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5802 38
2009-08-31
以下几楼合并了各路媒体对该事件的报道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31日16:03  国际在线
  作者:张震文
  在北京市“经济适用住房市级备案结果公示”中,出现一名身份证号为“111111111111111111”的人,网友戏称为史上最牛身份证号。就在网友质疑纷纷指向登记失误或是暗箱操作时,相关部门解释,这并非真正的身份证号,而是为因特殊原因无身份证的申请人设计的特定编号。宣武区经济适用住房这名姓高的申请人因特殊原因,无身份证号,为无房户,重新申请身份证号需要住房地址。(8月29日《北京青年报》)
  这的确是一个堪称最牛的身份证号,当仔细了解了这个最牛号产生的原由时,对这个“最牛身份证号”新闻的真实性不应再怀疑,因为凭现在人们的智力水平要捣鬼一套经适房还不至于笨到要编一个18个“1”这么扎眼的“最牛身份证号”来公示给人看,这一次一定是真的很特殊。那么,究竟是什么“特殊原因”让这位高先生陷入这“第22条军规”般的恶梦呢?相关部门临时送给高先生的18个“1”能否让他摆脱这个恶梦而不再最牛?
  美国作家约瑟夫·海勒在他的长篇小说《第22条军规》中讲述了二战期间美国空军某飞行大队的这样一条荒谬军规:只有疯子才能获准停止飞行,但停止飞行必须本人提出申请,而你若提出申请说明你是怕死的,证明你的头脑清醒决不是疯子,你就得继续执行飞行任务。如若你再去执行飞行任务,那你准是疯了。如若你不再去执行,就证明你没有疯,你就必须继续执行飞行任务。《第22条军规》因其荒诞非理性的特色成为美国“黑色幽默”派的代表作之一。
  正如约瑟夫·海勒所讲:任何人,只要一碰上这“第22条军规”,他就象被套进了一张难以逃脱而又杂乱无章的网。“第22条军规”本来是一个作者虚构出来的,但在我们的现实当中却让可怜的高先生真真切切地撞上了。本来无论怎样特殊的原因,也不应当驳夺一个人的取得身份证的权力,而现实当中的高先生却是真的没有身份证,且也没有住房。申请身份证得有固定住所证明,而申请经适房又得要本人身份证号,现实就是这样的荒谬得如同搞笑。而面对这样的“黑色幽默”有谁还能笑出声来?值得深思的是现实当中的这种“黑色幽默”却总是一再发生,而撞上“第22条军规”的倒霉蛋却总是那些弱势群体。“开胸验肺”的张海超便是最近的一例。他去专门的职业病检验机构吧给不出正确的结论,而给出正确结论的医院又不具备检验资格,所以只好开胸,只好开胸之后还要承担主要责任。老老实实地按着“军规”去做,却总也走不出这个怪圈。我们的各级有关部门的职责应当是帮这些不幸的人们走出这个“第22条军规”怪圈,而不是象河南卫生厅那样,对于帮张海超验肺并得出正确结果的医院进行处罚。
  不过好在从这则新闻当中,我们看到了高先生解决问题的希望,相关部门已用这18个“1”的“最牛身份证号”为高先生申请了经适房,可以预期在公示期结束之后,不再节外生枝的话,高先生可以拥有一套自已的经适房,他也可以据此办理新身份证了。但愿他能早日摆脱“第22条军规”的恶梦,更愿我们的这个崇尚法治的社会永远不再有“第22条军规”式的“黑色幽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8-31 21:59:41
央视《经济观察》专门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31 22:02:33
经适房中的最牛身份证号还能牛多久?
www.soufun.com 房地产门户-搜房网 2009年08月31日11:54 来源:搜房论坛   
俗话说得好: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这不,天底下竟有18个“1”的身份证号!

