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249 1
2009-09-01
我先后读过4个MBA,1个在中国,另外3个在3个不同的国家,而且,我们企业一直和中国、美国的各类型的商学院也有着各种形式的合作。我对商学院教育的优劣是非,应当还能有一点发言权。      -加拿大管理学者明茨伯格在商学院教MBA,却写了一本非常知名的书,批判说,“MBA教育是美国教育中最糟糕的部分”。我部分同意他的观点,我认为:MBA教育肯定比较糟糕,但MBA学位很有事业价值。——就MBA教育“最糟糕”,肯定也谈不上;请问哪一种学校教育不糟糕?只不过MBA教育学历很贵,所以批评的人比较多;说MBA学位非常有事业价值(不只是“商业”),是因为能够带来的:人脉、视野、勇气......批评MBA的人,往往忘记了一点:先不论MBA教育是否糟糕,成就任何一项事业,比知识和经验重要的,至少还有4个更重要的要素。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院长翁君奕先生,曾经在接受价值中国网采访时说过这样一句话:“商学院的职责就是创造知识。”言下之意是,由商学院来创造管理知识,由企业来应用管理知识。我的观点是:这是一个互动的长期过程。无数的例子表明:企业的实践往往先于理论,商学院的理论也往往是从“别的”企业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个人认为,无论在什么规模上,企业的经营都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学习有几种:任何的尝试都有成本,尝试失败的成本更大。所以,最好的学习是从别人的成功中学习;次好的学习是从别人的失败中学习;比较无奈的学习是从自己的失败中学习;最糟糕的是,从自己的失败中也什么都没有学到!


  -我也不认为,每一位实践者都能够创新知识,人类的智慧千百年来,其实没有太大的改变。(知识和智慧,当然不是一个东西。)从商学院学知识(经验),就是从别人的成功、或失败中学习。这两件事情都非常难。前者更难——因为成功的企业,往往看起来“成功的道理”都太简单。比如:张瑞敏说,“管理要反复抓、抓反复”——如果一张桌子要求一天擦5遍,就不能只擦4遍;而且要一年365天,天天擦;而且要10年、20年如一日地擦......这个道理很简单,没有人不懂,但几乎没有企业能够做到。

  -目前的商学院的学者当中,纸上谈兵的肯定居多,从概率上也能得出这样的结论——20/80原则在哪里都有效。能够创造知识的学者也有,非常非常少,关键要看是否真的从实际出发来思考实际问题。所以德鲁克说:“管理既不是科学,也不是艺术,管理就是实践”。——
团结一批人(团队)、做一件事(目标和使命),坚持做、长期做、一直做,做到成功,这就是管理。
     -对于商学院的教育的态度,和对于股市投资教育的态度,非常类似。“我因为都是看了XX大师的书,结果买股票赔大了。”这样的话,经常都可以从炒股的朋友那里听到,他们都很气愤。我认为,重要的不是教育、教育者,重要在个人自己。罗杰斯在个人传记里,说过很多次:“投资是一件很个人化的事情”。相信很多人听不懂这句话,到底表达了什么。
     -那么,实践者应当怎么学习呢?无论是从书本、还是从实践,认真读几遍、想几遍,想深、想透、想到彻底明白,然后将“学到的知识或经验”彻底忘记。
     -所有的学历教育,其实价值都差不多,离教育的理想距离很大。今天的学历教育能够提供的最大价值,就是职业价值。如果单纯从学习知识的角度,特别是社会科学类的学科,如果你的目标不是职业学者,进不进大学,其实无所谓的。高中毕业生,大都是可以有基本的自学能力了。你可以自学,你也可以上“社会大学”。不过,多数人都还是选择进了大学——因为恐惧。


(价值中国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9-1 18:33:36
瞎扯,你能够否认大学的文化对一个人的熏陶吗?在那些名校的MBA里面,知识本身往往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者和老师给你的思维方式,给你的视野,给你看问题的角度,如果你有幸碰到一位好的哲学老师,你就更幸运了。请不要否认MBA的价值,除非你读的是垃圾大学的MBA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