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通往奴役之路》是哈耶克最广为流传也是最具有争议的一部著作,这部著作表达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如何看待对它的争论?您对这部著作如何评价?
冯兴
元: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着力于批判形形色色的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潮,他认为所有这些思潮无论是在社.会主义国家还是在资本主义国家都有集权化
的倾向,都会不可避免地会迈向专制极权。哈耶克认为,人们逐渐放弃了经济事务中的自由,而离开这种自由,就绝不会存在已往的那种个人的和政.治的自.由。
哈耶克全书的出发点是,恰恰是自.由主义所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成就,会给自.由主义带来灾难。这是因为,人们往往把因为自.由主义而获致和享有的富足生活看
作为保险的、不可丧失之占有物,只对实现更多的、新的权利要求感兴趣,而对原有的自.由主义原则失去兴趣,把这些原则看作为妨碍其实现新的权利要求的障
碍。这里,福利国家就是一例。对于福利国家的公民们而言,财政负担不堪重负。哈耶克的图书以《通往奴役之路》为书名,实际上反映了他认为上述发展相当于在
走一条下坡路,一条“通往奴役之路”,沿着这样一条道路,个人自由会不断丧失。
哈耶克
提出,实行中央计划的实施依靠于小团体统治阶级,它们在没有价格机制与市场机制的情况下决定资源和产品的分配和发放,无法依靠信息来做出正确的决策。对经
济计划在实践中的不同预见,加上中央计划者在分配物资上的不断失败,最后会导致计划者开始运用高压强迫力量来维持计划。哈耶克进一步认为,社会大众会感觉
计划的失败是因为国家权力不够、无法有效推行目标所造成,这样会使大众开始投票支持中.央集.权,支持某些人攫取政治权力,计划者的偏好将会替代民众的偏
好。
在经过这一连串的恶化结果后,一个国家便会毫无悬念地转变为极.权主义。对哈耶克而言,“通往奴役之路”代表了国家进行集中计划的开端,随著自.由市场制度的瓦解,所有个人的经济自.由和人身.自由都将化为乌有。
记者:哈耶克的思想源于奥地利学派,受到奥地利经济学派门格尔、维塞尔和庞巴维克等人较深的影响,他在日后的学术研究中沿袭了奥地利学派的哪些传统?
冯兴元:哈耶克继承了奥地利学派的方法论,包括个体主义方法论、主观价值论、非均衡论等等,他也基本沿袭了奥地利学派不用数学的传统,但他的经济周期理论却是基于他所反对的静态均衡观,发展动态的均衡理论是哈耶克追寻的目标,遗憾的是他最终未能完成。
记者:哈耶克早年曾经信仰费边社.会主义,后来他远离了这种社.会主义思潮站在了自由.资本主义的一边,他这种思想观念上的转变是如何发生的?
冯
兴元:事实上哈耶克早年同情左派,曾经信仰费边社.会主义,两个人的启蒙对于哈耶克的思想转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位就是门格尔,哈耶克的一位大学老
师曾经推荐给哈耶克一本门格尔的《国民经济学原理》,该书直接影响了哈耶克的价值取向;另一位即米瑟斯,他曾经是哈耶克的老师,他的观点也直接引导了哈耶
克思想的变化。但需要指出的是,哈耶克从未受到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影响,也反对高度的计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