

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和余额依然“双降”,但鉴于贷款风险通常不会在放款后马上显现,未雨绸缪是必要的。风险意识较强的银行实际上已经在贷款投放的结构和节奏上主动作出调整。如果银行家们还将眼睛盯在贷款数量而不是质量上,其未来的日子不会像今天这样好过。

联系作者:zheng.wu@ft.com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