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168 5
2009-09-01



基本介绍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尽管目前人民币境外的流通并不等于人民币已经国际化了,但人民币境外流通的扩大最终必然导致人民币的国际化,使其成为世界货币。

  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人民币现金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是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成为国际各主要金融机构包括中央银行的投资工具,为此,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第三,是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要达到一定的比重。这是衡量货币包括人民币国际化的通用标准,其中最主要的是后两点。

  当前国家间经济竞争的最高表现形式就是货币竞争。如果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替代性增强,不仅将现实地改变储备货币的分配格局及其相关的铸币税利益,而且也会对西方国家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趋势分析  人民币已有“小美元”之称

  就人民币境外流通的现状分析,过去人民币仅在边境地区流通,目前已经在部分发达国家的部分地区流通和兑换。可以说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人民币流通扩大的过程。经济发展的速度越快,流通的范围就越广、数量就越大。

  人民币在东南亚地区已经成了仅次于美元欧元、日元的又一个“硬通货”。在西南边境地区,人民币有“小美元”之称,被当作硬通货使用,流通范围较广,老挝东北三省人民币完全可以替代本币在境内流通,最远深入到老挝首都万象一带。而在中缅边贸及旅游活动中,缅甸禅邦重镇小勐拉,每年流出、流入的人民币多达10多亿元。

  人民币在越南流通范围也非常广,已经在越南全境流通。越南国家银行已经开展了人民币存储业务。在西北地区人民币主要是在中亚五国、俄罗斯地区和巴基斯坦流通。目前人民币跨境流通量最大的是哈萨克斯坦,大约有十多亿元人民币。在中亚其他国家流通的人民币总共也有十多亿元。

  在东北地区,人民币主要是跨境流通到俄罗斯和朝鲜以及蒙古国。特别是蒙古国,已经把人民币作为主要外国货币。蒙古国的各个银行都开展了人民币储蓄业务。在与蒙古国的边境贸易中,人民币现金交易量占双边全部交易量的1/3强。

  人民币跨境流通量最大的是中国香港地区。人民币在香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自由兑换。与在周边其他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是,人民币在香港被用来作为投资的一种储备货币。另外,在中国澳门地区人民币也在广泛使用。

  进入21世纪以来,人民币有向世界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流通的趋势。主要表现为,人民币在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始使用。随着中国游客的不断增多,在欧洲一些国家和美国、加拿大等国的机场以及饭店也开展了人民币兑换业务。如纽约的机场、唐人街以及部分华人比较集中的地区。在日本华人比较集中的地区也已经开始收人民币。

  市场选择了人民币

  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流通是中国经济成长到新阶段的表现。同时说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已经开始。人民币国际化趋势首先应该是市场选择的结果,而不是政府力量推动的结果。

  具体来说,一国货币走向国际化首先是由该国的经济基本面决定的:较大的经济规模和持续的增长趋势是建立交易者对该种货币的信心的经济基础;经济开放度较高、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国家能够获得交易者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国际交易者对该种货币的信心和需求,决定了该种货币必然在世界货币体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促使该货币最终成为国际货币。

  按照这些条件分析目前正在出现的人民币国际化趋势,是市场选择的结果。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为维护人民币不贬值的国际信誉,人民银行收窄了人民币的波动幅度,与美元形成了较为稳固的关系,使得人民币迅速得到周边地区的认同,形成区域内的“良币”形象。同时,经济高速稳定增长支撑下的人民币强势表现,增强了人民币在区域内的信誉,也赢得了区域内市场的信赖和需要。

  从中国来看,中国大国经济特点的形成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增强了国际经济交易参与者和普通公众对人民币的信心,从而增加了对人民币的需求。如果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可持续的,普遍接受性也会大大提高,人民币将必然会成为国际通货。

