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5454 36
2017-05-03
陈才天在本论坛上提出了一个观点:“按照超额剩余价值理论逻辑,同一生部门的高科技自动化程度越高的生产企业要向劳动密聚型企业攫取、瓜分利润才能生存“的观点,也是马经界的一种认识”。(https://bbs.pinggu.org/thread-5507507-14-1.html

既然陈才天指明了这是“按照超额剩余价值理论逻辑”得出的结论,那么我们就要按照超额剩余价值理论来分析一下“同一生部门的高科技自动化程度越高的生产企业向劳动密聚型企业攫取、瓜分利润”意味着什么。
假设同一生产部门有A、B两企业,其生产规模与剩余价值率均相同,因而利润(剩余价值)也相同,均为100单位。
后来A企业实行了高科技自动化生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生产规模有所扩大,从而使A、B两企业的总生产规模也得到了扩大。但与此同时,社会需求量并未同步增长,从而造成了单位商品价格的下降,B企业因为生产规模未变,单位商品价格下降的结果就使利润减少到了80单位。而A企业因为劳动生产率提高导致的生产规模扩大的程度超过了单位商品价格下降的幅度,所以利润反而增加到了120单位,即额外获得了一个超额利润。
与两企业原来的情况相比,A企业多得的20单位的利润正好是B企业减少的20单位利润,因此,如果说高科技自动化程度越高的生产企业向劳动密聚型企业攫取、瓜分了利润的话,那一定是攫取、瓜分了这20单位的利润。
假设高科技自动化程度越高的生产企业没有向劳动密聚型企业攫取、瓜分这20单位的利润,那么它就只能有、并且依然会有相当于实行高科技自动化生产之前的100单位的利润。

现在就请陈才天向我们证明:
第一,高科技自动化程度越高的生产企业如果不向劳动密聚型企业攫取、瓜分这20单位的利润,仅仅只有相当于实行高科技自动化生产之前的100单位的利润,那么高科技自动化程度越高的生产企业就无法生存。
第二,上述观点是马经界中谁的认识?请给出他的原话与出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7-5-3 14:02:09
陈才天 发表于 2017-5-3 13:37
楼主为何要将另一主帖中涉及的一个问题专门发一主帖?是不是那儿已不能证明你的胜利,而是溃败?
参见原主 ...
这个问题与原贴的主题无关,原贴的主题是关于平均利润率的,涉及的是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你这个问题是关于超额剩余价值(利润)的,涉及的是同一部门内部不同企业的关系。本人所引述的你的观点已经充分表明了这一点。

你在那个主题下提出了这个问题,本来可以就这个问题单独进行讨论,但你却故意把两个不同的问题混到一起,以混淆论题的界限。因此,为了避免你将两个不同的问题故意混淆到一起,所以有必要就当前问题专门开贴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5-3 14:21:36
陈才天 发表于 2017-5-3 14:03
1、请楼主回答,A企业采取高科技自动化生产方式要不投资?A企业必须将原有生产设备废除,重购置自动化生产 ...
一、利润是销售收入减去成本后的剩余。虽然采用高科技自动化生产方式需要更多的投入,但因为提高了产量,从而可以使总销售收入比以前更加提高。特别是,如果总成本与总销售收入的比率不比以前更少的话,就意味着劳动生产率并没有提高,采用高科技自动化生产方式也就毫无意义。
因此,利润由100单位增加到了120单位,已经是按期收回投资成本前提下而获得的利润。反映了总成本与总销售收入的比率比以前更降低了,反映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不是不变或下降。

