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2007年,是中国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第一年,无疑也是中国银行业最“浓墨
重彩”的一年。外资银行全面进入,法人银行陆续开张;中资银行奋起自强,重组、上市
、综合经营、海外并购风起云涌。合作,还是竞争?机遇,还是挑战?2007,注定不平凡
,2008,中国银行业能否继续精彩?和讯网特别邀请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
谭雅玲,就“中国银行业新格局”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和讯网:各位和讯网友大家好!和讯第五届2007年度“财经风云榜”即将颁布,本时段是
今天七大行业访谈的第五场:银行业访谈,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中国银行全球市场部高级
分析师谭雅玲老师,就“中国银行业新格局”与大家共同交流。谭老师是金融市场专家,
她本人也在中国银行任职,对于2007年中国银行业的变化可能会更加感同身受。先请谭老
师跟和讯网友打一个招呼吧。
谭雅玲:和讯网友大家好!
和讯网:2007年是中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的第一年,这一年来,给您感触最深的是
什么?中外资银行之间的格局与一年前有什么不同?
谭雅玲:用两句话,中资银行有收益,从银行业的改制到海外不断上市。从价格角度
来讲,金融板块股价的推动性、带动性对投资者、市场带来的影响非常多。中国银行业开
放之后,外资银行在布局,2007年我们承诺五年入市以后非常重要的一年,外资银行急切
想进入中国市场角度来讲,改革开放速度和幅度在不断加快,特别是中美战略对话,虽然
有一些问题,但更大的机遇也是摆在外资银行面前,外资开放的格局也会发生变化,对银
行的收益带来情况也非常好,在逐渐放开的时候,他们在银行业、包括金融市场也立足于
长远,做了很多事情,有些地方很值得我们借鉴。
和讯网:目前中国内地有20多家外资法人银行相继开业,在您看来,外资银行对中国
市场的占有情况是怎样的?
谭雅玲:外资银行对中国银行业带来的挑战和压力都是非常大的,不能以简单的数量
看待外资银行对中国的影响力,应该从质量,甚至它对中国银行或者金融板块所产生的影
响来评估它未来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一方面股份制改造也好,银行的框架,银行板块,
组织机构的组合对原来银行的架构、体系、组织模式进行了比较大幅度,有的是彻底的改
革或变革,这样给银行业带来的收益,对金融市场带来的影响比较大。银行通过上市以后
,利润指标,包括对社会的影响,投资者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从观念、制度、文化背景
上带来了非常大的变化。虽然外资银行在数量上、比例上占的规模、份额比较小,但在影
响力,甚至在观念、机制改革推进上给我们带来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而更多的外资银行
实际上都是在本国甚至世界板块当中做得非常靠前,有实力,有规模,有影响力的一流银
行进入中国市场,所以资金规模在中国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同时也要通过他的观念、理念
对中国银行业形成比较大的影响,有利于他在中国的生存,有利于他在中国市场的竞争,
有利于他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影响。外资银行从数量上并不亚于我们,安邦在2006年有一个
统计,也是和讯发布的,中资银行虽然在量上占大,但在质上收益率上有很大的不足,跟
成熟的市场经济和市场经济起步,欠发达的市场经济比较起来,在银行板块有巨大的差别
,因此,这方面对银行带来启示,带来未来前景的思考是非常重要的。
和讯网:还有一种观点,对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参股中资银行表示担忧,你是怎么看
的?外资银行入股中资银行的比例是否会提高?
