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2647 7
2009-09-06
一、不在意资金理论
1.不在意资金的内涵
当人们在购物时,自然要与商家讨价还价,双方磋商的部分,即购买者要求降低的额度或商家要求增加的额度,正是双方关注在意的部分,将其称之为在意资金(或在意价值)。在意资金的额度与交易的总金额有关。在交易中,还有一个部分,是双方均可让渡、忽略的部分,称其为不在意资金(或不在意价值)。比如购买1000元价值的商品,买卖双方讨价的部分为百元单位,即一百元到数百元,一般不可能在元的单位上讨论,因为一元到数元的额度,相对交易的总金额1000元来说,是可以忽略的,或者说将这部分无论划拨于谁,双方均不在意。故将双方重点争夺的部分称之为在意资金,而将双方不在意的部分称为不在意资金。
在意资金与不在意资金不仅存在于购物,还存于慈善捐赠、友情招待、利益分配等方面。比如在慈善捐赠时,人们所捐的金额,肯定是其不在意资金,一般不可能是在意资金,既为在意,那他是舍不得捐的。如果捐到“伤筋动骨”的状态,那他是会很痛惜和懊悔的。友情招待也一样,当你的朋友来了,你自然需要接待,然而用多少钱来接待呢?花几元钱买一份水饺可以招待,花几十元钱要几样小菜也可以,花几百元吃一桌大菜也行。方案有许多种,但你最后选择的方案一般是你不在意资金所能达到的方案。当你与他人合伙做生意赚了一笔钱,最后分配利润时,如这笔钱与参加分配的人相除,不能整除时,参加分配者一般不会要求精确到角、分,甚至不要求精确到元、十元或百元。不要求精确的部分,就是大家不在意的部分,那么谁拿都行,这部分资金就是不在意资金。
2.不在意资金的确定标准:千分之一定律
在意资金和不在意资金是人们内心的一种不自觉的感受。人们总是无意识地来确定在意资金和不在意资金。当你买一个西瓜,货款为十元零一分,卖者往往会说这一分钱不用付了,这时买者如果恰好有一分钱,他也许会付给卖瓜者,尽管卖瓜者已允诺可以不付,这与买卖初期,双方唇枪舌战的讨价还价形成明显的反差。这说明双方对这一分钱均不在意,付与不付均可。然而这一分钱的不在意资金不是有意识确定的。双方在交易前、交易中及交易后,均未有意识地把一分钱作为不在意资金,而是无意识作出的反映。

①当购物时,不在意资金的大小便与交易额有关。一般情况,交易额的千分之一为不在意资金,交易额的十分之一为在意资金。十分之一至千分之一之间,为在意资金向不在意资金的过渡阶段。在这个比例段内,若接近十分之一,则该金额接近在意资金,若接近千分之一,则该金额接近不在意资金。
②当捐赠时,不在意资金便与个人资产总额有关。资产总额的百分之一为在意资金,千分之一为不在意资金,即人们捐赠的金额一般占其资产总额的千分之一,我们将其称之为“千分之一定律”。如果支出远远超过千分之一,则会接近在意资金,因其在意,这一毫无回报的支出将会使其痛惜,懊悔。如果远远低于千分之一,虽不在意,但因支出与其身份不符,觉得有失面子,也会产生一种不愉悦的感觉。因而慈善捐赠的金额一般情况下接近其资产的千分之一为宜。
③当进行利润分配时,不在意资金与个人所获得金额的大小有关。个人获得金额的十分之一为在意资金,千分之一为不在意资金。
总之,千分之一定律可以作为不在意资金的确定标准。
3.关于不在意资金的几点说明
①不在意资金的划分标准适用于一般人。生活中也难免有一些不符合常规的特例,比如特别康慨和特别吝啬的人,他们感受的不在意资金会大大超过或低于千分之一。经济规律往往只是研究和阐述一般普通人的经济行为,那些极少数视金钱如粪土或过于吝啬的人,常不按经济规律行事,但这并不影响经济规律的正确性,因为其人数所占比例极小,因而对经济的运行影响也极小,常可忽略不计。
②关于亲属之间赠予的说明。不在意资金的划分标准不适合亲属之间的赠予,因为亲属之间有一种血缘关系,甚至相互之间有一种法律上的赡养关系,因而在赠予时,受血缘关系和责任的影响,其数额往往较大,这便不符合千分之一定律。然其内心深处仍希望按千分之一规律运行,从其心理分析,千分之一定律在这里仍然是适用的。
③企业的不在意资金。企业的捐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功利目的的,另一类是无功利目的的。如果企业在捐赠时怀有功利目的,那么为了追求轰动效应,往往捐赠数额较大,这时千分之一的确定标准不在适用。如果企业的捐赠是纯慈善的,即不追求广告效应,想真心实意地、默默无闻地做点善事,那么这个捐赠仍适用于千分之一定律。
④不在意资金的确定标准,是以一次经济活动为基准的。即在一次捐赠、招待、资产分割等活动中,是按千分之一来确定不在意资金的。
⑤个人支付或舍弃的不在意资金并不是每一次正好等于千分之一,而是常常在千分之一上下波动,当然这个波动的幅度不可能太大。一个人的多次平均或一群人的平均数便接近千分之一。次数愈多,愈接近千分之一。
⑥当人们在处理不在意资金时,并不是先知道千分之一定律,然后再按此去做,而是无意识地去做,在无意识中遵循了千分之一定律。千分之一定律是隐藏在人们经济行为背后人们无意识的一种规律。
4.不在意资金理论的现实意义
①研究和了解不在意资金,有助于人们自觉地利用经济规律,指导自己的经济行为,使各项开支更符合人们的心理规律。从而使钱花得舒心,愉悦。比如在招待客人时,可根据千分之一定律测算自己应花多少钱招待客人,做到有计划地开支。
