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VR早已不复火热景象,前景不甚明朗,资本出现明显收紧。数据显示,2017年一季度,全球VR/AR的风险投资额仅为2亿美元,同比暴跌80%。VR的持续降温,意味着行业发展更加理性,静待爆发。
VR产业发展不及预期,一方面是由于热钱快速涌入、吹大了泡沫,另一方面则是内容资源稀缺和硬件成本高企。特别是内容资源,必须逐步积累才能临近爆发点,绝不是用钱可以砸出来。
内容资源未跟上,导致使用场景有限,从而降低了VR设备吸引力,最终传递到整个VR产业。与此同时,内容建设的滞后,拖累了硬件设备的研发,造成产品更新换代缓慢,影响了用户体验。
所以,内容建设已经成为VR产业突围的重要方向之一。在没有足够的内容积累前,VR产业恐怕不会出现往昔火热景象。
在内容建设上,VR企业更倾向于垂直化方向发展,即给特定领域提供解决方案,包括汽车设计、医疗培训、房地产等。VR企业之所以发力专业领域,而非针对消费市场,主要还是想拓展更多实际使用场景,以便促进技术进步。
从这点来说,VR产业与其说是遭遇寒冬,不如说是虚火太盛,实质目前仍处于过度阶段,相关技术尚未达到预期高度,距离爆发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尽管VR产业发展不尽人意,但作为一项划时代的新技术,其潜力依旧相当可观。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
虚拟现实(VR)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预计,到2020年,我国VR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556.3亿元,前景可期。
不过要实现上述规模,还需要ZF、资本、企业等共同努力,推动VR产业走向成熟。目前,我国已经发布首个自主制定的虚拟现实领域标准,用于规范、指导硬件市场的设计、生产、检验及实验等,对促进VR产业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在内容资源稀缺、硬件成本高企下,VR产业发展会更为理性,并逐渐完善产业链上下游及相关配套设施,积累核心关键技术,加大内容建设力度,拓展更多应用前景。相信经过多个产业、多个环节联合推动,,VR产业会迎来突破,最终实现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