目前外资银行参股中国银行占比非常小,之后幅度调整会比较小。未来50%以下是一
个基本方向,从国家经济安全和金融利益角度考虑,前面讲了,外资银行会给我国银行带
来挑战和利益的争夺,这一点应该引起比较大的关注。目前从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来看
,经营范围在逐渐扩大,但在主权上、股权制的份额上他应该占小头。这样一个是保护本
地银行,国内银行,再一个从外资银行的角度来看,对它的规范也要从法律、规则制度进
一步完善才能进一步放开。如果从国际经验来看,银行对金融的重要性是非常突出的,因
为经济的核心是金融,金融的核心又是银行。无论从美国成功持续发展周期来看,经济周
期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了,要从银行效率,银行收益对经济的把握。日本银行经济效益不好
,亏损,数据上看对经济的影响是负面的。银行经营的不景气,银行的亏损,银行的不良
资产对日本经济、金融打击是绝对重要的核心因素。
再看发展中国家,亚洲危机是货币危机和银行危机同时发生,所以恶化程度,蔓延广
度,持续时间也比拉美国家时间长,拉美国家虽然也有金融危机,但缓解的时间都要比亚
洲国家强,非常重要的大背景因为有美国,美国对它有保护,但拉美有金融市场危机,但
没有出现体系危机,银行的改革,包括银行私有化的变化给整个拉美经济的改革,包括金
融危机的应对带来的支持面非常好。在2000年前后的时候,像日本和一些国家经营情况不
是很好,但拉美银行经营状况非常好,它的不良资产状况,包括资产充足率的状况,包括
收益状况都要好于其它发展中国家。如果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已经走过的模式来看,
银行在整个经济中的核心作用,金融中的核心作用非常突出。所以,在中国对外资银行开
放幅度上把握一个尺度,这样对中国长远的经济安全是非常有好处的。内部对外资银行要
有规划,有战略部署逐渐开放,而不是一次性全面开放,因为我没有准备好,如果一次性
全面开放,作为发展中国家,或者市场经济起步的国家,法律框架不健全,制度框架不健
全,银行自身的缺陷给自己带来利益和财富的损失是非常明显的。
和讯网:在您看来,外资银行入股中资银行的比例应该控制多少比较合适?
谭雅玲:从银监会的角度应该是49%以下的幅度,没有超过50%,今年对中国来讲是比
较特殊的一年,也有好的方面,也有压力的方面。奥运会给中国经济带来乐观、光明的前
景也是比较好的,但同时今年也是中国货币政策压力比较大,外部挑战业绩比较大的时段
。不确定性比较大的时候,我们对外资银行的开放更应该把握相对谨慎和有前瞻性的判断
。这样把握充裕度也是比较好的,把握时间条件,对经济发展,实际效率都会有实际的作
用。
和讯网:外资银行在中国内地多方面抢占市场,我们发现,几大国有银行对农村金融
市场并没有表现出来足够的兴趣,这个时候,反而是外资银行表现出极大热情,您觉得是
外资银行是出于什么考虑?究竟是因为农村市场潜力巨大?还是外资银行中国战略布局的
一步?
谭雅玲:我个人觉得汇丰银行在湖北随州开展业务以后,外资银行的高端和高度,一
方面体现在短期它的产品和市场利润上,更重要的优势是在于长期的战略规划和战略远见
,这一点是非常值得中资银行借鉴的。中资银行来看,农村的金融改革已经推进了好几年
,但改革的效果和结果不是很明显,农村银行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还在扩大,特别是发达
地区和农村。平衡发展是一个问题。农村改革提到目前所有改革的角度,因为它不仅涉及
到经济结构,同时也涉及到金融政策效率的落实,这一轮通货膨胀的上涨,大概70%—
80%都在农业问题上,农业鸡蛋、肉等价格的上涨,给CPI带来很大的上涨空间。CPI实际
价格背后跟改革的效率和结构联系在一起,就是我们常说的城乡并进的发展和城乡统筹的
发展,在发展当中,我们有点偏颇城市的发展,忽略了农村的发展。农村的人口不是把农
村变成城市化的发展,而是把农村的人口推向城市。最简单的现象,就是农民工走向城里
,成为重要的劳动力市场。农田荒废了,没有人养猪或者进行农产品的生产,这样带来了
一定的影响,同时开发商也在买地开房子,对农村的影响也比较大。所以我们要认识农业
的问题和农村改革的重要性,要有好的战略规划,实现城乡搭配,农村城市化的进程,这
样对城市化的发展才能形成大的一盘棋的思路。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金融市场,一方面是改革的难点,有可能也会成为今后改革的增长
点,外资银行把它作为增长的前景作为突破。可以看出外资银行的远见,我觉得未来中资
银行发展战略当中也应该有难度的突破,占领农村金融市场,一个包括政策监管部门,另
一个是商业银行和大中小银行的布局、思路和理念,要实现新的突破,我认为外资银行这
一点表现是非常强的,农业问题是我国发展的重点,也是我国经济中非常大的板块。城市
化进程、农村商业银行的改造取得一定程度以后,我们应该把另一面相对比较弱,板块比
较大的方面补充上来,这样对中国银行业的推进力度会比较大。
和讯网:那么等中资银行开始意识到农村市场的重要性后,会不会发现农村市场已经
是外资银行的领地?
