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近日出台相关规定,如果教授连续两年不承担教学任务,不为本科生上课将转为研究员,不能做教授。此外,还规定教授上讲台一年400学时的教学任务(《北京日报》昨日报道)。
当下社会,怪事不少,所以才有这样的玩笑帖子,大概是说以后可以如此教育后人:天本来是蓝的,河水本来是清的,牛奶本来是可以喝的,猪肉本来是不注水的…… 说是玩笑,实为沉重。现在看来,还可以续上一条:教授本来是要上课的。因为从教育部规定出台的背景看,教授不上课的情况已经相当严重了。
也不知教授不上课起源于何时,在我们一般正常的认识中,教授不但要上课,而且更感觉没有教授上课的大学还叫大学吗?先贤有言:“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从书中我们知道,20世纪在未名湖畔和清华园中,中国最牛×的那批教授、大师,纵然名满天下,别人仍然是要上课的,而且正是在课堂上,他们将其治学态度、丰厚学养和个性逸事展露无遗,滋养了一代中国学者。每当读到这类文字,如坐春风,继而为自己没生在那个时代含恨。
教授教授,教书育人、授业解惑。说到底,教授就是老师的一种职称。难道说跨入了21世纪,教授的含义就变了?目前,不少教授热衷于抛头露面、包装自我、游走于官商间,就是不上课。“教授”在他们身上,更体现出是一种资本和敲门砖,而不是学识的认可以及对教书育人责任的增加。
这样说,也许冤枉了那些虽然不上课,却也不操社会、只静坐书斋的教授。他们固然也钻研学术,但不上课,委实有负教师之职。既然贵为教授,就应该把自己独到的学识推而广之,发挥其最大效益。况且,教学相长,在和学生的面对面交流中,教授们也可获益,反过来促进其学术发展。
一当教授,就“侯门深似海”,让学生们难见天颜,实在是一种资源浪费。更重要的是,教授不上课,怎么看都像是官场等级、权力的变种,离学术甚远,亟需改正。公鸡不打鸣,母鸡不下蛋,实在不想上课,就不要当教授了,天大地大,随便你去耍。而一旦当上教授,就不能把学生忘了。
尊敬的教授先生,铃响了,请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