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贸易的基础是比较优势
其实贸易的理论基础应该是商品经济
没有分工和人的需求多元化
谈不上贸易
个人感觉也是比较优势理论,,从解决贸易产生这个原始的阶段就开始了,而且贯穿了贸易发展的始终,虽然后面有很多新的理论,但是应该说是对其的补充,而非替代和否定。
对贸易理论的分析个人觉得微观经济层面的分析十分重要啊,,没有微观基础就没有说服力啊!!真的加油看文章了!
楼上的也是在说比较优势嘛。我也觉得是它。
产业内贸易应该不能算是基础,要不产业间贸易怎么解释呢?主流的还是比较优势。
拙见,望批评。
杨小凯并不反对上两种理论
我认为贸易的理论基础应该是:效率比较优势,这里效率=产出/投入。每个国家出口自己生产效率最高的产品,这样有利于在全球范围内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应用比较效率优势原理可以很清楚地解释里昂惕夫之迷:就是美国小麦生产效率高于汽车生产效率。
你对国际贸易理论越了解,思考越深入,就会越认同比较效率优势,不信你试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5 10:25:40编辑过]
在杨的理论中他不仅认为存在比较优势同时也认为绝对优势也是的存在.
还有谁能系统的讲解一下D-S定理(斯蒂提出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5 11:17:06编辑过]
无论从重商主义还是到现在的新贸易理论,作为国际贸易理论基础比较优势理论在解释国际贸易方面是其他贸易理论的基础,其他贸易理论时在此理论上的发展。重商主义其实质是一种贸易政策。
理论来源于实践
淡然是国际贸易实践活动了!
我也认为是比较优势理论
值得商榷!
我认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理论有三个:古典的比较优势理论、新古典的要素禀赋理论、和新贸易理论。但归纳为一点:可以认为都是比较价格理论。因为它们都是研究为什么贸易商品的国内外价格差别是什么造成的。国际贸易理论实际上完全没有脱离微观的范畴,因此研究的仍然是微观的核心问题-价格,只不过把它从国内扩展到国际而已。
部门内的竞争形成价值,部门间的竞争形成平均利润,因此形成了生产价格,在国际价值的讲述上多次引用,还有马克思的好多理论,我感觉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是一基础的经济理论 所以不会感到好笑
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既不是比较优势理论也不是绝对优势理论等太过时了,况且那些理论太多假设条件不太符合实际情况,也不能说明现代国际贸易
我本人认为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应该是微观经济学
基于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的比较优势,前者主要是生产技术、分工等,后者主要是要素禀赋。
从单一国家看,比较优势使各国优先扶持和发展对于自身生产效率最大化的产业。
从全球来看,资源的有限性以及在全球范围内寻求资源有效配置使得企业跨越国境在全球内寻求利润最大化。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以完全竞争为基础,新贸易理论以不完全竞争为基础.都是微观经济学的内容
简单的才是科学的
比较优势理论看似简单却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不过并不是对每个国家的每个发展阶段都适用的
比如中国现在大部分产业从劳动与资本比看 肯定属劳动密集型的
但并不是不存在密集度逆转的可能也并不是以这种优势自居
比较利益论
没得说的
国际贸易研究得最基本的问题是揭示进出口类型的数量和类型,以及解释贸易政策;
就理论而言,微观经济学的事最基本的,还有宏观经济,计量经济
近年来又将产业组织理论,博弈论等应用到贸易理论与政策的分析当中。
个人认为比较优势理论是最基本的,但每个国家可以人为的创造相对比较优势,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不同的世界经济格局,但是什么推动这种认为的倾向呢,是一国家的民生,一国国民的思想意识形态,也就是就业,就像中国即使有一些行业没有比较优势但还是会继续存在,因为他创造了就业,满足了人民的生活需要,所以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在中国的现实面前就有些无地自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