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3354 19
2006-04-16
中国的金融业被政府作为“幼稚”产业保护起来,长期“受宠”,但随着2006年的逼近,中国将兑现“入世”承诺,逐步对外开放金融业。对于金融业最主要的组成部分的银行业来说,已经习惯了“受宠”,习惯了要资金、要政策、要保护,面对强大的对手——外资银行的迎面而来,他们的认识和准备不足,长期形成的依赖心理难以在短期内扭转。综观我国银行业的现状,前景十分堪忧。
  
    国有商业银行——会哭的孩子
  
    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国有商业银行深谙此道,最近几年的表现尤其体现这一点。
    国有商业银行第一“哭”:国家对准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分别成立了四个资产管理公司,分别“收购”了这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目的是让他们轻装上阵。然而事与愿违,四家商业银行新增不良贷款仍有上升。
    国有商业银行第二“哭”:去年,商业银行的“奶娘”——央行给其“喂奶”(注资)。“狼”眼看真的要来了,中行、建行纷纷改制,要成立股份公司,并且要上市。但是,他们达不到上市起码的要求,最好、最省事的办法当然是百试不爽的绝活——“哭”要。于是,央行对中行、建行分别注资225亿美元。当时,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曾说“这是最后一次”。今年,工行进行股改,央行对工行注资150亿美元。可以预料:在不久的将来,农行进行“股改”的时候,不用它 “哭”,央行也会给出不会少于工行的数目。对商业银行这么大的规模注资史无前例、举世罕见。央行对商业银行不断的“哭”要也不耐烦了,声称这是“最后的晚餐”。真的是“最后的晚餐”?楼继伟本人也在去年底表示,银行改革要一行一策,“但总是要注资的”。有理由担心,这些国有商业银行还在梦想吃“流水席”。
    看着国有商业银行一“哭”就“喂”,股份制商业银行也跟着学,有报道称,光大银行有可能很快得到中央汇金公司的一笔不菲的注资。
  
    政策性银行——长不大的孩子
  
    以农业发展银行为例。有人戏称农业发展银行是粮棉油银行,虽偏激但也是事实。根据农发行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2003年农发行总贷款:6901亿元,其中:粮油贷款5709亿元,占83%,棉花贷款占1100亿元,占16%;其他贷款占92亿元仅仅占1%。并且贷款余额有逐年下降的趋势,2003年农发行各项贷款余额比上年下降464亿元。业务的萎缩或者停滞不前,就像长不大的“孩子”。
    农业发展银行为什么不办成“真正的政策性银行”呢?为什么不拓展农业开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等政策性贷款业务,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呢?
  
    邮政储蓄——畸形成长的孩子
  
    “只存不贷最安全”是邮政储蓄的宣传口号。到去年年底,全国邮政储蓄存款余额已达1.07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储蓄余额的近10%,并且每年以大约1000亿元的速度递增,邮政储蓄已成为仅次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第五吸储大户。据专家估计,目前邮政储蓄的存款中有65%来自农村。邮政储蓄却把从来自农村的资金,很大一部分抽向了工业领域和城市,按专家的推算,邮政储蓄已经从农村抽走了至少6500亿元。金融资源配置因此出现严重扭曲。对此金融专家徐滇庆感慨万千:“穷乡僻壤的农民做豆腐、卖鸡蛋攒下的钱反倒流进城市,被国有企业占用了。邮政储蓄变成了从农民身上吸血的工具。”邮政储蓄被喻为在农村架起的一台“抽血机”——源源不断的把已经“贫血”的农村的资金抽到城市和企业。
    去年之前,这个“畸形成长的孩子”主要的收入来源,就是把“廉价”组织的资金存入人民银行吃利差。邮政储蓄最直接的躺在“奶娘”的怀里吃,连坐起来都用不着。
  
    农村信用社——没“娘”的孩子
  
    农村信用社成立50多年来从来没有过“娘”,“婆婆”倒有一大堆,先后被多家“领养”、“倒手”。不过“没娘的孩子早当家”,农村信用社是最会适应市场的。不管你让它“按合作制规范”还是历次“折腾”,农村信用社总会“以不变应万变”。他们最早按市场化经营。尽管农村信用社由于种种原因,包袱沉重,聚资手段落后,结算渠道不畅,然而农村信用社按照自身的规律运作,发展速度不容小觑。截至去年底全国农信社存款余额27785亿元,当年增幅为15.73%;各项贷款余额19545亿元,当年增幅为15.58%(数据来源:《张功平同志在全国合作金融监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农村信用社不仅自身要发展,在国有商业银行撤出、邮政储蓄抽血的情况下,还作为国家金融体系内事实上的惟一的支农信贷机构——承担了向“三农”输血的重任。
    然而,即便这没“娘”的孩子也有“奶”吃。其一,央行自上世纪末便对农信社独家发放支农再贷款。其二,目前除海南和西藏(西藏没有农村信用社)外,全国农信社正在进行改革试点,其中有两大优惠政策不得不表,一项是央行将用票据置换农信社的不良贷款,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截至3月末熝胄型瓿闪宋迤诙愿母锸缘闩┐逍庞蒙绲淖ㄏ钇本莘⑿泄ぷ鳍煿布品⑿凶ㄏ钇本荩担梗狄谠,据报道,央行总计将拿出1650亿元左右的资金支持农信社改革;另一项是对试点农信社进行税收优惠。值得忧虑的是,对于长期自立的农信社来说,这些优惠政策会不会误导他们,也学着“哭”要优惠政策和资金,产生依赖心理呢?
    当“狼”要来的时候是不断“喂奶”呢?还是立即“断奶”,让他们强身健体,转变观念和机制呢?道理不言自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4-17 11:51:00

国有商业银行是为经济改革承担了很多本来是该由财政承担的成本的,其坏帐的产生不仅是(甚至不是)经营者经营不善。如今给国有商业银行注资是偿还旧债,没啥应该苛责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17 13:40:00
呵呵,很有见地的评价啊,值得学习和思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17 14:26:00
国有商业银行本来就是一个政府部门,政府机关所有的一切毛病都具有,所谓的改革都无法从根本上触及核心,只不过是引来大河里的水来稀释一下死水塘,也许会成活水,也许会成一个更大的死水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17 15:54:00

对四大国有银行而言,建立新的民营银行以营造适度竞争的市场环境重要呢?还是引进外资投资者,进行股权改革,进而上市重要呢?

国有银行是中国实行赶超战略的路径选择,为中国经济转轨作出了贡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17 16:44:00

随着市场体制的推进,银行等金融机构至少已经成为各个经济单位间不可逾越的中介。政府调控经济运行、筹资兴办各种项目、经营社保基金等要通过金融市场;企业发展生产要在金融市场上融资;随着住房、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制度的改革,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也成为各类金融市场的参与者。金融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将日趋显现,规范自身行为与规范游戏规则,不仅事关金融机构自身利益,也影响到几乎所有参与社会经济活动者的利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