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畅想第三新区 或将重塑中国区域经济版图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搜房网 更新日期: 2009-3-3
2月5日,国务院颁布实施《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认真研究设立‘两江新区’问题”。寥寥数语,却令重庆上下振奋不已。因为这被视为中央对重庆将“两江新区”打造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之后的中国第三大开发区构想的初步肯定。
有关人士认为,一旦重庆关于“中国第三区”的梦想成真,将对整个重庆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或将重塑中国区域经济版图。
继1997年成为中国第四个直辖市之后,重庆再次站在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时代浪尖。欲比肩上海浦东和天津滨海
自从国务院在近日颁布实施的《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提出要“认真研究设立‘两江新区’问题”之后,重庆市官方人士已经在多个公开场合对“两江新区”的规划、建设频频表态。
“重庆将把‘两江新区’建设成为内陆对外开放的制高点,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之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第三大开发区。”重庆市副市长周慕冰近日在重庆外经贸暨口岸工作会议上如是说。
重庆市外经贸委主任李建春也透露,重庆市政府相关部门正在修改完善《两江新区建设总体方案》,争取尽早上报有关部门审批。
“虽然《意见》中涉及‘两江新区’的内容仅寥寥12字,却最具看点。这将是重庆继直辖、三峡工程建设、西部大开发之后,又一次大发展的机遇。”重庆民间对此充满憧憬。
重庆版“浦东”构想
此次引起关注的“两江新区”,地处嘉陵江北岸,与重庆闹市区隔江相望。与渝中半岛的繁华喧闹相比,多年来嘉陵江北岸区域显得落寞沉寂了许多,而这与上海当年浦东相对浦西的情形颇为相似。
“如果方案能够最终获批,两江新区将有可能成为重庆版的浦东。”很多重庆人都如此憧憬着。
事实上,在国务院初步肯定了关于设立“两江新区”的问题后,重庆民间乃至官方很快就有了“比肩浦东”、“内陆的浦东”、“中国第三区”等若干提法。
“天津已经领先我们一步,我们必须要快速赶上。”位列四大直辖市之一的重庆,其不甘人后的心态在市民的嘴里就已表露无遗。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重庆意图打造的“中国第三区”在去年被正式命名为“两江新区”之前,当地有关部门在拟定相关方案时均沿用了以往的“北部新区”这一名称。后来,为了申报国家层面的开放试验区,重庆扩大了“北部新区”的范围,才正式确立申请设立“两江新区”。
“因为重庆有长江、嘉陵江两江相汇,‘两江新区’的提法也比‘北部新区’更能体现出重庆的特色。”重庆市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勇解释说。而“两江新区”的名称与概念,正是由李勇率先提出。
据李勇向记者介绍,目前重庆最繁华的渝中区半岛面积很小,只有几十平方公里。而由嘉陵江环绕而成的重庆北部的“第二半岛”则有着几百甚至上千平方公里的面积,这个区域才是重庆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承载地。
从2007年就已通过的《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中也可以了解到,未来可能设立的“两江新区”区域主要包括了江北区、渝北区和北部新区,以及北碚区和沙坪坝区的部分区域。
据重庆当地媒体披露的一份调研报告称,在这一区域设立的开放试验区(即“两江新区”),将成为重庆市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主要聚集区,到2012年,开放试验区主要经济指标将占重庆市新增总量的50%~60%,到2020年将占70%以上,对重庆的跨越式发展将起到主要的拉动作用。
定位内陆开放高地
天津的滨海新区有2200平方公里,上海浦东新区为500平方公里,这两大新区都瞄准世界级的开发区在建设。重庆虽然目前还不具备这样的气势,但是据李勇估计,在国家提出“认真研究设立”的态度之后,“两江新区”的面积将来应该在1000平方公里左右,成为国家级的开放试验区。
李勇表示,虽然难以达到天津滨海新区的规模,但是两江新区之于重庆的意义绝不亚于滨海新区之于天津的意义。
重庆市规划局的相关负责人也告诉记者,该局早已经就“两江新区”的概念规划展开了先期的研究讨论工作,目前已形成初步成果。
按照设想,“两江新区”的规划思路将是以面向国际化的开放战略为核心,指导城市空间的拓展和功能的重构,创建功能合理、设施先进、技术领先、国际一流的开放示范区。
“以北部国际机场、东部港口、西部铁路枢纽站等对外交通资源为依托,重点规划发展机场以北木耳地区、北碚水土地区、东部石船地区及西部大学城以南地区四个主要拓展区,将以打造空港经济发展区、重装产业区、高科技产业及物流园区为目标,调整都市区产业结构,吸引高级人才,带动周边服务业发展。”一份来自重庆市规划局的报告中透露出这样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