谭雅玲:外资银行对中国农村的了解程度和熟悉程度和中资银行相比有很大的欠缺,
未来中资银行的敏锐性会觉察到这一点。从政策监管的角度,政策把握的角度似乎已经意
识到农村金融改革和这轮通货膨胀起因和大背景是什么。所以从学者、专家的研究角度也
关注这一块。外资银行有优势,但在中国国情的情况下,中国农村问题和外国农业问题有
很大的差别。所以,只要我们把握方向,把握机遇的话,这一块不见得会被外资所占有,
但外资银行和中资银行之间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和讯网:前几天有报道称,商业银行入股保险公司已获通过,对于这一消息,您是怎
么看?
谭雅玲:虽然获得通过,但在法律制度上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金融业以后混业经营会
越来越明显了,是中国银行做强做大做出规模和外资银行竞争的一个基础。但现在框架出
来了,但框架之后的细化和操作,风险监管是最核心的问题。从宣言上就显示我国改革的
效率和全面性在不断推进,而且推进的幅度和力度考验超出我们原来所预计的想象力,幅
度和速度非常快,一方面是外界给我们的压力,另一方面是我们自身改革的动力和改革的
需求也在扩大,也是自我实际状况的一种反映。
和讯网:以前是从混业到分业,现在从分业又开始走向混业。这两个时段会有什么样
的不同呢?
谭雅玲:这个研究挺值得琢磨,我国的改革状况是从分业、加快逐渐走向混业的状况
。从西方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像美国、欧洲、日本比较发达的国家,他们的金融业
状况是从分业已经完成了混业,现在到了专业。我个人认为专业是分业和混业的高级阶段
,是市场成熟以后的创新和提升阶段。从发展背景角度来看,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是非常
成熟的,成熟之后,在高速、快速、高风险发展阶段当中,所以用更高专业化的水平体现
公司的实力。全球大银行中,美国占很大的比例,这是他做大做强实现霸权有很大的基础
,可以有实实在在的能量做到这一点。但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是一个软肋,不成
熟,不健全、不规范是比较突出的。全球角度来看,似乎发展中国家利好,从外资、银行
业角度来看都是利好,但从长远来看,发达国家应该占主导优势,主动调整的优势。所以
,在分业、混业和专业问题上我们要看清自己的发展位置,尤其是发展风险,因为混业以
后交叉风险比较大,管理水平就要有很大的提升。西方有专业,在某一个行业,某一个领
域做金融高端和组合,相对和分业的竞争力和挑战力是不言而喻的,市场成熟,制度成熟
,机制成熟是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力的。现在提金融创新,在发达国家是带引号的“金融
创新”,我们的金融创新、金融制度没有走出以前发达国家的创新,是根据自己的市场、
自己的市场能量推出的产品机制。所以,我们现在更多是做传统金融适合国情的借鉴和引
进。在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上,对自我的认知,自我的把握是我们未来提高或者未来防范
风险非常重要的基本点。
和讯网:现在提到混业,很多银行都曾表示这样的意向,那么混业是不是我们不得不
经历的阶段?或者可以有另一种方式,比如说某方面业务做得比较好的中小银行专门地做
这个市场,而不需要经过混业阶段再到专业阶段?