据《现代快报》8月29日报道:在北京市“经济适用住房市级备案结果公示”中,出现了一名身份证号为“111111111111111111”的人,网友戏称为“史上最牛身份证号”。 有关部门解释,这并非真正的身份证号,而是为“因特殊原因无身份证的申请人”设计的特定编号。

我不想无端猜测此事有没有“暗箱操作”,此举属不属“灵活变通”,而是想提出这样一些问题:

问题一,这位现使用18个“1”身份证号,北京市宣武区“经济适用住房市级备案”编号J040800495的姓高的申请人,他为什么至今没有身份证?在堂堂首都,难道允许没有身份证而有户籍的人?根据办理身份证的有关规定:“没有住房,就不可能办理身份证”,高某没有住房,他当然就办不出身份证;根据申请保障住房的有关规定,审核系统又必须录入申请人的身份证号,高某没有身份证,按理也不好申请保障住房。现在总算通融了一下,让高某先用18个“1”,这才办了申请保障住房的登记手续。这真是老天开眼啦!

问题二,高某18个“1”的身份证号还要用多久?高某凭特定编号成了保障住房申请人,有机会参加经适房摇号了。不过,摇号是有偶然性的。如果高某一摇即中(万幸啊万幸!但愿如此),他有了住房,就有了身份证,正式的身份证就可以取代“18个‘1’的身份证”;但是......我实在不愿作这样的预测,然而这样的可能是存在的。那么,高某就要一轮又一轮地摇号,一期复一期地翘首盼望经适房,一年再一年地不能办理身份证......

太不忍心继续说下去了,不想再提更多的问题了。我以为,似高某这样的情况,既然可以搞出18个“1”的特例,能不能在解决他的住房问题上也来个特例,这18个“1”的特定身份证编号不是立即可以作古了吗!

能设计出18个“1”的特定身份证编号的人,智商实在是高!如能一揽子解决高某的住房问题、身份证问题,那就高上加高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31 22:03:28
“最牛身份证号”不只是黑色幽默
<查看评论>
大洋新闻 时间: 2009-08-30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张遇哲

  日前,北京经适房公示中,出现一名身份证号为“111111111111111111”的人。(8月29日《北京青年报》)

  公元1111年11月11日出生的人,竟然在千年之后申请经济适用房,这实在有些荒诞不经。面对记者采访,宣武区住房保障部门负责人道出缘由:这位申请人因特殊原因,无身份证号,在请示市住房保障部门、经审批同意后,把“111111111111111111”作为其身份证代号,录入到保障住房审核系统。

  从表面上看,“最牛身份证号”只是一个因误会产生的黑色幽默,但其反映出的深层次问题更值得我们追问。

  首先,在经济适用房丑闻接连曝光的当下,申购者身份已经成为敏感话题,而18个1组成的身份证号明显有违常识,不明就里的社会公众不可避免地产生误会和猜测。为什么有关部门不是把信息公开工作做到前面,而是在事后引发网友质疑、媒体调查时再做解释?

