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1372 3
2009-08-29

不同历史时段的高度相似性,这个一衣带水的邻国正成为中国完成关键一跃的镜子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金融危机的阴影已经散去,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却做好了承受二战以来该国最大政治动荡的准备—糟糕的经济极有可能让“失去的十年”泥沼中摇摇欲坠的自民党彻底下水。这昭示了日本仍在为上一轮危机的后遗症埋单,并给予处境类似的中国以极大暗示。
“败也要败得有风度。”812日,日本现任首相麻生在评述自民党极有可能面临的权杖更迭时说。半个世纪以来,自民党绝大部分时间控制着日本参议院和众议院的多数席位,曾连续单独执政长达38年之久。现在,现年54岁的自民党的讣告已经写好—民意调查显示,日本民主党的支持率遥遥领先,在830日的大选中已胜券在握。
伴随国外需求崩溃和日元汇率持续上涨,日本出口在上半年大部分月份仅为去年一半左右。日本引以为傲的高档电器和汽车,也成为危机时人们消减开支的第一个“受害者”。被视为日本制造业象征的世界最大汽车制造商丰田,也将不可避免面临70年来的首次亏损。在第一季度,日本GDP同比下降超过15%,降幅是美国的2.5倍。
“日本经济恶化速度之快和程度之深都是前所未有的。”日本内阁府在724日刚刚公布的经济财政白皮书中指出。今年6月份,日本出口额环比增长1.1%,逾1年半以来贸易顺差首次增长。受惠于开始回暖的出口数据,日本内阁府此前已连续三个月调升经济前景评估。不过,市场仍然弥漫着悲观气氛。“随着本轮经济刺激计划的效果殆尽以及企业削减剩余产能,日本的复苏将是短暂的。”日本野村证券金融经济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木内登英告诉《环球企业家》。
日本正在进入一个艰难的时刻,不确定性也将覆盖这个刚刚获得喘息的国家。日本政府2009财年的额外预算已经高达15.4万亿,但急于表现的民主党仍提出未来两年将提出21万亿日元的额外预算,进行大规模的注资救市。日本财务相的咨询机构“财政制度等审议会”此前已经提出警告:目前史上最大规模的补充预算将使财政处于“极为危险的境地”。日本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长期债务余额与GDP之比已经高达168%
1990年代,日本政府曾先后13次推出“紧急经济对策”,累计投资高达140多万亿日元。从彼时起,日本政府的财政状况每况愈下。这一点,与当下的中国有很多类似。如何在经济衰退时既刺激经济,又能避免财政隐患,这是中国决策者值得从日本借鉴的教训。


邻居之鉴
无论哪个政党在日本大选中上台,都肩负着解决“后泡沫”时代种种后遗症的重任—刺激内需、通缩、企业“双过剩”⋯⋯
日本政府在“失去的十年”实施扩张性财政和投资政策,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通缩问题。以2006年为例,日本消费者物价指数曾经实现正增长。然而此次危机使得日本银行再次实施“定量放松”的货币政策,致使日本金融再次面临通缩压力。与此同时,企业面对产能和劳动力“双过剩”,将进一步降低对固定设备的投资并进行裁员,使得通缩局面更加恶化;“日本从未走出过通缩问题的困扰,只有供需之间的差距减小,这一问题才有可能缓解,”木内登英说。
1980年代起,日本曾寻求从“贸易立国”转型为“投资立国”,然而彼时日本政府仍然采用凯恩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低利率应对日币升值所带来的增长萧条,转型被搁置,直至2001年小泉政府的金融改革。
扩张和低息缠绕在一起,几乎是所有泡沫经济产生的温床。同样的故事如今也在中国上演:投资增速过快、贷款增加过多正在催生资产价格通胀预期。两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存在很多相似性:汇率升值、房地产和股票等资产价格猛涨;投资和出口高速增长,成为经济增长的两大动力;外汇储备迅速增长,经常账户盈余占GDP的比重处于较高水平等等。日本复苏缓慢背后的种种牵制因素表明,为了刺激景气而延缓结构改革,迟早要付出代价。
“如果现在不及时调整宏观政策、适度收紧贷款增长和投资项目审批,大量的未完工项目可能会倒逼央行在后两年继续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从而在今后更长时间里催生一个比2007 年还要大的资产泡沫。”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对《环球企业家》说。其对中国企业、银行、家庭和政府部门资产负债表的损害以及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将难以估计。




不可低估的转型
毋庸置疑,日本正处在一个关键时刻,但正如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所言,“对过去,我们应该毫无禁忌地重新审视。”危机之下日本的悄然转型更值得关注。
美国奥巴马政府将新能源作为经济刺激计划的主要内容,并试图将能源经济作为重建美国在全球领导地位的关键力量。本轮金融危机俨然在引领全球经济从高碳向低碳转换。
日本企业正在从传统的优势行业家电、汽车以及电子产品转向新能源和新动力汽车。今年以来,先后有日立公司宣布剥离其消费电子和汽车业务部门,东芝将其芯片业务与NEC电子合并,而NEC电子正是NEC早些时候将其半导体业务剥离之后成立的。另据媒体报道,日立、NEC以及三菱等几大日本公司已经计划将自己的半导体业务进行合并。
“这些业务已经有大量的公司进入市场,空间趋于饱和。”谈及日本公司这些举动,日立(中国)有限公司政府事物与市场战略部总经理蔡林海对《环球企业家》解释说。另一方面,日本公司则纷纷积极进入新能源和电动汽车业务领域。以电动汽车为例,日本家电企业已经与汽车企业联合,组成5大集团,包括松下-三洋-丰田,日立-铃木-三菱,NEC-日产-鲁诺,东芝-大众以及GS-本田的组合,大有垄断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趋势。
在低碳经济领域,政策法律制定较完备的欧盟、技术领先的日本以及“后起之秀”美国,三者正在“并驾齐驱”。同时,三者在技术上的共享和合作非常密切:以美国政府近期推出的智能电网计划为例,日立公司全程参与;欧盟的新能源技术计划曾经在日本公开招聘,招聘日本的科研机构参建。
支撑这一转型的内在力量,在于日本持续不断对研发的投入。来自欧盟的一项统计数据表明,在2000年至2006年间,日本虽然仍然在泡沫经济的阴影中挣扎,其研发占GDP比例为3.04%,相比之下,美国2.73%,欧盟为1.86%,而中国仅为1.4%。在今年年初,英国《经济学家》将日本列为“全球最具创新能力的国家”首位。
投资过去、投资现在还是投资未来?在各种旨在刺激经济的投资计划中,这样的问题可能鲜被问及。日本泡沫经济破裂的痛楚在前,中国是否会重蹈日本20年前的覆辙。而且,是以一个更大的代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8-29 23:55:06
妙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16 08:16:11
图示的很好.
中国这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和日本有很多地方相像.
用日本的经验参考是个很好的方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16 12:01:20
楼主说的对啊!前车之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