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揭示了银行呆坏账及企业亏损的奥秘。这个奥秘很简单,就隔一层窗户纸,一捅破立即恍然大悟)
银行的呆坏账是怎么产生的?是腐败,是调查不清盲目放贷,还是老赖故意不还,还是企业经营不善?这些原因即使存在,也不是经济学要研究的。经济学要研究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而上面的都是偶然因素,是主观因素,不在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之内。那么经济学怎么研究这个客观规律?即假设所有人都是理性人,都遵纪守法,都精明强干,都坚守信誉,那么这种情况下还能不能产生呆坏账?
现在我们就从最简单的情况研究起,科学研究必须从最简单的情况研究起,研究清楚简单情况才能研究复杂情况。
假设现在全国刚开始使用货币,民间还没有货币。那么货币怎么进入民间?就是通过贷款的途径。现在银行要放贷了。如下图所示:
假设在十年内民间有若干商人贷款,总贷款额为M。在这十年中,经过买卖,货币散布开来,有人收入货币后存到银行,并且银行已经支付利息N3,那么这十年内到民间的总货币量就是M+N3。同时在这十年内,银行回收贷款本金N4,利息N5,那么到第十年年终社会拥有的总货币量就是N=M+N3-N4-N5。这些货币包括存款,也包括税收,也包括现金等等,总之它们的所有权不属于银行,是社会的总货币量。
而这些货币,有一部分是没到期的贷款本金,用N1表示。已经到期还没偿还的呆坏账用N2表示。我们知道M=N1+N4+N2,代入上式可得N2=N+N5-N1-N3。也就是十年中
银行呆坏账本金N2=社会总货币量N+银行回收的贷款利息N5-没到期贷款本金N1-银行支付的存款利息N3…………(1)
由M=N1+N4+N2也可得到:
呆坏账本金N2=银行总贷款量M-已回收贷款本金N4-没到期贷款本金N1…………(2)
上两式表示的是在理论上银行呆坏账数额。
看完银行,再看民间。
假设十年中只有张三和李四两家贷款,各贷10000圆,期限一年,年息10%。张三做帽子,李四做包子。他们各自都买了原料、设备后,总共就有20000圆进入了社会,也就是说,现在社会上总共只有20000圆。张三做出来帽子后,他要卖了,假设他总共卖出去15000圆的帽子,他就收回了15000圆。他还了贷款,并支付了1000圆的利息,又发给工人1000圆的工资,交了100圆的税,自己净赚2900圆。因为社会上总共只有20000圆,这一被张三收回15000,只剩下5000圆,那么李四最多能卖出去5000圆的包子,他最多只能收回5000圆。
到这里,大家应该能知道市场经济里总是有亏损的原因了吧。张三赚钱了,李四一定亏损,因为总钱数一定。这也是个客观经济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管李四多么精明都没有用,社会上只剩5000圆了,他不能再变出钱来。
再假设最理想的情况,张三用赚的2900圆全部买包子吃,天天买,张三的工人也用1000圆工资全部买包子,政府也拿100圆的税收买包子,那么李四最多只能卖9000圆的包子,不够还贷款本金的。为什么?因为银行赚走了1000圆。就算银行也拿1000圆买包子,他最多也只能卖10000圆,只够偿还本金。为什么?银行总共才放贷20000,却要回收22000,怎么可能?
上面说的是理想情况,但是这种理想情况是很难存在的,不可能大家都买包子吃,也可能买别的,李四不可能在一年或几年内把所剩的钱都收拢过来,所有他还不起贷款是一定的。
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就假设他收回了5000吧,那么他还亏5000。这时他就还不起贷款了。假设他只还5000,这时银行这一笔10000圆的贷款就还有5000的本金收不上来,呆坏帐当然是5000圆,不算利息。下面我们来看看怎么用公式来计算。
这时社会的上的总货币额是多少?张三工人的手里有1000,张三有2900,政府那儿有100,那么总共就是4000圆。还知道,银行已收回张三的贷款利息是1000,所以由(1)式可得银行的呆坏帐数量N2=4000+1000-0-0=5000圆。正好与李四欠的呆坏帐相符合。银行净亏损4000圆。
由上面的例子可知,市场经济里,因为大家都想赚钱,所以不管市场经济是多么自由,不管大家都多么遵纪守法,多么精明,多么善于经营,亏损都是一定存在的,银行的呆坏账也都是一定存在的,有赚的就一定有亏的。这就是客观经济规律,是市场经济自身内在固有的弊病,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不管怎么加强监管,不管怎么打击腐败,不管怎么谨慎,不管怎么提高经营能力,这样的情况都是不能改变的。想改变,就必须废除市场经济,消灭商品,治到病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