谭雅玲:我个人有相同的看法,我认为分也和混业是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金融市场模
式,当代金融当中,发达国家的金融已经有创新和提高的话,发展中国家是不是一定要走
分业、混业和专业的模式?我们应该传统金融上做大做强,然后再根据外部环境,发达国
家的发展路径做改革的创新和选择,因为这次次按危机当中,格林斯潘给了一个很好的提
示,他曾经说过做传统金融和衍生产品,就是新金融,传统金融目前来看风险相对小一些
。因为从次按危机到金融衍生产生的连接,使得全球现在唱衰美国经济,价格的混乱,包
括黄金、石油、外汇跳跃程度是非常大的,使人难以把握。但金融创新给了大家一些信心
,认为有钱了就能抗住危机,应对住问题。我们应该思考,在金融改革当中,适合国情,
适合自我是我最重要的,而不是追求时髦,适合自我,适合国情可能带来的收入更稳固一
些,带来的风险也更小一些,当然也要适应当代趋势,当代特点的业务,而不是放弃新的
东西,完全沿用传统的东西。如果放弃新的东西,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对国家的发展也是
不利的。适合自己,适合国情才是比较好的发展趋势,发展态势。
和讯网:在您看来,目前国内金融市场环境是否适合银行开展混业经营?
谭雅玲:我觉得从中国金融市场目前的状况来讲,未必适合混业经营。1、从监管角
度,混业下的监管职能、监管部门、监管制度是不是适合混业经营,目前保监会、银监会
、证监会是分立执行的。就像黄金期货,有人主张在上海黄金交易所,有人主张在上海期
货交易所,如果在上海黄金交易所就应该是银监会的事,如果是上海期货交易所就应该是
证监会的事。所以,这次我们开会提到大部委的问题,从监管部门带来的挑战和值得思考
的问题很多。
2、从市场的角度来看,金融是专业的行业,不是熟练工种就可以做到的,从高端角
度来讲,机构框架和机构从业人员,机构金融知识、金融职能是不是适合混业经营环境和
局面给你带来的挑战也比较大。比如说以前我们处于分业行业当中,做保险就是做保险的
,做理财的就是做理财的,做交易的就做交易的,这样的人员有没有,对我们的业务组合
和发展趋势是一个挑战。
3、从风险监控的角度,每个行业,银行不同板块的风险监控。做资金交易的,外汇
交易的,监管倾斜度和监管规则是有的。如果这时候把保险和更多投资品种放下来,那么
风险控制条款,风险控制规则,风险控制项目应该是怎样的?这也是一个挑战。
所以,我认为混业从市场经济的金融市场是必然的,但混业在自我改革不健全,不成
熟的时候应该怎么把握,怎么协调,怎么规划的前提是非常重要的。
和讯网:2007年内地资本市场迎来了银行上市的大潮,大型银行的回归,中小银行的
挂牌,银行股对大盘的影响日益明显,您认为银行急于上市的动力是什么?
谭雅玲:银行上市跟我们改革的方针和战略是联系在一块儿的,过去计划经济时期,
银行的行政色彩和政府色彩非常浓,从过去四大国有来看是专业银行,政策需求性非常明
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把所有的银行变为商业银行,政策引导性基本没有,按市场的需
求来管理和规范银行的经营。因此,从上市的角度,银行上市是改造自己经济的结构,比
如说以前四大国家银行是“大锅饭”,现在是股份制的,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这样给银
行带来的改革效果就不一样了,而上市给银行带来的价值体系的透明度都会公开,它的影
响和过去不能封闭,比较自我,不太透明的情况有巨大的差别。通过上市可以显示银行的
经营业绩,同时也给银行带来社会监督,这样带来银行效益的提升有好处。银行本身是服
务业,应该社会化,应该投资化。
再一个,银行上市说明了是你市场经济的变化,从政府指导的行政化的经济管理模式
变成市场化的管理模式。在社会和世界形象面前起到巨大的变化。现在目前有60多个国家
承认了我国市场经济地位,我们在国际社会的影响,随着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革,随着机
构的改革,你在社会的影响力和信誉就跟过去不一样了,包括人民币升值和奥运会在中国
举办都跟你的经济模式、经济地位、经济形象的变化都跟银行股上市密切联系。
和讯网:今年银行股表现可谓风光无限,按照1月2日的市值排名,中国的三大国有控
股银行工行、中行、建行已经位居世界前三大银行,您怎么看中国的银行不断跻入国际银
行前列?国内银行要想做真正的“霸主”还需要哪些方面提高?
