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3235 11
2009-09-02
2009年09月02日 09:47 来源:安徽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汽车驾驶人在“斑马线”上不减速,与行人争道,既是违法行为,也是社会公德缺失的表现。但是,从本报报道可以看出,目前这种违法又“失德”的现象却比比皆是。
  从法律上讲,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道时,遇到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减速让行,否则将进行处罚。从社会公德层面上来说,与汽车相比,行人总是处于弱势地位的,车与行人争道,其实是对行人生命安全的一种变相要挟,相关数据表明,汽车时速超过60公里时,撞死行人的几率高达90%,显然,这种“要挟”甚至带有“恃强凌弱”的色彩。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汽车驾驶人数量超过1.2亿人,对于所有的驾驶人来说,斑马线可以说是社会公德考试的“及格线”,从现状来看,很多驾驶人都未能通过这次“公德大考”。
  既然驾驶人缺乏自律现象较为普通,“斑马线”上车与行人争道的现象,必然要通过强制力量来加以改变。但是,从现实来看,由于斑马线面广,管理难度大,目前几乎处于监管空白状态。而这种监管缺失又助长了驾驶人放松道德自律、在斑马线上“疾行如风”的风气。因此,相关执法部门也当反思疏于监管之失。据了解,仅在合肥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近40万辆。在渐行渐近的“汽车社会”,必须依法加大对“斑马线”上汽车驾驶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维护行人生命安全,并通过法治力量来引导“车让人”成为汽车社会的基本行为规范,成为不应轻易被逾越的社会公德“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9-2 11:54:40
就是这个原因,才有了兰州老人上街砸车的历史事件。
老人砸车是为了唤醒被遗忘的社会公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2 12:16:39
嗯,岂止斑马线,拐弯的时候,机动车争抢得很强势。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及行人,正是不同立场,各为自己利益,争抢通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2 15:32:25
我自己 在国内, 就倒霉了多次.
在斑马线前停车,结果给追尾.  
结果还被臭骂你干嘛停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2 15:42:32
winston1986 发表于 2009-9-2 15:32
我自己 在国内, 就倒霉了多次.
在斑马线前停车,结果给追尾.  
结果还被臭骂你干嘛停车.
机动车——非机动车及行人,都必须遵守秩序才行;
总之,不管哪一方,现在都是自顾自抢行的多:
自行车、三轮摩托车和行人,常常在十字路口抢行,红灯对他们毫不起作用!完全干扰正常的交通秩序!
机动车呢,明明红灯亮起来了,还要抢着拐弯或者通行,每个驾驶员都在“抢红不抢绿”~~下雨天,嗖一下,溅行人一身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2 15:50:28
还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形:机动车道堵车,于是机动车开上非机动车道,自行车骑到了人行横道,那行人呢?只能到写字楼里面穿梭而过……
“各行其道”四个字都作废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