二、第一个问题解决了,你的第二个问题就不存在了。

现在请你继续回答我在主贴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第一,高科技自动化程度越高的生产企业如果不向劳动密聚型企业攫取、瓜分这20单位的利润,仅仅只有相当于实行高科技自动化生产之前的100单位的利润,那么高科技自动化程度越高的生产企业就无法生存。
第二,上述观点是马经界中谁的认识?请给出他的原话与出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5-3 14:45:30
陈才天 发表于 2017-5-3 14:32
现在请你继续回答我在主贴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第一,高科技自动化程度越高的生产企业如果不向劳动密聚 ...
本人在地板上已经回复你的这两段回复:
一、利润是销售收入减去成本后的剩余。虽然采用高科技自动化生产方式需要更多的投入,但因为提高了产量,从而可以使总销售收入比以前更加提高。特别是,如果总成本与总销售收入的比率不比以前更少的话,就意味着劳动生产率并没有提高,采用高科技自动化生产方式也就毫无意义。
因此,利润由100单位增加到了120单位,已经是按期收回投资成本前提下而获得的利润。反映了总成本与总销售收入的比率比以前更降低了,反映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不是不变或下降。所以,你的“A企业不可能收回投资,不能偿还投资巨额债务”根本不成立。

二、第一个问题解决了,你的第二个问题就不存在了。

因此,你在板凳上的回复根本不能证明高科技自动化程度越高的生产企业如果不向劳动密聚型企业攫取、瓜分利润就无法生存。
所以,请你拿出新的证据进行证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5-3 14:56:19
陈才天 发表于 2017-5-3 14:05
请参见:1、https://bbs.pinggu.org/thread-3828481-1-1.html其中的“转移论”。
2、http://bbs.pinggu ...
“转移论”不是“无法生存论”。
如果高科技自动化企业的利润100%来自于其他企业的利润转移,那可以说没有这种转移就无法生存。
但是,按照“转移论”,高科技自动化企业的利润中,只有超过其原有利润的那部分利润才来自于其他企业利润的转移。例如,主贴中的A企业,其全部利润120单位中,只有超过其原有100单位利润的那部分20单位的利润才来自其他企业的转移。

现在请问,哪个“转移论”者认为,如果没有这个转移的20单位利润,只有相当于原来利润的100单位利润,高科技自动化企业就无法生存?请拿出他的原话和处出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5-3 20:20:56
陈才天 发表于 2017-5-3 18:45
一、利润是销售收入减去成本后的剩余。虽然采用高科技自动化生产方式需要更多的投入,但因为提高了产量 ...
一、你什么时候驳倒了我主贴的问题?
“利润由100单位增加到了120单位”这是主贴中已有的假设,而利润本来就是销售收入减去成本后的剩余,凡是懂得经济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这一点,所以在主贴中根本就无须专门强调。
而你对高科技自动化的投资的理解却完全是一团浆糊,以为这些投资不属于成本,而要用利润来加以补偿。难道你高科技自动化的投资除了折旧成本的补偿外,还要另外再从利润中获得一份、总共获得两倍的补偿吗?
即便假设A企业多得的20单位的利润是攫取自B企业的,但也不意味着没有这20单位的利润A企业就无法生存,因为没有这20单位的利润,A企业还有相当于以前的那100单位的利润。你能说只有这100单位的利润A企业就无法生存吗?那在采用高科技自动化生产方式之前,A企业也只有100单位的利润,怎么就生存下来了呢?

二、主贴中本来就假设了“生产规模扩大”,如果没有产量的增长,还能叫生产规模扩大吗?
马克思说的“同一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量不变”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力成反比”,讲的都是生产同一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社会劳动生产力,而不是个别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生产力。而就超额剩余价值来说,实际上是来自于个别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生产力高于社会劳动生产力。
你连“社会”与“个别”的区别都分不清,怎么还敢批超额剩余价值呢?

三、“如果总成本与总销售收入的比率不比以前更少的话,就意味着劳动生产率并没有提高,采用高科技自动化生产方式也就毫无意义。”这话在逻辑上怎么说不通?
资本的投资效率可以通过总成本与总销售收入比率来反映,这个没问题吧?在同一种产品的生产上,这个比率越高,说明投资效益越差,也就意味着劳动生产率越低。所以,企业采用高科技自动化生产方式的意义就一定要从总成本与总销售收入的比率的降低上表现出来。这在逻辑上还有问题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