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扁:春秋时齐国有名的的造车工人;斫(zhuó)轮:用刀斧砍木制造车轮。指精湛的技艺。
这个典故出处:《庄子•天道》:“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
据说,齐桓公在堂上读书,轮扁在堂下砍削(木材)制作车轮,(轮扁)放下椎凿的工具走上堂来,问齐桓公说:“请问,公所读的是什么书呀?”桓公说:“是(记载)圣人之言(的书)。”又问:“圣人还在吗?”桓公说:“已经死去了。”轮扁说:“那么您所读的书不过是圣人留下的糟粕罢了。”桓公说:“我读书,做轮子的匠人怎么能议论?说出道理就可以放过你,没有道理可说就要处死。”轮扁说:“我是从我做的事情看出来的。砍削(木材)制作轮子,速度慢了,车轮就光滑却不坚固,动作快了,车乱就粗糙而且不合规格。只有不快不慢,才能手心相应,制作出质量最好的车轮.。这里面有规律,但我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不能明白地告诉我的儿子,我儿子也不能从我这里得到(做轮子的经验和方法),所以我已七十岁了,还在(独自)做车轮。古代人和他们所不能言传的东西都(一起)死去了,那么您读的书不过就是古人留下的糟粕罢了!”
本来,可以看得见的是形状和色彩;可以听得见的是名称和声音。世人以为从形状、色彩、名称、声音就足以获得那大道的实际情形。可是形状、色彩、名称、声音实在是不足以表达那大道的实际情形的。知道(大道)的不说,说的又不知道(大道),那世人又岂能认识它呢!
所谓大道无形,仔细想想确实很有道理。因为真正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往往是无法复制的,而企业文化的建设就是企业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文化本来就是无形的,建设如何适合自己企业的文化,是一个不断实践和完善的过程。所谓没有最好的文化,只有最合适的文化,而建设的过程必须是企业内部的管理者推进和倡导,员工参与和丰富,借助外力,甚至于寄希望于别人是不实际的。但是你可以借鉴别人文化建设的经验,并引起自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