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学者认为,中国式
通胀的逻辑基本是这样的:
工业的利润变得越来越薄,资金就大量向资本品走,土地和地产涨起来了,城镇的生活成本、商务成本就上去了,工资就开始倒逼着涨。务工成本涨意味着务农的机会成本涨,于是牵引着农产品涨。资源的瓶颈和基础原料价格是政府控制不了的,而今天这一部分在整个制成品的价值构成中占到了70%。各方面成本涨上去后,最后,就只能强硬地推制成品涨。但这个阶段注定是短暂的,因为没有需求来承受,中国
通胀显现的最后阶段通常却是对经济杀伤力最大的阶段,货币当局急了就开始强压,企业倒闭过后,就是
通缩。
在这个通货膨胀的过程中,是否体现了中国的特殊性?欢迎大家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