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郎咸平的观点置疑完全版--欢迎大家指证 最近关于郎咸平先生的国企改革的“保姆”理论,大家讨论的较多,正方反方的观点都有。我也来谈谈自己的观点。必竟人要有独立的思考,而不能盲目的迷信权威。
郎咸平认为国企改革要用保姆理论,指雇佣职业经理人对国企进行管理,而不是进行民营化管理。他认为这不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我对此持不同的看法。
大家都知道我国的国有企业是在旧的体制下产生的曾经有辉煌的时代,但随着新经济的掘起,已不能高效率的加入到市场竞争的行列中来。大家还都知道雇佣职业经理人,是国外民营资本常做的一件事,能吸引优秀的管理人材对企业进行管理。但是,我们要注意这两者,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点:一个是国有企业,一个是民营企业。对于一个民营企业而言,他追求的是股东的利益,除此之外,其它的别无所求,而国有企业则很大的不同,国有企业既要追求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的企业效益,还要追求社会效益,指国有企的职工工资.福利.社保,及为国企奉献了一辈子老职工的退休金。
我们都知道对一家企业进行重组.并购等改革事项时,重要是两点:一是新资本的投入,二是劳动力成本的调整。在国外民营企业进行改革时,职业经理人通过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两种方式,指股票融资与银行贷款。但是郎咸平先生却说国有企业改革不好不应上市,也就断了国企的直接融资之路,而间接融资呢?郎咸平先生又说中国的金融体系不好,银行不要乱放贷款,这条路也被郎先生给断了。那么,郎咸平先生所说的保姆--职业经理人会不会自己带着自己的资金入股中国国企改革呢?恐怕不太可能吧,谁家请保姆照看孩子,保姆也不会倒贴奶粉钱呀。
那么,唯一的方法就是裁员了,利用企业现有资金,减少劳动成本,提高企业效益。这也是国外民营企业经常使用的方法。但是,我们是国有企业改革,不是民营企业的重组,国有企业有社会责任,民营企业只有追逐资本利润的责任。国有企业有养活退休职工的责任,民营企业只有养活股东利益的责任。通过上面分析,我们能了解,郎咸平先生的保姆理论实质上是裁员理论。郎咸平先生的保姆再能裁员,能裁掉已退休的职工的养老金吗?
有人问不裁员行不行?恐怕只有郎咸平知道了。没有新资金的投入,没有劳动成本的降低,就能增加企来效益,很明显职业经理人不是神仙,两头儿讨巧的事情,只有出现在某些不现实的经济学家的纸上。让人惊讶的是郎咸平先生的家乡--台湾,都是出售给法人做国企改革,但从未听说过郎咸平对自己的家乡提出过保姆理论的看法。我不否认郎先生是位爱国者,但是,这种保姆理论在全世界都鲜听有成功的先例,一旦失败,失败的后果不是由嘴巴上爱国的人来承担的,这一点毛泽东讲了一句:人民的眼光是雪亮的。
郎咸平讲美国的著名的职业经理人韦尔其,从通用电气走的时候,只带走了1亿美金的退休金。这是个不完整叙述(也有人说是欺瞒)。因为郎咸平没有告诉大家:韦尔其还带走了通用电气的3000万份股票期权。如果通用电气是一家国有企业,那么韦尔其通过期权行权持有了大量通用电气的股份,按中国人的标准,这算不算是国有资产流失?
郎咸平的保姆理论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国企一般都有几百亿元,职业经理人做得好了,可以分得国有企业的股份,做得不好,损失职业经理人是一分不承担(也承担不起),全部由国家人民资产承担。这不符和“三公”中的公平原则,而“不患寡而患不均”的问题恰好是郎理论的软肋。
不可理解的是:为什么郎咸平认为国有资产由民营人掏钱购买国企股份算是国有资产流失,而职业经理人不掏钱就能得到国企股份就不算是国有资产流失?
国有资产里包含着社会责任,中国社会主义工人阶级的利益,试问职业经理人在不带一分钱进入情况下,如何顾及社会责任?这是郎咸平先生在西方经济学中从未学过的东西。郎咸平先生总标榜自己是用数据讲话,可是问题是,郎先生总是用不负担社会责任的美国私营企业的数据与负担社会责任中国国有企业的数据对比,两者追求的效益不同,前者是股东效益,后者是社会效益,两者的数据有可比性吗?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郎咸平的保姆理论实质上是失业理论,抛弃社会责任的理论。当然,他自己也很坦白说自己是资本主义经济学家了。不过,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学,我们要辩证唯物的看郎咸平的理论,一方面他忽视了社会责任,另一方面他也提出加强法律监督的看法,后者,正是我们努力的对象,杜决国企改革中的种种弊端的方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8 10:38:05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