  从亚洲来看,随着中国的崛起,在一个市场中,一种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将大大减少贸易和资本流动中的交易成本,为该地区创造更多的贸易机会,提高交易的规模、效率和国家福利。中国与亚洲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将扩大亚洲市场的规模,并产生对共同价值标准的需求。人民币地位的提升将是一个必然结果,亚洲出现人民币替代其他货币的现象也将成为可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9-1 07:24:58
[编辑本段]利弊分析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尤其依赖于资金财富。因此,一旦实现了人民币国际化,不仅可以减少中国因使用外币引起的财富流失,而且将为中国利用资金开辟一条新的渠道。但人民币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这就要求仔细分析其中的利弊。
  中国社科院重点课题“国际化战略中的人民币区域化”报告指出其正面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增强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美元、欧元、日元等货币之所以能够充当国际货币,是美国、欧盟、日本经济实力强大和国际信用地位较高的充分体现。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后,中国就拥有了一种世界货币的发行和调节权,对全球经济活动的影响和发言权也将随之增加。同时,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可以改变目前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减少国际货币体制对中国的不利影响。
  减少汇价风险,促进中国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使外贸企业持有大量外币债权和债务。由于货币敞口风险较大,汇价波动会对企业经营产生一定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后,对外贸易和投资可以使用本国货币计价和结算,企业所面临的汇率风险也将随之减小,这可以进一步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同时,也会促进人民币计价的债券等金融市场的发展。
  进一步促进中国边境贸易的发展。边境贸易和旅游等实体经济发生的人民币现金的跨境流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双边交往中结算手段的不足,推动和扩大了双边经贸往来,加快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另外,不少周边国家是自然资源丰富、市场供应短缺的国家,与中国情况形成鲜明对照。人民币流出境外,这对于缓解中国自然资源短缺、市场供应过剩有利。
  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后最直接、最大的收益就是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铸币税是指发行者凭借发行货币的特权所获得的纸币发行面额与纸币发行成本之间的差额。在本国发行纸币,取之于本国用之于本国。而发行世界货币则相当于从别国征收铸币税,这种收益基本是无成本的。
  目前中国拥有数额较大的外汇储备,实际是相当于对外国政府的巨额无偿贷款,同时还要承担通货膨胀税。人民币国际化后,中国不仅可以减少因使用外汇引起的财富流失,还可以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为中国利用资金开辟一条新的渠道。
  报告也同时指出了其产生的三方面的负面影响:
  对中国经济金融稳定产生一定影响。人民币国际化使中国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紧密相连,国际金融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对中国经济金融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货币国际化后如果本币的实际汇率与名义汇率出现偏离,或是即期汇率、利率与预期汇率、利率出现偏离,都将给国际投资者以套利的机会,刺激短期投机性资本的流动,并可能出现像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产生的“群羊效应”,对中国经济金融稳定产生一定影响。
  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人民币国际化后,国际金融市场上将流通一定量的人民币,其在国际间的流动可能会削弱中央银行对国内人民币的控制能力,影响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的效果。比如,当国内为控制通货膨胀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而提高利率时,国际上流通的人民币则会择机而入,增加人民币的供应量,从而削弱货币政策的实施效应。
  加大人民币现金管理和监测的难度。人民币国际化后,由于对境外人民币现金需求和流通的监测难度较大,将会加大中央银行对人民币现金管理的难度。同时人民币现金的跨境流动可能会加大一些非法活动如走私、赌博、贩毒的出现。伴随这些非法活动出现的不正常的人民币现金跨境流动,一方面会影响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另一方面也会增加反假币、反洗钱工作的困难。
  尽管一国货币国际化会给该国带来种种消极影响,但长远看,国际化带来的利益整体上远远大于成本。美元、欧元等货币的国际化现实说明,拥有了国际货币发行权,就意味着制定或修改国际事务处理规则方面的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
[编辑本段]实现途径
  根据中国经济的特点,可以采取一种双轨制、渐进式的人民币国际化步骤。
  双轨制的第一个轨,是在中国境内实行有步骤、渐进式的资本账户下可兑换,同时加强中国金融体系效率,其中包括许多措施,如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计划(QFII)、境内合格机构投资者计划(QDII),还包括各种有步骤的资金对外开放,如境内资金投资港股,但这种开放是有限制的、定向的。另外,可以考虑邀请海外高质量的企业如苹果(Apple)、IBM、英特尔到A股发行人民币债券或股票,使得一部分人民币兑换成美元流出境外,也由此改进中国公司的治理水平和资本市场的运作效率。
  此外,还特别需要大力鼓励和推动外贸企业与境外贸易伙伴以人民币结算,为此有必要考虑由中国人民银行补贴针对外贸企业的人民币汇率调期服务(Swap contracts),即以比较低的价格提供未来人民币收入按事先约定的汇率兑换为外币的服务,其目的就是推动有关企业以人民币结算。
  双轨制的第二个轨是在境外,主要是在香港。香港完全可以较大力度地扩大人民币计价的债券市场的规模,推进以人民币计价的股票市场,利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不断扩大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资产的规模以及交易水平,其目的是在境外尽快形成与欧元证券和美元证券抗衡的人民币金融市场。这种逐步扩大的、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交易,对于在条件成熟时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是一个极大的推动。这一措施,也可以在很大程度化解外资进入内地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为此,中国央行可以考虑在香港建立与当地资本市场规模相匹配的人民币外汇交易市场,但是,这一市场的规模应该受到一定限制,比如,规定参与交易者必须是人民币证券市场的交易者,而参与交易的额度受其证券市场的交易额度的限制,其目的是使这一市场不会对人民币政策造成主要的冲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1 07:25:22
主要障碍
  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上仍然存在众多障碍。目前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因素包括,人民币国际流通量增长不足;国内金融市场深度、广度和国际标准化程度不足;国际化过程中人民币对外价值可能发生巨大变动,妨碍经济政策自主性。
  其中,人民币国际流通量不足将成为最大问题。因为在金本位的黄金时代,英国虽然存在庞大经常项目顺差,却通过资本输出向世界各地输出了大量英镑;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后,美国通过经常项目逆差向世界提供了美元流动性。尽管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贸易顺差最大国之一,但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仍然较小。
  而且,纵观全球主要国家的货币国际化的实践,一国货币国际化进程要求该货币发行国应具备以下条件:占有全球经济较大份额的经济实力,政治上高度稳定,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和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从中国的发展状况来看,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尚存在诸多不足。
  经济实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与货币国际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国家相比,中国的经济实力还有一定的差距。同时,中国的宏观经济环境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因此,现阶段大规模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基础并不稳固。
  现有经济体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初见成效,但仍存在难以支撑人民币迅速实施国际化进程的诸多问题。如利率市场化问题、人民币汇率机制完善问题、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问题等。
  以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为例。中国之所以采用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渐进模式,主要目的在于尽可能有足够的时间来创造实行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前提条件。这些前提条件,简言之就是,稳定的宏观经济、健全的微观机制、健康的金融体系、有效的金融监管、有利的国际环境。
  显而易见,目前中国尚未完全具备上述条件。中国宏观经济存在着众多的矛盾,还很不稳定,微观机制有待健全,金融体系较为脆弱,金融监管也比较薄弱,国际环境较为严峻。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前提条件的成熟,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在这种情况下,“渐进模式”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1 07:27:17
新闻分析:透视人民币国际化路径图