  其次,明知身份证信息缺失,为何没有其他资料公示予以补充?面对特殊情况,有关部门本该公布其工作单位、现住址等补充资料予以代替。因为,对内部人士来说,这个临时编号是系统必要的技术符号,然而对于经济适用房公示而言,就是一堆毫无意义的重复数字,并没有任何信息公开和监督价值。如此“偷懒”,岂能怪公众多疑!  (张遇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31 22:04:04
“最牛身份证号”连续两中 经适房难逃暗箱嫌疑
时间:2009年08月31日 10:50:45 中财网  
  日前,在北京市经济适用住房市级备案结果公示中,出现一名身份证号为"111111111111111111"的人,网友戏称为史上最牛身份证号。就在网友质疑纷纷指向登记失误或是暗箱操作时,相关部门解释,这并非真正的身份证号,而是为因特殊原因无身份证的申请人设计的特定编号。(8月30日现代金报)
  如此荒诞不经的号码,也难怪众多网友在调侃之余,怀疑要么是"登记失误",要么是"暗箱操作"。面对记者的采访,宣武区住房保障部门负责人道出缘由:这位姓高的申请人因特殊原因,无身份证号,在请示市住房保障部门,经审批同意后,把"111111111111111111"作为其身份证代替编号,录入到保障住房审核系统,等到高某通过审核获得保障住房并办理身份证后再作更改。
  在特殊情况下,相关部门本着特事特办的原则,在请示上级、走完合法程序后采取灵活变通的措施,按说也是人性化服务的体现。从表面上看,"最牛身份证号"只是一个因误会产生的黑色幽默,但由于有关部门语焉不详,整个事件仍迷雾重重。
  对于这个容易引起质疑的代替编号,有关部门在公示时为何没有作出必要的说明?在经济适用房丑闻接连曝光的当下,申购者身份已经成为敏感话题,而18个1组成的身份证号明显有违常识。为什么有关部门不是把信息公开工作做到前面,而是在事后引发网友质疑、媒体调查时再作解释?这都暴露出有关部门对公示并未真正重视起来,没有从公众的角度换位思考,把问题考虑得再细致些。
  身份证号是公示中最重要的信息,直接关系到公示的透明公正。明知身份证信息缺失,为何没有其他资料公示予以补充?如此"偷懒",岂能怪公众多疑!有关部门应该采取公布其工作单位、现住址等资料予以代替,最大限度保障信息的完整性。
  更为蹊跷的是:据央视披露,"18个1"的高姓申请者,在去年的经济适用房的摇号中,也被摇中了。连续两年摇中,不能不说该申请人运气实在太好了。只是为何去年就已摇中了经济适用房的高某,今年仍然具备申请的资格和条件?在这一年中,高某为何一直不去办理身份证?
  .今.日.早.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31 22:04:35
谜团重重 北京"最牛身份证号"的"三个想不到"
www.soufun.com 房地产门户-搜房网 2009年08月31日08:08 来源:钱江晚报
日前,在北京市“经济适用住房市级备案结果公示”中,出现一名身份证号为“111111111111111111”的人,网友戏称为“史上最牛身份证号”。面对质疑,相关部门解释,这并非真正的身份证号,而是为因特殊原因无身份证的申请人设计的特定编号。

一长串“1”,一路“1”到底,真叫人看了头晕。阅罢新闻,不由生出一番感慨,不妨归纳为“三个想不到”。

第一个“想不到”是:想不到没有身份证的“黑户”,居然也可以申请北京市的经济适用住房。然而,仔细翻阅《北京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第五条第一款明确规定“申请人须取得本市城镇户籍时间满3年,且年满18周岁”。很显然,这位高姓申请人必须有北京市城镇户口。一般来说,既然他已经取得了户籍,户口本上就该印有其身份证号码,这个号码是出生登记户口后就有的,与他是否办理过身份证无关。因而,“无身份证”并不等于“无身份证号码”,却为何要拿18个“1”来充数?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认真翻过他的户口本吗?

第二个“想不到”是:想不到北京市的住房保障部门,竟然变得如此“通情达理”。根据通常的印象,对于诸如审批经济适用房这类敏感工作,有关政府部门本该摆出一副“铁面孔”,一条一条地死抠着法律条文不肯松口,绝不会因为你有什么“特殊情况”就网开一面,何况对一个连身份证都拿不出来的人。所以,实在很让人想不通,经办人员怎么就可以做出如此灵活的决策——“等高某通过审核获得保障住房并办理身份证后,再做更改”。

第三个“想不到”是:想不到北京市住房保障部门的负责人,竟然非常懂得尊重申请人的隐私。据报道,关于高姓申请人没有身份证的原因,“该负责人表示,为了尊重对方的隐私,需征求事主本人的同意后,才可以透露。”照这么说,只要事主本人“不同意”,那个所谓的“特殊情况”就永远都是一个谜。

面对质疑,当地有关部门尚未能自圆其说,仍有试图掩盖真相的嫌疑。请早日为公众揭开“最牛身份证号”之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