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意天使君关于“人”的因素最重要的看法。
  人的问题,体现在国家要素方面就是国民素质,这是国家的基础实力之一。
  国民素质是什么?就是传统、教育、意识、技能、受训练程度、团结与集合力、勤勉与忍耐力、凝聚力等等的集合体。
  经过三十年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初步的工业化训练,我们的国民素质已经大大地提高了,但与发达国家还有相当的差距。
  从政府的角度讲,提供一个平等、宽松的政治经济环境,为国民提供良好的教育,使社会和市场在“三公”的状态下运转,以国家的全民的奋斗目标提高凝聚力等等,都是应当做好的事情。在这方面,虽然有巨大进步,但也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人们用很多时间去谈论“国富民穷”的问题,意思说这多年国家经济发展了,人民没有得到实惠。实际上是国家和人民都得到了实惠,只是人民的实惠还没有达到富足和宽裕的程度,所以有一些人不满意。在这个问题上,大概没有人人都满意的时候,这个连美国也做不到。但不论怎么说,发展总是好事情,只要发展了,国家、企业、个人都会得到好处,只是谁得到的好处更多一些。如果大家得到的都差不多,但没有发展或发展很慢,实际上大家就都没有多少好处。问题在于,我们应当着力培育形成一个中产阶级群体,这个群体占了社会的大多数,“均富”的问题就大体上解决了。这要靠经济的发展,要靠每个人的努力,当然也要靠国家的税收调节和政策引导。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调节分配关系的过程,发展初期的不均衡很难避免,但是这种不均衡,一般在发展的中后期都会得到调节和纠正,达到大致的均衡,这也是在收入问题上一个普遍的规律。
  但有一点需要强调,就是不要妄想一切都尽如人意了再去发展,世界上没有这么好的事情。即便在当今的日本,也是只有企业意志而没有什么个人意志的。尽管中国很多地方还没有“自由”,但中国人能享受到的许多自由日本人连想也不敢想。譬如个人所受的约束度,就比日本人宽松得远去了。当“鬼剃头”(即一夜之间头发成片地往下掉)成为日本工薪阶层的普遍职业病的时候,我们大部分的中国人却在悠里悠哉地干着自己的活儿。
  别以为只有中国才存在那么多的不如意,在欧美诸国,人们不如意的地方多着哩。
  不如意归不如意,发展还得发展。要等一切都如意了,可能黄花菜都凉了。
  至于藏富于民还是藏富于国或者藏富于企业,不是我们说了算的,得靠实践的进程说了算。记得日本泡沫经济的高峰期,我接受KBS京都电视台专访,当主持人问我“你到日本前想象的日本和到日本后看到的日本有什么不同?”的时候,我回答说:没来日本以前,想像日本很发达,老百姓花钱一定大手大脚的。来日本之后我才发现,其实一般的老百姓手头很紧,过日子必须精打细算,我所在的银行课长,算是标准的中产阶级了,但我看他的信用卡明细却是红彤彤的一片,看来日本有点国富民穷啊。主持人笑道,说到点子上了,看来你真的没有白来日本一趟。
  那是日本经济最黄金的时期,至于现在怎么样,只有鬼知道了。
  但不管怎么样,没有这个“富”,那是谁也享受不了的;有了这个“富”,老百姓终归有一天会享受到这种繁荣,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你可以放眼看看,当今世界上那些可以称得上“富国”的国家,不论实行什么样的体制和制度,不论是民主还是独裁,这些国家的人民生活得怎么样?还是“国富民穷”吗?
  说什么都没用,还得实实在在干起来,这个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