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只小鹅》教学设计
盐城市迎宾路小学 殷佳佳
教材分析:
斯洛伐克民歌《八只小鹅》是江苏省编音乐教材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歌曲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外国小朋友的农村生活情趣。歌中展现了活泼可爱的小鹅欢歌起舞,神采奕奕的形象,小鹅的叫声和嬉戏玩耍相结合,将歌曲推向高潮。
设计意图:
1、以歌曲教学《八只小鹅》为重点组织艺术教学,为学生创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
2、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喜欢的童话故事中体验、探索、创造、实践,让学生唱一唱,跳一跳、想一想、演一演,丰富整个艺术活动过程。
3、在简单的歌曲学习中加入变奏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得以延伸和拓展。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八只小鹅》,感受活泼,明快的情绪,体验模仿小动物的乐趣,感受小动物快乐的生活。
2、营造童话氛围,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尝试通过律动、歌唱、创编和表演等艺术活动表现鹅的故事。
3、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音乐变化带来的不同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欢快的声音唱歌
难点:二声部合唱之间的相互配合
教学准备:课件、钢琴、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律动
(二)导入
1、师:同学们用你们的小耳朵仔细听,谁在叫?
(学生听辨,并想像模仿听到声音的动物形象)
2、原来是一群白鹅,瞧他们在河边玩的多高兴,你能用好听的声音模仿小鹅的叫声吗?
出示节奏:
A呷呷 呷呷 |
B呷呷 呷呷 | 呷呷 呷呷 |
如果小鹅由远处走来,我们声音应该怎样?再渐渐走远呢?
(引导学生由弱到强,再由强至弱演唱一遍。)
(三)学唱歌曲
1、揭示课题
2、学歌词(有节奏的读)
3、学唱歌曲,找找相同与不同的乐句学唱。
重点学唱“它们态度优雅,看来架子很大”
(学生尝试唱一唱,并划出旋律线)
4、完整演唱歌曲
(四)创编歌曲
1、在演唱过程中加入呷呷呷呷的伴唱
2、加上合唱再次演唱。出示合奏谱。
3、歌曲处理,完整随音乐伴奏演唱全曲。
4、模仿鹅的动作跟着音乐唱一唱、动一动。
5、加入打击乐器完整演唱歌曲
四、教师总结下课!
教学反思:
《八只小鹅 》出自苏少版小学音乐第六册第六单元《我们的村庄》。课前我精心的准备,但课堂上学生的反馈却很不尽人意:跑调、节奏紊乱、两个声部基本配合不起来。可以说,这节课是彻头彻尾的失败了。刚开始我很生气,觉得是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导致诸多问题的出现。于是我又挑了一个纪律很好的班级,但问题仍然存在。我百思不得其解,问什么看上去很简单的旋律和节奏,学生总是学不会,或唱错呢?
呷 呷 呷 呷 呷 呷 呷 呷 呷 呷 呷 呷 呷 呷 呷 呷 |
从孩子的角度思考?我拿出教案,圈出了学生特别容易唱错的部分仔细思考。第一个唱不好的是歌曲的第一乐句,起初在我看来不论是看上去还是听上去这一乐句都是最简单的,这条旋律的歌词全都是模仿小鹅“呷呷呷呷”的叫声,而且整条旋律只由一个音“5”组成。但在学唱的过程中,学生总是会多唱或少唱几个“呷呷”,并且在旋律做渐强处理时,学生一兴奋很容易唱跑调,在一次又一次的练唱和强调后还是不能很好的解决,这让我很是苦恼。我反复琢磨最后我把每小节的第一个“呷”字用红色标了出来,让学生更直观的“看”出它力度上的变化。而旋律的渐强处理,组长建议我先出示三组不同的小鹅图片,并范唱,让学生来挑选,老师的歌声与哪一幅图片更匹配,为什么?在试上的过程中学生很直观的听出并选出了第三幅图并回答,因为老师的声音是越来越大的。在学生有了自己的体验和思考后,老师再进行引导:在音乐课上我们把这样的声音叫做“渐强”,你能用“渐强”的声音来演唱这条旋律吗?这时学生的声音很明显的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嘈杂的大声喊叫了。在最后,我又增加了一个延伸,创设了小鹅回家的情景。让学生自己来回答,小鹅远去的叫声变化应该是怎样的?因为有了前面的经历,所以学生一下子就能够说出来是一个由强到弱的力度变化。这一句正好和前面形成了一个呼应。也强化了学生对渐强渐弱的力度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