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教育厅昨出台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的考核办法,明确了绩效考核会和师德挂钩,但绝对不与升学率挂钩。绩效考核结果将作为教职工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师德,原本就应该是教师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现在却要与工资挂钩,不可谓不可笑可悲。按江苏省教育厅规定,绩效考核要充分听取学生家长的评价。各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绩效考核领导小组,绩效考核实施办法须经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但具体师德怎么评判,并没有明确的说法,正如有网友说,“学生评判我信服,但是现在哪个学校所谓的“师德”者不是基部主任说了算……”如果是那样,这里面又有多少的黑洞掩藏?
一个疑问
“江苏省教育厅昨出台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的考核办法,明确了绩效考核会和师德挂钩,但绝对不与升学率挂钩。”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考核,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包括师德、教育教学、班主任工作等方面的实绩。”“对教学效果的考核,主要以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达到基本教育质量要求为依据,不得把升学率作为考核指标。”
——第一,我们还不能确定江苏省教育厅所谓的不与升学率挂钩的考核办法要具体怎么操作,但在其后明列的重点考核内容中,“教育教学”、“规定的教学目标”这样的字眼仍然是不可避免的。第二,学校要培养学生从德智能体全面发展,那么,在重视德的同时,智又怎可忽视。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除了要他学“德”,有“智”当然也是重点之一。倘若学校的老师为了绩效工资只顾“德”而不管学生的“智”,岂不是顾此失彼?
两个不明
1)“师德考核中明确规定,教师要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不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不得歧视、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得以非法方式表达诉求、干扰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损害学生利益。”
——考核规定要求教师要自觉抵制有偿家教,这自觉二字颇可玩味。教师可以为了规定去抵制有偿家教,可是他更自觉的是去抵制无偿家教。另外,只要家教的需求存在,家长就算“自觉”也很难抵制得住,更何况,是不是有偿,别人为什么要放在台面上让你看见?
另外,规定很好,要老师不得歧视、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得以非法方式表达诉求、干扰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损害学生利益。老师想必都会遵守,毕竟这与工资挂钩。但事起必是有因,学校有没有在相应的方面对学生有规定呢,如果不给双方面有限定,那么老师将怎么平稳执行这项规定?
2)省教育厅规定,绩效考核要充分听取学生家长的评价。各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绩效考核领导小组,绩效考核实施办法须经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
如果这个绩效考核领导小组以校长为领导,那总难免让人担心。堂堂一校之长,百事缠身,却要对学校每个老师考查入微,谈何容易。如果不能做到事必躬亲,那么学生家长的评价是否有偏离,那么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是否有俺藏,他又如何得知。既然他有权定“生死”,那么“潜规则”是不是又多了一个可施展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