②根据不在意资金理论可了解社会捐赠的潜力。根据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的资产状况,用千分之一定律可测算人们捐赠的潜力。依据人们捐赠的潜力,慈善机构可制定募捐工作目标和计划。
③不在意资金理论可衡量募捐机构的工作效力。将获得的实际捐赠与人们的捐赠潜力比较,便可测度募捐活动的组织效力。
二、彩票的理论基础
彩票在全球范围的发展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但彩票在我国起步较晚。解放前虽有,但规模很小。解放后取缔了彩票,直到1987年方重新恢复。虽然恢复的时间不长,但发展很快。仅福利彩票从1987年至2000年底已销售478.2亿元,筹集福利基金142.93亿元,体育彩票仅2000年就发行90亿元,而且福彩和体彩发行数量均处于上升趋势。所以,我国的彩票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彩票之所以能被国内外广大民众所接受,是有其理论基础的。
1.理论基础之一:人的赌性。
赌是人的一种天性和本能。博彩的诱人之处在于能以小利获取大利。尽管获大利的机率很小,但总有希望,有希望总比没有希望要好,所以人们不妨一试再试。诱使人们好赌的还有别的几个比较重要的因素:①是利用赌博发财所需的时间短,尽管发财的途径很多,但赌博是速度最快的途径之一;②是赌博的方法简单易学,尽管获取财富的方法很多,但赌博是最简单易学的方法;③是赌博的公平性,其它获取财富的方法受人为因素影响太大,或多或少有一些不公正、不公平的因素,赌博对人人都是公平的。
目前我国政府发行福利彩票、体育彩票,正是利用人们赌的本性来暮集资金。人们在为体育事业和福利事业奉献爱心的同时,毫无疑问它的背后附带了人的赌性。如果是纯粹的捐赠,那么所暮集到的资金将会少得多。尽管彩票中的确含有赌博的成分,但彩票与赌博还是有明显差别的。投注额与回报比不同。对赌博来说,赌注大小决定输赢的数额,赌注大,输赢的数量就多,赌注小,输赢的数额就小,而彩票每一注的金额是固定的,一般为1元或2元,而获得的回报则是根据中奖的等级来定的,少到数元,多则数万元,甚至数百万元。因而给每一个人提供了瞬间暴富的机会。②回报概率不同。赌博的回报概率较大,比如打麻将,每个人赢的概率均为1/4,而彩票的获奖概率,尤其是获大奖的概率明显要小得多,如陕西风采福利彩票,投注者要从1到33中的33个数字中选择7个,若所选的7个数字和摇奖机摇出的7个数字完全相同则为一等奖,而一等奖的概率却只有四百万分之一。③难易程度不同。彩票与赌博相比,更为简单,只需数秒钟,便可学会博彩。④所花费的时间不同。赌博往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少则数小时,多则数天,甚至更长,而彩票瞬间即可完成,如即开型彩票,刮开对奖区马上就可知道是否中奖。摇奖式彩票,只有几秒钟就可完成投注,然后等到规定的时间查看是否中奖。⑤性质不同。赌博是参赌者之间资金的重新分配,也是国家明令禁止的。而彩票是国家募集资金的一种方式,是国家批准和允许的。当然,私人是严禁发行彩票的。
2.理论基础之二:不在意资金理论
由于彩票获奖概率,尤其是获大奖的概率很小,所以人们只能用投入的一小部分即不在意资金来购买彩票。这样,既是获不了奖,也对自己的正常生活没有什么影响。如果用太多的钱即在意资金购买彩票,在获不了奖的情况下,就会影响正常生活,产生极度懊悔的心理,甚至对彩票的公正性表示怀疑,从而怨天忧人。所以,根据不在意资金理论及彩票的特点,专家建议彩民在购买彩票时谨慎决择投注数量,将投注额定在自己的不在意资金范围之内。这样,在不影响个人正常生活和心情的条件下,还能给我们带来一次次美好的希望。
三、不在意资金理论对彩票业的启示
1.根据不在意资金理论可确定每次投注额的数量。

2.根据不意资金理论可预测每期彩票发行数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9-6 11:27:47
这个东西应该是03年的了,其实呢和现实有点脱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6 12:16:57
我也觉得有点怪怪的,所谓的不在意资金应该是和每个人的效用函数有关吧,定下了一个千分之一,有点不太妥当哦
譬如,我们常见的:某人发生了车祸,报道一下,经常就会有人肯无偿捐助一大笔医疗资金了。地震什么的自然灾害就更不用说了。
千分之一作何解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10 19:54:47
不大严密,但也有一定的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12 15:58:33
楼上说的很对,我也这样认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19 11:43:31
希望可以给出千分之一定律的事实依据
虽然千分之一的说法不太容易让人接受,不过就不在意资金理论本身是非常有道理的,受教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