谭雅玲:金融业股尤其是银行业股对大盘的拉动非常大,上市银行的作用远比一些企
业上市带来的社会影响要大,因为它是一个服务型的行业,面对的是公众,如果上市本身
给银行业带来的竞争要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比如说从市值角度来看,工商银行(601398
行情,股吧)是最大的,其它两大国有排名也靠前,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也比较大。但要认
清我国市场经济的地位,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经济,在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经济当中我
们是欠成熟,欠发达的国家,跟韩国、墨西哥、巴西等等周边相同的国家比较起来,他们
的发达成熟和市场模式、银行状况要比我们好得多,所以,尽管中国市值和排名是靠前的
,但中国银行的内涵和它的体系真正市场化还有相当长的路程。虽然国有银行也好,股份
制银行也好,中小银行也好有上市,有完全市场化运作模式,但不说效率,回报率跟西方
发达国家比较起来还是有欠缺的。比如说美国银行每年银行利润业绩回报在20%以下,
15%左右,没有超过20%的。但中国银行业的改革,从上市银行的业绩来看,最低的大概是
40%,最高的大约160%。
怎么看待你的利润回报?怎么看待全球1000个家大银行中的排名,市场经济的效率,
市场经济的地位,市场经济收益跟发达国家有巨大的差异,因为你的地位是发展中国家,
最多是新兴市场国家,他们是发达国家,中国有11%的GDP增长水平创造出2.7万亿美元的
GDP总量。所以,一个是质量型经济,一个是数量型经济。中国目前的银行业还停在数量
金融上。所以,我们的金融是量大质低,量上去了,但质还有待与进一步提高,达到发达
国家的水平,这样和国际竞争才有基础和实力。
和讯网:您如何看待A股市场银行股的估值?我们知道欧美目前银行的平均市盈率在
10倍左右,而工行、中行、建行都是几十倍的市盈率。
谭雅玲:可能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起步和中期阶段,银行利润
和银行指标也相对有这个冲动期或者奋进期、跳跃期,有这么一个过程,当然我们需要深
入回顾、搜集、研究、调查,发达国家在市场经济发展到初期或者中期阶段时,银行业到
底是什么样的状况。目前我们银行价值估值值得反思,不要过于乐观,比较理性看待我们
自己的估值,如果从国有银行角度来看,估值高是政府原来专业银行的特征和特性给你带
来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覆盖面,你的市场占有率达到80%左右,跟原来政策和政府的扶持
有关系。从老百姓的角度来讲,随着我们市场经济的理念、制度在不断推进,但老百姓心
目当中还是国有保险,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怎么看待你的估值这值得研究。估值有什么惯性
,和外界的对比,自我自身的认知,你的估值高了,大没有达到这个水平你应该最清楚,
你应该反思你的改革,你的上市,你的组织框架,你的收益模式,你的成本模式来比较理
性地判断我自身银行发展阶段,特别是发展问题更值得关注,值得反思,值得深入研究的
。
和讯网:银行股的高估值也跟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相关。
谭雅玲:对,跟经济增长的速度和经济改革的方针、目标联系在一块儿。外部投资者
在流通性过剩情况下短期追逐银行股的板块也是有密切关系的。
和讯网:今年我们看到很多国有银行走出国门开设分支机构,并购外资银行。为什么
银行海外并购在2007年会有一个提速,您认为其中最大的原因是什么?
