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1855 8
2009-09-10
2009年09月10日 08:59 来源:文汇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同样是老师,但教师节来临的时候,大学老师和中小学老师的节日感受大不一样。
  教师节前后,中小学老师很“受宠”,不断收到学生送的贺卡和礼物。“宠”他们的还有学生家长,家长们相互联络一起策划:送什么礼物老师最高兴、能留下最深印象?然而在大学校园,同样“桃李簇拥身边”的老师们说起教师节却显得淡漠。一位大学教授苦笑,每年教师节我倒也收到贺卡,不过都是学校、学院和系里送的——典型的“组织行为”。
  年年此时,正是谈论“尊师重道”的“尖峰时刻”。那么如今,到底是中小学生比大学生更懂得尊敬老师,还是有别的什么原因掺杂其中?大学老师和中小学老师遭遇的这“一冷一热”,不能不让人深思。
  怎么会“一冷一热”?

  为人师者,教师节是最能体会职业成就感的日子。但教师节在中小学校热闹,在大学冷清。
  在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副教授聂伟的记忆里,大学的教师节气氛从来都不浓,给老师送节日祝福的学生不多。
  执教于沪上一所名牌大学的张教授很淡然:“如果收到学生发的短信或E-mail问候,会很满足——学生想得起我,就是对我的认可。”
  大学生们似乎更倾向于以班级集体行动的方式向老师祝福节日,不过这么做的,多为刚入校不久的大一新生。担任专职辅导员的潘老师告诉记者,她带的班在入学后第一个教师节以全班同学的名义送了一个茶杯,让她颇感温暖;但后几年,这样的“集体行动”再没有过。
大学老师们当然知道中小学里此时的热闹,因为自己也是家长;他们了解热闹背后的不少内情,也多少感受到了“世态炎凉”。
  教师节为什么会在大学遇冷?有位大学老师的分析很有锋芒:大学跟中小学不一样!中小学生年纪小,学习、生活或多或少都需要老师关照,何况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老师“盯学业”紧不紧,直接关系到分数。再说,为了与考学相关的“竞争”,学生和家长总有些事要求老师帮忙,就是说老师“有权”。大学就不一样了,师生关系相对松散;大学生已是成年人,有自己的行事主张,而且大都还“未染世俗”,还想不到要拉关系。至于是否向老师道声节日祝福,那要问他们自己的想法。
  其实不难发现,如今中小学生在节日向老师送问候、送礼物,许多也并非孩子的“自觉行动”,而是家长在背后推动。教师节恰逢新学期开始,家长们对老师有着“实际”的期待。

  殷女士的儿子9月起升入小学五年级。往年教师节前,她会和儿子一起到文具店为带班老师挑选贺卡;今年“加码”了:贺卡继续送,同时附送一张200元消费卡——“就要升学考了,希望老师对孩子多点照顾。”
  异化了的“尊师”
  请老师“多关照”,是一些家长让孩子在教师节送礼物的动机。在这样的动机下,有些地方送礼就成了风,而且“吹”偏了,把教师节弘扬的尊师重道精神“吹”远了!很多在家长推动下给老师送礼的孩子,并没有搞明白教师节的含义。
  执教于沪上一所实验性示范性学校的苏老师告诉记者,前几天她收到班上一名男生的贺卡,不过,“送贺卡时,这个男生的脸色都变了,让我直觉到卡里有别的东西”。让苏老师考虑再三的并不是如何把家长经学生之手送的东西退回去,而是如何让学生们懂得怎样尊师重道!
  “教师节里是不是祝福、问候老师,我看还是小事。尊师更应该体现在学生平时的一举一动中。”在大学执教多年的张教授感叹,“比如下课了,我写在黑板上的板书总没有学生帮着擦。”
  教师节,恐怕学生和家长都应该抛开杂念,仔细想想:如何真心地感谢师恩,得体地表达对老师的尊重和敬意。(记者 樊丽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9-10 11:30:20
因为大学老师和学生之间不存在那么密切的利益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10 11:30:53
今天早上还看到好几个小学生捧着鲜花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10 11:31:34
fgq5910 发表于 2009-9-10 11:25
担任专职辅导员的潘老师告诉记者,她带的班在入学后第一个教师节以全班同学的名义送了一个茶杯,让她颇感温暖;但后几年,这样的“集体行动”再没有过。
大学老师们当然知道中小学里此时的热闹,因为自己也是家长;他们了解热闹背后的不少内情,也多少感受到了“世态炎凉”。
  教师节为什么会在大学遇冷?有位大学老师的分析很有锋芒:大学跟中小学不一样!中小学生年纪小,学习、生活或多或少都需要老师关照,何况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老师“盯学业”紧不紧,直接关系到分数。再说,为了与考学相关的“竞争”,学生和家长总有些事要求老师帮忙,就是说老师“有权”。大学就不一样了,师生关系相对松散;大学生已是成年人,有自己的行事主张,而且大都还“未染世俗”,还想不到要拉关系。至于是否向老师道声节日祝福,那要问他们自己的想法。
  其实不难发现,如今中小学生在节日向老师送问候、送礼物,许多也并非孩子的“自觉行动”,而是家长在背后推动。教师节恰逢新学期开始,家长们对老师有着“实际”的期待。

 )
这话有点牵强了,我从小学的老师到高中的老师我现在还认识,大学的我基本上都忘了,什么原因?

难道仅仅是为了拍老师马屁? 我从来没拍过

完全是大学老师自己的问题,我大学期间班主任见面次数不多于10次,总时间不操作24小时,说话次数小于20次,你说我怀恋大学的老师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10 11:34:51
希望有纯净的师生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10 13:43:16
我们班每年都送礼物,不过更多的是惯例与形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