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万报记者 薛建国 浙江发展之快,全国瞩目,重要法宝之一,就是有一支素质过硬的干部队伍。这支队伍的形成,得益于全省各级组织部门咬定创新、公正不放松。
从党委推荐到“海推”:
落选两次也服气
初始提名是干部选拔任用的“第一道关口”,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干部初始提名不公开面向群众,“书记关上门画圈”提名方式并不鲜见。为使参考人选更具民意,“海推”方式在浙江各级组织部门得到广泛运用。
所谓“海推”,就是指只提出推荐岗位并明确任职条件和资格,不提供具体的参考人选,与会对象以无记名或个人署名的方式进行推荐。
最早试行“海推”的是永康市。2007年初,永康市对11个市级机关部门正职岗位拟任人选进行了“海推”。参加“海推”的人员除全委会委员外,还邀请部分四套班子领导成员、老同志、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其他干部群众。推荐时,只限定职位或职称以及任职资格条件,推荐人完全按个人意愿无记名投票。
当地一位经历三次“海推”的官员说:“我原本是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按以前的做法,我会直接到乡镇(街道)当书记。实行‘海推’后,我两次落选,但我服气。这不是关着门几个人商量定下来,而是70人共同推荐提名的结果。我不上人家上,说明我还有不足。”
随后,“海推”被我省各地组织部门效仿在各地推广。
去年7月,在嘉兴市委六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上,近300名与会人员向组织部“海推”嘉兴市正处职后备初始人选。
一位参加“海推”人员表示,“海推”让他们觉得老实人不再吃亏,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工作,才能被众多人推荐,也才能对得起推荐自己的人。
在此基础上,我省还对个人署名推荐等初始提名形式进行规范和完善。绍兴、台州等地纷纷出台了文件对领导干部个人推荐提名作出了规范,要求领导干部个人根据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实际,向组织部门推荐领导干部人选,推荐时写出推荐材料并署个人真实姓名。今年1月,台州还规定要以记实的形式记录领导干部口头向组织部门推荐领导人选过程。这一做法增强领导干部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解决了领导干部选人用人责任难追究问题。
从“议决”到“票决”:
能不能用看票数
今年3月,省委召开十二届省委常委会第72次会议,首次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通过56名拟任干部,首次以“票决制”代替以往的“议决制”来决定干部任用。至此,省、市、县(市、区)三级党委常委会已经全面实现干部任用无记名投票表决。
从以往研讨干部任用主要由常委讨论,口头表决通过,到现在一切常委“一人一票”充沛表达意见,这是一次质的跨越。
今年2月获通过的“浙江省委常委会讨论任用省管干部实行票决制的实施办法”规定,今后,除了省领导兼任职务、挂职干部、师职军转干部安顿等几种状况外,其他提交省委常委会的省管干部人选,都要进行票决。票决干部要严格依照“汇报人选、讨论审议、集中票决、当场计票、现场发布得票状况、现场宣布票决结果”的程序进行。
2003年1月以来,全省各地共查处“拉票贿选”、“突击提拔、调整干部”、“违规用人”等违规违纪案件90起,涉案人员205人,其中县处级干部10人,乡科级干部140人。
可以说,干部选任机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都与“一把手”权力过分集中有关。如何规范“一把手”在干部选拔任用讨论决定环节的权力,发扬集中民主决策作风,成为了我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又一重点问题。
1989年4月,台州椒江率先使用无记名票决干部任免,开创了全国之先河。
从2004年开始,我省全面试行市、县(市、区)党委常委会任用干部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制度。据统计显示,截至2008年,全省各级党委共进行常委会票决647次,票决干部12716名,其中否决5名,暂缓表决40名。
今年2月25日下午,杭州市委全委会成员会议首次进行了一项特殊的议程:10位市管副局级领导干部轮番上台陈述答题,由市委委员、候补委员及部分市党代表当场票决投票,当场选出6名拟任市管正局级“一把手”的建议人选。这6名拟任人选,是从全市279名符合条件的副局级干部中经过“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票决”脱颖而出的。
这是杭州市首次尝试的“两轮推荐、两轮票决”选拔市管正局级领导干部。据悉,以这样的创新方式选拔市管正职,在国内尚无先例。所谓的“两轮推荐”,是指从符合条件的现任市管副职中,经过全市领导干部会议、市委全委会的两轮民主推荐;“两轮票决”,是指组织考察后,对考察对象实行差额酝酿、差额上会,经过市委常委会、市委全委会的两轮差额票决,确定拟任人选。选拔过程中,还以抽签方式,先后邀请了102位来自基层的市党代表直接参与。
从“伯乐相马”到“赛场选马”:
有啥能耐亮出来看看
我省是全国最早开展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的省区市之一。始于1986年,兴于近三年。
2007年以来,全省各地共公开选拔领导干部606人,其中,厅级领导干部49人,处级领导干部212人。去年9月至10月,我省开展了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共推出了119个职位,其中省级机关、本科高校和省属企业领导职位38个,省级机关处级领导职位15个,省级机关主任科员以下公务员职位66个。这是我省历史上推出职位最多、规模最大,也是最受瞩目、影响最大的一次干部公开选拔工作。
其实,这种公开选拔在我省各地已成为一种常态。
“干部生活在群众中间,他们的德才表现,群众最有发言权。”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斯鑫良表示说,公开选拔就是把干部的选用标准和要求交给群众,把干部选用的程序和过程亮给群众。
面试时借助电视、网络直播,是“赛马”的一种重要方式。今年8月1日上午,金华市一家电商场内,电视机旁围满了人。人们激烈地讨论着正在播放的电视节目——该市选拔市发改委副主任职位面试实况直播。
节目中,9位参与市发改委副主任职位竞选的干部一一回答评委提问,竞争结果也在电视直播中当场公布。据了解,该市日前首次通过电视、网络,向社会直播领导岗位竞争性选拔面试实况,并引入群众评分。今年5月,嘉兴推出的7个面向全国海选的副处级岗位,也采取了同样的做法。
选任市管干部是这样,选任省管干部亦如此。在去年那次浙江规模最大的公选中,也有两个职位在面试时进行电视和网络直播。这两个职位是浙江省环境保护局副局长和浙江工商大学副校长。屏幕上,人们看到,一位女性考生与其他身穿白衬衫、黑西裤的男考生不同。这位考生是温岭市委副书记、市长叶海燕,她身着淡雅色系的职业套装,略施粉黛。后来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第一次参加这样的面试,特意修饰了一下。平时会议很多,也不会这样穿的。今天上台前还抹了点口红,呵呵!”她表示,在正式的严肃的面试中,好的个人形象是必要的。
浙江省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办公室负责人把这种公开选比喻为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十分形象。
(要是这个能普及,那我们是否也可以向外国一样选总统呢?那可有的玩了,政治应该全民参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