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清理僵尸企业 去年中国破产案激增
中国法院系统去年共受理5665件破产案,同比增加54%,其中约3600件获审结,85%已审结案件导致破产清算。
收藏 更新于2017年2月28日 07:18 英国《金融时报》 汤姆•汉考克 上海报道 
去年中国破产案件激增,反映经济压力越来越大,也说明处置负债累累的“僵尸”企业、减少过剩工业产能方面取得的进展。
中国最高法院上周五表示,中国法院系统2016年共受理5665件破产案,比前一年增加了54%。其中约3600件案件获审结,85%已审结案件导致了破产清算。
“这与清理僵尸企业和提高经济效率有关系,”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驻校法律学者苏珊•芬德尔(Susan Finder)说,“省级法院在报告破产案件数量时说明了这一点。思路是拯救能救活的企业,清算救不活的企业。”
尽管还没有完整的区域数据,但似乎有很高比例的破产清算企业来自以中小型制造企业闻名的华东地区,逾1600家企业来自浙江省和江苏省。
广告许多破产清算案也来自遭遇经济挑战的中国东北地区,其中346件来自辽宁省。在重工业下滑的情况下,去年该省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暴跌23%。去年辽宁省发生了引起极大轰动的破产案件之一:东北特钢集团(Dongbei Special Steel Group)在发生一连串债券违约后,于10月正式进入重组过程。
在中国,有数以千计的僵尸企业已无力经营下去,只是在地方政府和国有银行的支持下勉强存活。中国国资委去年梳理出一份中央政府拥有的僵尸企业名单,列出总资产达3.1万亿元人民币(合4500亿美元)的2041家特困企业。
2007年,中国立法机构通过了一部现代破产法,但该法在多年期间鲜有使用。债务纠纷往往通过不公开谈判来解决,主要是因为地方官员通常更担心引发失业的前景,而不是激怒债权人。
浙江大学法学教授Ye Zengsheng说:“中国经济正处于下降趋势,导致了破产案的增加。”他接着说,总体而言,破产案件数量仍保持在低位,因为政府使用股转债和公私伙伴关系(PPP)等不正规方法,让资不抵债的企业活了下来。
中国去年经济增长率达6.7%,是199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2008年至2015年期间,中国的法院共受理了近2万件破产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去年表示,中国法院每受理一件破产案,对应着另外100至250家企业停业——主要是通过注销登记和吊销营业执照。
译者/何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