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的三个关键的效率需求包括频谱利用效率、能耗效率和成本效率。具体来说,5G在频谱效率、能源效率和成本效率的提升需求在十倍甚至百倍以上,关键技术加速催化。
5G的性能指标主要从用户体验速率(bps)、连接数密度(1/Km2)、端到端时延(ms)等方面提出要求。
表1:5G关键指标

我国提出的“5G之花”9个技术指标,被ITU接受了8个。
图1:5G关键能力体系

5G的主要技术场景包括连续广域覆盖、热点高容量、低功耗大连接和低时延高可靠四个方面,其面临的挑战及所需关键技术如下表所示。
表2:5G应用场景的性能挑战与关键技术

其中,前两个场景主要满足未来的4G移动互联网业务需求,后两个场景主要面向物联网业务,是5G新拓展的场景。
5G技术路线及进度。在5G无线技术路线方面,IMT推进组融合了4G继续演进和创新元素,明确5G空口的技术路线可以分为两部分:5G新空口(低频和高频)和4G演进空口,其中前者是主要方向。5G低频新空口将采用全新的空口设计,引入大规模天线、高频段通信、新型多载波、先进编码等先进技术,有效满足更加多样化的指标要求;5G高频新空口需要考虑高频信道和射频器件的影响,并针对波形、调制编码、天线技术等进行相应的优化。下图为5G无线技术路线及主要场景。而在4G演进方面,LTE/LTE-A已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部署,仍需在传统移动通信频段引入增强技术从而提高性能,使其满足5G技术需求。
图2:5G无线技术路线及场景

结合两条路线的特点,5G应尽可能基于统一的技术框架进行设计,并针对不同场景的技术需求,通过关键技术和参数的灵活配臵形成相应的优化技术方案。在5G空口技术框架中,多天线技术可支持配臵大规模天线,并通过多用户MIMO(多输入输出)技术,支持更多用户的空间复用传输,数倍提升系统频谱效率。多载波和MIMO技术是4G升级为5G的关键,在基站天线增长上起了重要作用。
ITU-R成立WP5D工作组,为确定5G国际标准和推动全球协调5G频谱工作,并在2014年2月会议上提出了面向2020年及未来的“IMT-2020工作计划”主要内容包括5个阶段10个步骤,预计将于2020年底开始具备商用能力。目前,5G无线技术第一阶段的实验已经完成,最受各大参与方关注的是大规模天线、高频段通信和新型多载波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