新华网北京4月8日电 新闻分析:透视人民币国际化路径图

    新华社记者王宇、姚均芳、余小洁

    国务院常务会议8日决定,将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东莞4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分析人士认为,此举将成为人民币国际化征程的关键一步,并为今后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奠定重要基础。

    从此前半年内6500亿元货币互换协议的签订,到跨境贸易结算试点的推行,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图正悄然展开。

    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一步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于推动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关系发展,规避汇率风险,改善贸易条件,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东莞4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是考虑到我国与香港澳门地区及东南亚等周边国家贸易往来比较频繁,用人民币取代美元来结算,可以避免汇率的剧烈波动,有利于贸易往来。”长期研究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曹红辉说。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结算货币――美元和欧元汇率都经历了剧烈波动,我国企业和贸易伙伴国企业普遍希望使用币值相对稳定的人民币进行计价和结算,从而规避使用美元和欧元结算的汇率风险。推行人民币结算能够使进出口企业实现双赢,有利于稳定贸易需求。

    事实上,随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启动,人民币国际化征程的关键一步正在迈出。

    “一般来说,一国货币的国际化要经历从结算货币到投资货币、再到储备货币三个步骤。如今,通过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可以减少周边国家对美元结算的依赖性,从而为将来人民币在区域内扮演投资和储备货币职能打下基础。而此前我国央行与韩国、中国香港、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尼和阿根廷等国家和地区签订了6500亿元人民币规模的货币互换协议,增加了人民币的国际使用量以及覆盖面,为今后人民币跨境结算提供了资金支持。”曹红辉说。  

    金融危机催生人民币国际化征程

    自金融危机爆发后,“人民币国际化”这一词汇屡屡见诸报端。金融危机使人们意识到美元“一币独大”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以及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性,同时也坚定了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决心。

    “以一国主权货币作为世界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必然导致货币滥发现象,这正是本次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也是近三十年来世界金融危机频发的制度性根源。”中国进出口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建业指出。