谭雅玲:我认为,从自身来讲,内部的组织框架和经营模式、国际理念、国际衔接上
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国际化、全球化又是整个经济和金融的大背景,所以它走向海外是跟
国际环境、氛围联系在一起,自身的实力、目标、长远规划来讲也需要这样做。西方大国
走过的市场模式来看,我们走过70、80年代时,改革开放初期,日本银行、美国银行在中
国开设分行和代表处也是普通的现象,所以走向海外是一个国家在市场经济初具规模,初
具实力之后的必要过程。再一个,走向海外跟自身的发展战略有关系,在我们内部的市场
,已经相对做大做强之后走向海外市场,扩大内部的发展,同时扩大银行的投资机会,从
外部环境来看,外部环境处于迷失当中,价格走跌是一个现象,有些人是一个机会,这也
是一个判断。因为三个因素促成中国板块,金融业走向海外的背景。
和讯网:对于中国银行业的海外扩张,一般会选择新兴市场或者欧美市场,您更看好
哪个市场?
谭雅玲:欧美市场来讲,资金优势、制度优势是明显的,我们机构走出去是扩大机构
的影响力,机构在走出海外之后,会更多学习到海外的理念,海外的制度,跟海外进行交
流,如果是新兴国家,是通过投资的选择,投资战略、方针不一样。投资新兴市场是在国
内做大做强,做成熟之后的必要阶段,而不是做扎实之后积极走向海外的对策。现在更多
的金融机构走向海外的话,当中要防止过高估计自己,这样可能对我们海外发展战略是不
利的。一二流发达国家实力非常强,制度非常成熟的情况下,你的业务规模是怎样的,业
务特点是什么要考虑清楚?这样有自己的决策方向,决策需求,达到自己的决策收益是非
常重要的。比如说我们走到欧洲或者美国发达国家,做的是华人业务,小部分业务,扩大
的是小部分的影响力,但在新兴国家比较,你的能量,你的实力,你的业绩相对比较高,
你得到的收益就会更大一些,所以不同的板块,不同的区域或者不同的国家,选择的方向
,或者选择应对的策略应该是不同的。
和讯网:最近数家外资投行又曝出巨亏,次贷危机再一次引起大家关注,您认为中国
银行业在次贷危机当中应该吸取哪些教训?在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是否是中国银行业海外
并购的机会?
谭雅玲:次级债危机主要是房地产贷款危机,和银行业的链接点就是金融创新。我国
按揭贷款量去年下半年开始推进非常快,一个是房地产投资热情有关系,另一个跟房价有
关系。个人按揭如果在10月份、11月份,人民贷款发放量当中,个人占比非常大,发展也
非常快,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应该警惕按揭贷款问题,从美国按揭贷款来讲,划分为三
类,而个人按揭的次级债问题是最低端的客户,在中国住房按揭贷款当中没有这样的划分
,一个是我们的诚信体系没有健全,在按揭贷款当中没有分类,在按揭风险办理和监控上
没有把握。社会流传的银行个人收入、个人财产信息披露没有严格的审批,有些银行出现
了按揭的问题,罗列了很多身份证但是空的。从这个角度来讲,管理体系,风险监控体制
应该进一步加强。从按揭本身来讲,我们银行不能追求按揭的数量上升,而应该注重按揭
的质量,注意后续的风险。美国次级债危机波及性、严重性是超出我们想象的。如果我国
出现这样的问题,带来的经济压力,金融危机应该比发达国家更大。所以从反思的角度来
看,我们应该更加警惕。
和讯网:目前国内贷款购房者也有出现还不上贷款的现象。
谭雅玲:美国次级债危机给我们非常大的警示点,有人认为我们的按揭没有那么大的
问题,但潜在的东西你是看不到的,只有发现问题才可以看到,如果我们思想上再紧一些
,把一些问题设想不好,这样我们应对策略就会多一些。这次按揭贷款深度、背景和未来
都是不清晰的。大家都用“不确定”这个词,这会是抄底的好机会吗?发达经济中,欠成
熟经济、成熟经济面对的是被动,而发达国家面对的是主动,所以我们要采用精神的方略
。9月28号到现在,最不值钱的是美元,其它东西都值钱,那么它的针对性就是所谓“阴
谋论”,非常强的,就像昨天樊纲先生讲的“阴谋论”要有实力和基础才能做出来,所以
从这个角度要反思他为什么这么做,他既害怕于你走向国际市场,走向海外,因为中国的
信誉非常好,金融就在信誉和信用上,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不能不防范次级债问题的战
略问题,这个问题对中国的金融战略,金融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和讯网:2007年央行十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六次加息,在08年年初,也就是在上周
又一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到15%。央行这样持续加强收紧流动性,严控信贷
的情况下,国内银行应该如何去应对?
