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实计划】
今日阅读1小时,累积阅读45.5小时。
【阅读笔记】
今日阅读《1929年大崩盘》第二三章,主要讲述经济大萧条前的股市疯狂。
胡佛ZF袖手旁观以致经济衰退
由于奉行不干预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当时美国ZF和美联储没有在1929年股市暴跌时采取实质性的干预措施。
1.美国ZF仅靠口头讲话来稳定市场,对杠杆交易引发的抛售,对银行的连锁倒闭都没有及时加以干预。
2.美联储未及时释放流动性,对1929年股灾时的流动性紧张局面没有采取任何有实质意义的行动,没有及时地增加货币供应量,保证足够的流动性,使得市场上的流动性越来越匮乏。
在市场崩溃之时,美国ZF并未采取实质性的救市政策,此后进入了漫长熊市时期。股市暴跌使得抵押品迅速缩水,很多银行无法收回贷款而倒闭,使得银行对于贷款的审核趋严,造成工商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工商企业的贷款需求不能满足,陷入困境或者破产造成更多的银行坏账。美国经济由此进入大萧条。
罗斯福新政下股市逐渐恢复元气
1933年初,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Roosevelt)取代了焦头烂额的胡佛,当选为美国第32届总统。他针对当时的实际,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大刀阔斧地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机的政策措施,历史上被称为“罗斯福新政”。新政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三R”来概括,即复兴(Recover)、救济(Relief)、改革(Reform)。在证券监管体制上也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革。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以法律为基础的监管构架。此后,经过罗斯福新政和二次大战对经济的刺激,美国股市逐渐恢复元气,到1954年道指终于回升到了股灾前的水平。
1、整顿金融,“黑沉沉的天空出现的一道闪电”
由于大萧条是由疯狂投机活动引起的金融危机而触发的。罗斯福总统的新政也先从整顿金融入手。在被称为“百日新政”(1933年3月9日至6月16日)期间制订的15项重要立法中,有关金融的法律就占了1/3。
罗斯福于1933年3月4日宣誓就任总统时,全国几乎没有一家银行营业,支票在华盛顿已无法兑现。在罗斯福的要求下,3月9日,美国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决定对银行采取个别审查颁发许可证制度,对有偿付能力的银行,允许尽快复业。从3月13日至15日,已有14771家银行领到执照重新开业,与1929年危机爆发前的25568家相比,淘汰了10797家。罗斯福采取的整顿金融的非常措施,对收拾残局、稳定人心起了巨大的作用。公众舆论评价,这个行动犹如“黑沉沉的天空出现的一道闪电”。
2、放弃金本位,美元贬值40.94%促商品对外竞争力
罗斯福在整顿银行的同时,还采取了加强美国对外经济地位的行动。从1933年3月10日宣布停止黄金出口开始,采取一个接一个的重大措施:4月5日,宣布禁止私人储存黄金和黄金证券,美钞停止兑换黄金4月19日,禁止黄金出口,放弃金本位;6月5日,公私债务废除以黄金偿付;1934年1月10日,宣布发行以国家有价证券为担保的30亿美元纸币,并使美元贬值40.94%。通过美元贬值,加强了美国商品对外的竞争能力。这些措施,对稳定局势,疏导经济生活的血液循环,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3、促使议会先后通过《农业调整法》和《全国工业复兴法》
4、以工代赈,刺激私人消费和个人投资
5、社会保障
6、三权分立
7、炉边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