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资源/课程/会议/讲座 论文版
1721 0
2009-09-11

中国产业转型:内生性、专利产业化与企业家精神
国际产业经济研究室  刘秀莲

[内容提要]中国制造业到了转型和升级的关键时期。无论是产业转型还是产业升级都应该强调产业的内生性,因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主要通过自身的力量来实现,这种内生型的调整是通过自主创新来完成的。我国制造业如果要想实现从量到质的飞跃,不仅要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和标准化建设,还需要更多具有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优秀企业家。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企业家与国家竞争力的关系等,越来越成为民族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近两年来,我国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到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和工资成本上升等压力的影响,廉价优势已经趋于饱和,产业转型和升级面临困境。以纺织业为例,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有记录的44200 家企业中,2007 年有1/6 为亏损,2/3 勉强保持不赔不赚,中国制造业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1加上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蔓延到实体经济,以出口为导向的中国制造业同样遭受到很大冲击,危机暴露了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层次问题。因此,中国制造业到了转型和升级的关键时期,中国产业要步入持续发展的轨道,必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产业转型:内生性问题
    ......

    二、知识产权:产业化问题
    ......

    1、重点加强专利使用与保护制度建设。
    ......

    2、面对来自国际知识产权的竞争与压力,我国应该在塑造有利于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的法律和政策环境方面加大力度。
    ......

    3、由以“市场换技术”向以“竞争和创新换技术”的技术引进战略转移。
    ......

    三、民族企业: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对一个社会来讲是非常稀缺宝贵的资源。又快又好地发展的中国需要企业家,需要更多“有责任心”、“敢担当责任”、具有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优秀企业家。应该肯定,中国经济改革开放30 多年,中国培育和造就了一批企业家,他们为社会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仅从2008年企业界发生的种种事件真让人痛心,黄光裕等企业家纷纷出了问题;河北三鹿集团因大量使用三聚氢胺将创立多年的自主品牌毁于一旦等等。人们不仅要问,中国到底有没有具备真正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而在美国,据资料统计,每16 个人中可能有一人具有企业家精神;在欧洲,每26人中可能有一人具有企业家精神;在日本,每36人中可能有一人具有企业家精神。在西方社会,企业家的才能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中,也就是说,企业家不仅仅是在经济领域发挥作用,而且在教育、艺术甚至政府领域都在发挥作用。而在中国,每200人中还找不到一个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人们不得不追问为什么我们鲜有真正的企业家吗?中国改革开放30年,伴随着大批企业崛起,成就了无数亿万富豪,但伴随个人财富日积月累,隐患也与日俱增。因此,企业家对社会的价值与意义、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企业家与国家竞争力的关系等,越来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成为民族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至于如何评价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企业家普遍认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企业家素质的提高、社会诚信环境和体制环境的改善,中国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认识和能力将会不断提高,他们呼吁全社会在尊重企业创造价值的同时,给企业和企业家更为宽松的发展空间,保护企业家的创业热情,激发企业家的创新动力。9但是,也有部分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这主要是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不够、缺乏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法制不完善等是影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因素。期望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不断提高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认识和能力,建立与和谐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商业文明。有学者认为,中国企业和企业家要赶上欧美杰出企业家,中国企业要赶上欧美优秀企业,总体而言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的企业家领袖要达到比尔·盖茨地步,要从“有力的领袖”走向“有效的领袖””还有一段路要走。建议中国的企业家需要在个人信仰上迈出跨越性的一步,让他们不仅不能成为财富的奴隶,甚至也不能成为财富的主人,而是要成为财富的好管家,企业的创新者。
   当前,对于中国经济来说,金融危机是导火索,是外因,自身的问题是内因,是要害。要振兴经济,进行产业转型和升级,还得靠自己,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措施才能振兴,中央政府4万亿投资是不够的,除了拉动作用,提升信心的作用更大一些。要振兴经济,不能只靠政府,必须首先振兴企业家的信心。因此,在产业转型面临困境的时候,政府应该从政策上和法律上支持和保护企业家,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使企业家敢于参与竞争,敢于冒险和创新,而不仅仅是为了企业的生存。二是要转变企业家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的思想。应该认识到,自主创新虽然在初期投入成本较高,但却避免了引进技术时要支付的高昂代价,也避免投产后需将绝大部分利润让给外方的痛心局面。从长远看,企业只有通过增加研发投入进行自主创新,才能真正掌握自身发展的命运。三是要转变只注重跟踪仿制,而不愿自主创新的思想。跟踪仿制国外技术虽然对于技术发展自身而言风险较低,但在技术发展的道路上却始终落在别人后面,没有在根本上掌握技术发展的主动权,同时还存在着潜在的知识产权纠纷等危险。所以,只有进行自主开发,才能真正掌握技术发展的主导权,实实在在地规避各种风险,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持续发展的后劲。四是国家应该建立企业家的政绩监督和问责机制,这样可以有效地形成一种约束和规范,即制定有效的考核问责制度,目的是监督和规制企业家的行为,使之真正成为有责任心、有危机感、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家领袖。
附件列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