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下旬,部分化工产品价格令人意外地继续上涨,而化肥价格不出所料持续走低。在目前整个经济逐步出现企稳态势下,应密切关注影响价格走势的不确定或不稳定的因素。 我国经济增长出现较好态势,全球主要经济体出现“探底”迹象,但判断经济全面复苏为时尚早。工业经济回升态势日趋明朗。据统计,今年前7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其中,5、6、7月份的工业增速已达到8.9%、10.7%、10.8%。但也不能忽视的是,CPI、PPI继续呈现负值表明经济回暖基础不稳。
全球经济已经呈现出较明显的企稳态势,但市场对经济全面复苏的前景仍持谨慎态度。国际经合组织综合领先指标在连续22个月下降之后,目前已经连续2个月上升,表明发达经济体当前的经济衰退已经触底,或减速放缓。而作为全球经济的风向标的美国经济的萎缩幅度显著缩小。据美国商务部2009年7月31日公布的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首次估算报告显示,今年第二季度美国经济萎缩幅度显著缩小,GDP数字从上次公布的下滑6.4%修正为下滑5.5%;第二季度的进出口贸易表现良好,出口额环比下降7%,进口额环比减少15.1%,跌幅显著减缓。
贸易环境恶化和产能过剩令产品供需平衡存在诸多变数。政策激励对相关市场的提振作用可能会逐步减弱,且可能面临更为复杂的市场环境。以轮胎业为例,上半年轮胎的销量保持了高速平稳的增长态势,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支持前期景气的内需因素有所变化,国际贸易环境更加严峻。如美国把国内轮胎产业的困难归咎于中国轮胎的出口,对我国出口美国的轮胎提起特殊保护调查,敦促奥巴马政府对进口中国轮胎实施限制。目前,我国国内轮胎总产量的1/4输往北美地区,一旦实施限制措施,我国轮胎出口市场将大幅萎缩。
尽管需求面临下降的可能性,但国内化工产品产能却快速增加。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统计显示,今年前7个月,全国化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336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9.71%。预计今年氮肥新增产能约为530万吨,总产能达到6300万吨,而需求可能仅在5000万吨左右,新增产能将改变本来的供求关系,加剧市场的波动和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