    本世纪以来,美联储为了刺激本国经济增长,自2001年以来大量发行货币并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终于导致了目前这场起源于美国次级债市场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从而给全世界的投资者造成巨大损失,全球经济也因此一蹶不振。正当世界各国协调一致、努力抵御危机的时候,美联储却不顾及自己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责任和地位,通过大规模购入美国国债增加市场美元供应,这意味着美元币值将不断走弱,意味着包括中国在内的众多债权国将再次为美国政府的救市买单。

    “种种迹象已越来越清楚地表明,在现有货币体系中,如果我国不谋求自身利益,下一次危机到来时,我国必将遭受比这次严重得多的损失。”中国社科院亚太所所长张宇燕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这就需要我们一方面积极联合发展中国家协调一致,推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另一方面,积极落实和完善中国与周边经济体的贸易投资人民币计价结算的制度安排,加快港澳地区人民币业务的发展,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说。

    此外,接受采访的专家普遍认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不仅可为我国在将来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获得更多发言权,而且,还将有利于保持国内经济政策的独立性,保持国内经济的稳定,同时,也是中国跻身于世界经济强国的必要条件。

    人民币国际化路径图逐步展现

    从半年内我国先后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签署6500亿元货币互换协议,到此次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可以看出人民币“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一张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图正逐步展开。

    “人民币国际化正在实行两个‘三步走’。”光大银行董事长唐双宁用两个“三步走”刻画出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一是地域的“三步走”,目前人民币在周边地区以“硬通货”的形式出现,已经实现了准周边化,将来人民币可以由准周边化发展为正式周边化,进而发展为正式区域化及准国际化,最终人民币将真正实现国际化。二是货币职能的“三步走”,即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储备货币。配合地域的“三步走”,人民币可依次成为周边国家贸易结算货币和区域性的投资货币,最后人民币将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为全球各国所接受。

    不过,专家也指出,人民币国际化虽然已提上日程,但前路漫漫,至少有几个门槛要迈过。

    “要完成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二步即让人民币成为区域间的投资货币,其前提是必须要实现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曹红辉指出,目前我国人民币仅在经常项目下实现了自由兑换,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还没有实现,这成为未来人民币国际化的最大障碍。

    此外,我国必须具有成熟的金融市场,有能力为周边国家提供更多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必须推动人民币计值的亚洲债券市场的发展,为形成储备货币职能奠定金融市场基础,减轻对美元债券市场的过度依赖,给国外的人民币持有者创造投资的渠道。

    当然,最重要的是不断增强国力。“一个强大的货币背后必须要有强大的和高效率的经济做后盾,经济的大起大落一定会使得币值随之大起大落,因此经济的稳定增长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先决条件。”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1 07:28:13
[b][我国顺应市场需求积极推进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 /b]


新华网北京4月8日电新闻分析:我国顺应市场需求积极推进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

    新华社记者姚均芳、王宇

    国务院常务会议8日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东莞4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这标志着人民币结算由此前仅限于边贸领域开始向一般国际贸易拓展。专家认为,推进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是顺应市场需求的自然结果,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有助于稳定贸易需求,同时能够促进系列本币互换协议做实。      

    人民币贸易结算顺应市场需求

    2008年12月,国务院决定对广东和长三角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此次上海市和广东省4城市成为首批落实试点城市。

    央行有关方面负责人日前指出,实现人民币贸易结算,是市场对人民币结算需求不断增加的背景下顺应形势的自然结果。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与有关邻国就已开始在边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迄今为止,我国已与越南、蒙古、老挝、尼泊尔、俄罗斯、吉尔吉斯、朝鲜和哈萨克斯坦八个国家的中央银行签署了有关边境贸易本币结算的协定。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量不断增长,将本币结算从边贸扩展到一般国际贸易的需求不断增加。

    同时,随着内地与港澳经贸关系的日益紧密,近些年内地和港澳之间以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的需求也日益强烈。

    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于推动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贸关系发展,规避汇率风险,改善贸易条件,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结算货币——美元和欧元汇率都经历了剧烈波动,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放缓对贸易融资产生了较大冲击。汇率的剧烈波动和贸易融资的萎缩,都对贸易需求产生不利影响。在美元和欧元汇率剧烈波动中,我国企业和贸易伙伴国企业普遍希望使用币值相对稳定的人民币进行计价和结算,从而规避使用美元和欧元结算的汇率风险。因此,推行人民币结算能够使进出口企业实现双赢,有利于稳定贸易需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1 10:21:52
谢谢楼主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