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发投入的主体结构,中国的研发创新活动中存在资源错配的现象,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较低的国企相对私企获得了太多的资源,如果能够改善这一错配现象,中国还将释放出巨大的创新潜力。
为什么页岩气在美国开采成功?
2.我国创新的产出(专利)也是一种外源性的,对这些东西追求不是源自于对自己创造的价值最大化追求,而是通过这些(专利)去获得财政补贴、资助,甚至通过这些显示企业创新的能力。这种外源性的创新产出模式必然导致数量的扩张而质量难以提高。
3.新技术的大规模商业应用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上,一是科技创新、技术创新。二是包括改变产品,改变生产方式、生产组织,就是改变生产函数。三是包括制度、规制和改变等。
4.有保护创新者权利的制度安排。三个重要因素决定了自由创新者的数量,选择生产组织方式的权利,获得资源的权利以及使用它们的权利。
5.建立一个以私营部门为主的创新体系并不是要私有化,而是要让更多的研发和风险投资来自民间,来自企业,而不是主要来自ZF。在罗森伯格和伯泽尔看来,要使技术变革有效而持久,ZF必须使创新者要有富足的机会和决策权,同时ZF必须放弃它们对创新进程的直接支配权,并使之分散。
中国的商人不是做更好的捕老鼠器,而是搞到捕鼠的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