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893 0
2009-09-12
  现代社会留学生是一个普遍现象,已经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推动着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不过,古代是没有留学生这个群体的。“留学生”是在我国唐代开始出现的,是当时的日本人想出来的一个名词。
  大唐盛世时,国力强盛,经济文化特别繁荣,与我国相邻的各国又敬畏又羡慕,他们纷纷派外交使节到中国来,表示友好,其中日本ZF派遣外交使节的次数最多。
  日本ZF为什么当时对中国如此友好呢?主要原因是日本ZF想通过外交活动在中国学到先进的文化知识,以便回国传播,促进本国文化和经济的发展。那个时候,没有大使馆这些常设机构,日本ZF派出的“遣唐使”,在中国不能停留很长时间,也就是说使节们在中国学到的知识有限。
  日本ZF经过研究以后,决定在派“遣唐使”的同时,随同带来一批青年学生,他们将这些学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叫“留学生”,另一部分叫“还学生”。所谓“留学生”,就是在外交使节开展外交活动回国后,把他们留下来,继续在中国学习的学生;“还学生”便是与外交官回国时,一起回国的那一部分青年。  

  后来,“留学生”这个办法,其他国家也先后吸取,所以唐王朝时,有很多西方国家派人到中国来充当“留学生”,不过他们不是在中国学校读书,而是到民间学习。有些人回国后写了很多“留学”经历的回忆文章,向世界介绍中国的唐代文化。
  唐代以后,“留学生”一词便保留下来,现在更是通行世界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