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行业分析报告
878 2
2017-03-10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垃圾会对土壤、水、大气等造成各种直接污染与间接污染。与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相比,工业垃圾对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的破坏与危害更大,也是垃圾危害的重点污染源。
    工业生产过程中不同行业产生的垃圾会造成不同种类的污染,如化工、电镀、印染、石油、制药、农药、化肥、机械等行业会造成13种重金属和超过300多种有机挥发物污染。
    工业垃圾的污染源密集分布在各级各类工业产业园中。据统计,目前全国国家级的经济开发区约218个,省级以上的工业园区1568个,尤其以东部发达省份居多。全国各地的工业产业园还包括数以万计的市级、县级和乡镇工业园区、集中区、工业片区。随着我国工业园区数量增加、园区规划不断完善,污染企业逐渐集中在园区内,污染控制的重点逐步向园区转移。
    2014年,我国发布的建国以来第一个全国性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达到16.1%。在调查的重污染企业用地和工业废弃地点位中,超标率分别高达36.3%和34.9%。在调查的工业园区中,超标点位占29.4%。其中,金属冶炼类工业园区及其周边土壤主要污染物为镉、铅、铜、砷和锌,化工类园区及周边土壤的主要污染物为多环芳烃。这些污染物通过粉尘、水源、空气等进入人体,危害着工业产业园内工作人员以及周边居民健康。工业垃圾对土壤的污染可能成为工业产业园的重大环境安全隐患。与空气和水相比,工业垃圾对土壤造成的污染更隐蔽、更长久,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也更大,也更难发现和治理。
    因此,加强垃圾无害化处理,要重点构建工业垃圾对土壤污染的防管控体系。加大对土壤环境质量的监管力度,最大限度减少工业垃圾带来的土壤环境污染事故并减轻由此导致的经济损失和人身伤害,要做好以下工作。
    建立工业产业园中工业垃圾对土壤污染的防管控管理规范及评估制度,明确产业园业主、园内企业、第三方机构以及环境监管部门的四方分工机制,形成“业主防、企业管、第三方控、监管部门查”的协作体制,明确工业产业园为主体,把监管零散的单一企业尝试转变为监管片区,形成工业片区“群防共治”合力,对工业垃圾的污染源进行追踪。
    在工业产业园内对工业垃圾现状进行调查,并开展区域工业垃圾储存、堆放所造成的土壤与地下水环境质量变化调查,针对园内高风险企业设置监测点进行长期监测。建立工业产业园及监测点企业的土壤及地下水环境现状质量档案,同时提交环保部门备案,并对工业垃圾存储、堆置、转运所造成的土壤与地下水的污染风险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监控,把工业垃圾的污染损害降到最低。
    建立工业产业园区的工业垃圾分布、类型数据库,建立工业产业园区的工业垃圾现状模型及演化趋势,研究区域工业垃圾对土壤及地下水可能带来的环境风险,保障区域土壤及地下水生态安全。
    工业产业园区企业根据各自产生的工业垃圾不同数量与种类,按照制定的污染防控操作规范自我整改,并形成科学规范的企业管理机制,严控工业垃圾污染源的产生。
    根据工业垃圾的总量与种类控制、土壤与地下水环境现状质量、国家相关标准、区域承载力,产业园区业主和ZF监管方应对园区企业进行日常监管、年度考核、优化调整,并制定好环境风险控制方案和应急预案。(来源:中国环境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7-3-10 15:06:3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3-10 16:08:22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