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是我对准备金理解的还是不够。准备金包括超额准备和法定准备,是除非银行部门持有的基础货币。当再贴现率提高时,银行的借款成本提高,因此多留超额储备,减少放款,也就是准备金会增加,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会减少,但基础货币不变。货币供给减少是因为准备率(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增加导致货币创造乘数减少造成的。这样理解的错误在哪?
另外,虽然公开市场业务时央行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但再贴现率的变化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我认为也还是存在的。
货币供给的变动由两大原因引起,一是货币创造乘数的变动,一是基础货币的变动,货币创造乘数中包括了通货-存款比率,法定准备率和超额准备率,它们的变动都会影响到乘数的变动.其中法定准备率取决于央行,通货-存款比率取决于公众行为(财富因素,非法活动,支票存款利率,银行恐慌等),超额准备率取决于市场利率(其他因素不变,利率越高,超额准备率越小)和预期存款外流等.你所说的再贴现率提高之类的话,实际上它影响的应该是基础货币中的贴现贷款部分,影响贴现贷款部分的除了再贴现率(成本)外,还有市场利率(收益),贴现贷款的大小取决于商业银行等存贷款机构在再贴现率和市场利率之间的比较(理论上如此).你提到再贴现率提高导致担心自己流动性风险的银行会多留超额准备金,导致乘数减小,这当然也有道理.如果贴现贷款不变的话,货币供给相对来讲就减少了.再贴现率的主要功能实际上在于防止银行恐慌方面,即让央行充当最后贷款人.所以当存款保险制度建立以后,有经济学家提出要废除再贴现率政策,比如Milton.Fried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