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市国资委近日表示,将改革国有企业负责人的选拔任用管理,改变由行政领导担任或兼任国企负责人的现状,去除国企负责人的行政身份,建立符合市场规律及
现代企业制度的用人机制,支持国企通过市场手段选聘和储备经营管理人才。(见9月9日《成都商报》)
成都市这项改革,将是国企负责人走出“脚踏两只船”怪圈的关键一步。所谓“脚踏两只船”,就是说国企负责人长期以来具有企业经营者和行政官员的双重身份。一方面,他们是有一定行政级别的领导干部,在职级待遇上套用相应级别党政干部的标准,退休后可以享受同级官员的退休待遇。另一方面,他们又是国企经营者,可以根据企业的经营效益等情况享受相应的工资、奖金、福利及职务消费待遇,他们的薪酬水平普遍要高于同级别的党政官员。
根据去年国资委公布的数字,近年来央企高管的年薪在35万元至48万元,可是一旦企业搞得不好,他们又能以“国企不能像民企那样灵活经营”为由,把责任推卸得干干净净,进可攻、退可守,什么压力都不承受,什么好处也不落下。
现在,成都市准备让现有的国企负责人要么以纯粹“打工仔”的身份留在企业,享受“市场化待遇”;要么回行政部门做官,按官员的级别拿工资,无论是留下来的“老人”,还是招聘进来的“新人”,都只有一个纯粹的身份——企业经营者,更有利于国企建立有效的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
尹蔚民透露,央企高管薪酬制度将“参照国际上加强企业高管薪酬管理的做法”。那么,其他国企负责人的身份也应当参照“国际惯例”,去除国企负责人的行政身份,这样才能真正打破国企负责人“享中国行政官员待遇、拿外国企业高管高薪”的“脚踏两只船”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