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鸿高,本科就读于人民大学经济学系,属83级87届。本科毕业后当年考入该系“《资本论》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为孟氧教授。
1987年,我从哈工大毕业后考入人民大学,攻读“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方向,和张鸿高等一起,编成“人民大学经济学系87级硕士研究生班”,他的寝室和我住的门对门。
张鸿高,是我们这个三年制的硕士研究生班(当时该系还有一个二年制的研究生班)的班长,他能歌善舞,本科阶段曾经得过人民大学双人舞的冠军,其风流倜傥,可想而知。
张鸿高的指导老师为孟氧教授,是一个自诩为“死不改悔”的马克思主义者。了解孟氧教授人生历史的人,都会为他的悲惨经历而唏嘘不已,对他对不同学术观点的激进和不宽容而感到震惊。他的口头禅是,“教育不是万能的,否则要监狱还有啥用”。跟着这样的“没有从苦难中汲取教训而甘之若饴”的导师,我不知张鸿高实际受到了什么样的影响。
和我相处过的张鸿高,是一个热情如火的人,并不激进,也谈不上出类拔萃。如果不是他英年早逝而且死的方式让人辛酸,我都不会给他写这篇怀念文章。
那是1992年,经过3年的监狱生涯后,我到人民大学经济学系,拿我的行李和证件(身份证和大学毕业证),见到一位张鸿高的本科同学,当时是该系办公室的一位教职人员。当我问起张鸿高时,他告诉我,张鸿高已经不在了,他于一年前在老家上吊自杀了。那一刻,我禁不住潸然泪下,为张鸿高也为我自己。
后来,听其他同学讲起,张鸿高是在老家一个孤寂的坟地里,上吊自杀的。上吊自杀前抽了许多烟,可以想象,他一定前前后后考虑了许多,最终黯然并选择走向绝路的。
据说,张鸿高打定主意赴死前,还给人民大学经济学系的一位老师和他要好的几位同学,发了遗信。信中大意说:从前,我感觉到有一团火,在前面指引着我,现在,这团火熄灭了,我活着也没有意义了,请老师和同学们原谅。
我是**年7月,和张鸿高分开的。不想,我秦城一进,竟和张鸿高再也没有相见的机会。了解张鸿高后来经历的同学告诉我,张鸿高因为表现不合上意受到影响,硕士毕业后,想留校留京,不被允许,想考博士也被导师拒绝,最后只好到江西财经学院任教,他因此非常失意。
初到江西财经学院任教时,系领导还很重视他,觉得他毕竟是人民大学出来的。但他不循规蹈矩,仍和一些被官方关注的人来往,而受到相关领导排斥。他从此以后就更加精神落魄了。并最终选择一死解脱。
我时常想,张鸿高是见过****的人,他没有死于前者,却选择了自杀,这是一种多么难以理解的事情啊。如果张鸿高和我一样,在高墙下面对黑夜打发时间,他也许也会和我现在一样,还好好地活着,不仅活的很明白,而且获得很坦然。
怀念我的同学张鸿高(2009-09-05 16:56:49)
[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