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配学习卡)(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核心课程教材)(附学习卡1张) 作者:
袁卫 庞皓 曾五一 贾俊平 编者:
袁卫 庞晧 曾五一 等
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444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
·ISBN:7040175509
·条形码:9787040175509
·包装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核心课程教材
·附带品描述:附学习卡1张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
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统计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也是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核心课程教材。《统计学》是在第一版的基础上编写的,结合了作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教材编写经验以及国内外优秀统计学教材的成果,对第一版的内容体系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同时更新了大部分的习题和数据,增加了许多生动活泼的案例,更加突出应用统计的特点。同时,删去了数学推导和证明的内容,使得只有初等数学基础的读者就能够理解、领会并掌握基本的数据分析思想和方法。在写法上与计算机紧密结合,大部分统计方法都给出了Excel的计算过程和结果;在内容上包括描述统计方法、推断统计方法以及工商管理中常用的一些统计方法。《统计学》的具体内容包括:绪论、统计数据的描述、概率与概率分布、抽样与抽样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与试验设计、相关与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统计指数、统计决策和国民经济统计基础知识。此外,我们还特别为广大教师开辟了教学辅导网站,制作了配套的教学课件(详见书后“教学支持说明”),以方便教师授课和学生自学。
《统计学》可作为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专业专科生和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作为人文、社会科学以及其他学科的教材或参考书。
编辑推荐《统计学(配学习卡)》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统计数据与统计学
1.2 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
1.3 统计学的分科
1.4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本章 小结
思考与练习
案例分析
第2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
2.1 数据的计量尺度
2.2 统计数据的来源
2.3 统计数据的质量
2.4 统计数据的整理
2.5 分布集中趋势的测度
2.6 分布离散程度的测度
2.7 分布偏态与峰度的测度
2.8 茎叶图与箱线图
2.9 统计表与统计图
本章 小结
思考与练习
案例分析
第3章 概率与概率分布
3.1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3.2 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
3.3 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
本章 小结
思考与练习
案例分析
第4章 抽样与抽样分布
4.1 常用的抽样方法
4.2 抽样分布
4.3 中心极限定理的应用
本章 小结
思考与练习
案例分析
第5章 参数估计
5.1 参数估计的一般问题
5.2 一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
5.3 两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
5.4 样本容量的确定
本章 小结
思考与练习
案例分析
第6章 假设检验
6.1 假设检验的基本问题
6.2 一个总体参数的检验
6.3 两个总体参数的检验
本章 小结
思考与练习
案例分析
第7章 方差分析与试验设计
7.1 方差分析引论
7.2 单因素方差分析
7.3 方差分析中的多重比较
7.4 双因素方差分析
7.5 试验设计初步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案例分析
第8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
8.1 相关与回归的基本概念
8.2 简单线性相关与回归分析
8.3 多元线性相关与回归分析
8.4 非线性相关分析与非线性回归分析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案例分析
第9章 时间序列分析
9.1 时间序列的对比分析
9.2 时间序列及其构成因素
9.3 时间序列趋势变动分析
9.4 季节变动分析
9.5 循环变动分析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案例分析
第10章 统计指数
10.1 指数的概念与分类
10.2 总指数的编制方法
10.3 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
10.4 几种常用的经济指数
10.5 综合评价指数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案例分析
第11章 统计决策
11.1 统计决策的基本概念
11.2 完全不确定型决策
11.3 一般风险型决策
11.4 贝叶斯决策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案例分析
第12章 国民经济统计基础知识
12.1 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原则
12.2 国民经济统计的主要分类
12.3 国民经济统计的常用基本指标
12.4 国民经济统计的常用分析指标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案例分析
附录 常用统计表
附表1 标准正态分布表
附表2 分布表
附表3 x2分布表
附表4 F分布表
参考书目
……
[看更多目录]
序言近年来,我国的统计学教材建设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出版了一批国人自著
,的教科书和引进了一些国外的优秀著作。但这些教材中,多数是偏于社会经济统计学或数理统计学一方的,能将这两方面熔合于一炉的著作尚不多见。袁卫教授等的新著《统计学》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一个尝试,而具有其鲜明的特色。这不仅表现于在内容上包罗了上述两个方面,也表现于在讲述数理统计方法时,采用了大量的富于社会经济统计内涵的例子,标示了数理统计方法在解决社会经济统计问题中的作用,使这两个方面达到了一定程度的有机的融合。
在以往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甚至直到如今,在我国统计学界有一种看法认为数理统计学和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两个不同性质甚至对立的学派。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误解,其根源盖出于对数理统计方法的“工具性”注意不够。数理统计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是一种“价值中立”的工具。这个属性决定了它不对任何现实问题采取特定的、先入性的立场。一般讲,凡是其中涉及带随机性的数据的问题,都是数理统计方法这个工具的可能用武之地。当然,在一个具体问题中是否该采用随机化的模型因而引入数理统计方法,要由问题的性质和条件等诸多方面的考虑来决定。如在一项调查工作中,究竟是采取普查或抽样调查方法,取决于许多因素,不能武断地说某种方法必然是最好的方法。
数理统计方法这种“工具性”和“价值中立”属性看来属于自明,其所以被误解,一定程度上与其易被滥用或误用有关。统计方法之正确使用有赖于三个方面:一是数据的取得必须符合随机性的要求,而这“随机性”的含义,要依所考察的问题的性质而定,这在医药试验中的所谓“双盲法”中看得很清楚。简单一点的例子,如在抽样调查中要避免为迎合调查所希望的结论而有意偏向地选择样本等。这个道理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到不易。即使是抱着负责的、公正的态度,也有可能无意中掉入不易觉察的陷阱。这一点做得如何,恐怕也是衡量一个统计工作者职业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二是模型和方法的选择。是选择线性的还是非线性的模型,选择多少个自变量和哪些自变量,使用哪种类型的相关指标,问题适合于用方差分析还是因子分析来处理为好,等等,有时不易做出合适的判断。而这种判断不当可以使尔后的统计分析形式上合乎规范,但实质却是个“伪问题”。三是在统计分析结果的解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