谭雅玲:我认为从国内银行来讲,所谓的压力应该比较大,这个压力更大程度上是心
理上的。当然,从实体经营的角度来讲面对的压力也非常大。因为收紧存款准备金的话,
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流动性困难会比较多。但从目前股市或者楼市的发展势头来看,银行资
金的角度来讲,还是有一定余地的,如果从金融安全角度,国家从紧货币政策上调存款准
备金率有一定的考虑,从金融安全,金融投机的角度思考多一些,而从目前流动性过剩角
度来看,虽然我们提了好几次存款准备金率,但从目前外汇储备和银行经营数据,上世纪
经济业绩来看,经营的空间业绩比较大的。从利率和汇率水平去思考的话,第一要改变传
统观念下的利率和汇率的把握,比如说存款准备金率,有人认为到15%、18%到头了,但过
去资金充裕层面是不一样的,所以存款准备金率指标怎么把握是一块。
从现代金融角度去考虑,除了金融现实问题之外,美国的前瞻性是比较突出的,从中
美之间的比较来看,美国在降息,中国在加息,但我个人认为美国降息是暂时的,加息是
它长远方向。从2001—2003年降息不但对美国经济没有扶持,抑制还非常厉害。加息之后
美国经济资本流入更好,所有的指标向好的方面转化。当然衍生产生是负面的,但这并不
代表美国经济总体的变化,而是部分的变化,所以,美元货币贬值是最佳的状况。目前美
联储的降息,不一定是扶持美国经济,反而会伤害美国经济。这是值得关注的,从中国政
策外部环境来看,有很大的变数和变量,所以从紧的货币政策今年面临的挑战是比较大的
,同时中美现在的利差并不代表以后中美利差会进一步扩大。
和讯网:2007年国内银行取得了非常不错的业绩,您认为08年银行业是否还会保持这
样高速增长的势头?
谭雅玲:2008年外部的合作和外部机构对中国银行业的看好。同时重组,会对未来出
现一些到海外跟其它银行的重组,也不排除对国内银行的重组,因为国内银行经营结构和
经营变化也不能排除。同时产生的风险和效率,这是最难的问题,我们现在所涉及的产品
和一年以前所涉及的产品远景,包括收益率都不一样,包括回报率都不一样,这对银行是
最大的难点。风险控制,有收益的时候就有风险,有风险的情况下,对银行的产品设计,
客户、投资方向带来的挑战都是非常巨大的,包括QDII,这样的挑战都是非常巨大的。
所以,我认为银行在2008年依然机遇和风险并存。机遇和中国开奥运会有关,风险在于中
国银行对自身的认识,所以我认为中国银行业应该面对自身的优势和特点,面对国内外环
境,实实在在面对风险。
和讯网:非常感谢谭老师对中国银行业以及全球银行业的精彩解读,今天的访谈到此
结束!谢谢大家!
谭雅玲: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