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特色专业介绍_环境工程技术_专业课程介绍_专业排名_就业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环境监测、环境治理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从事污染治理设施运行和维护,环保项目改造和设计、环保设备、处理指标检测与分析,水处理药剂市场营销以及ZF、企业环境管理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水污染控制技术、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噪声防治。
师资团队:
管福征,女,环保教研室教师,环境工程专业带头人,主讲课程《水污染控制技术》、《室内环境污染》、《制药安全与环保》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环境工程;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 2009-2011年指导的学生在全国高职高专环保类专业环境监测技能大赛上获得团体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获2010年全国环保与气象类专业优秀毕业论文二等奖,近五年为常州企业环保人员开展了污水处理工、大气监测工等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千余人次。
朱建梅,女,副教授,常州高新区(新北区)环境保护委员会专家组专家。主要从事“环境监测”类专业课的教学工作,主持完成的《区域环境监测》被全国环保与气象教指委评为精品课程,主持完成省级课题1项、院级课题1项,参与完成常州市科协课题1项,指导学生参加第一、三届全国高职高专环保类专业环境监测技能大赛,获得团体一等奖1项,团体二等奖1项,指导学生撰写的毕业论文获得环保与气象类教指委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田丽娟,女,1976年出生,副教授,环保教研室教师,全国环保与气象教指委精品课程《区域环境监测》课程讲授教师,主要从事大气污染控制、环境监测以及水污染控制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废气的处理、废水的处理与资源回收;主讲《工业除尘运行与管理》及《工业废气处理运行与管理》等课程;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分别获得2008年和2010年全国环保与气象类专业优秀毕业论文三等奖和二等奖,指导江苏省大学生科技创新课题一项,参与院级课题一项;公开发表科学教育论文10篇,其中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上的论文2篇,参编全国通用教材2本;2009年指导的学生在首届全国高职高专环保类专业环境监测技能大赛上获得团体一等奖,近五年为常州企业和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环保人员开展了污水处理工、大气监测工、环境管理等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3期累计两千多人次。
王莉,女,副教授,环境工程硕士,制药与环境工程学院教师,主要从事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在常州市环境监测站,江边污水处理厂下厂实习。完成论文8篇。所授课程主要有《污水深度处理》,《环保设备》、《室内环境污染》、《环境监测综合实训》、《纯水制备》等。
纪振,男,讲师,硕士研究生,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会员,国家清洁生产审核师,主要从事水污染控制技术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讲《化工安全与环保》、《城市给排水管道工程》、《环境工程设计》、《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技术》等课程;指导学生参加第一、二、三届全国高职高专环保类专业环境监测技能大赛,获得团体一等奖1项,团体二等奖2项;指导学生撰写的毕业论文获得环保与气象类教指委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三等奖1项;主持院级教改课题2项,主持院级科研课题1项,引进企业横向科研项目1项,参与常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项,指导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3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2篇获得环保与气象类教指委优秀教改论文三等奖;作为培训主讲教师,参与常州市水污染治理设施操作工培训班培训教学12期,参与如东污水处理工培训班、三废处理工培训班、车间主任班组长班等培训教学8期,培训人数逾千人次。
朱其兆,男,1997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主要教授课程:《水污染控制技术》、《水处理药剂检测与使用》等。
就业面向:毕业生主要面向江苏省及长三角地区医药、化工、冶金、轻工、机械、电子等行业企业,从事污染物处理和环境管理工作,面向市政环保企业从事城市污水处理和固废处理工作,面向ZF环保部门从事环境监测和管理工作,面向环保行业专业公司,从事污染治理设施操作与维护、环境监测与管理、工程项目改造和设计、环保设备、处理指标检测与分析、处理药剂市场营销等工作。本专业毕业生污水处理工中级工证书获取率100%,毕业生就业率为100%。
就业岗位:
治理设施操作岗位: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维护;
环境管理岗位:企业环境监测与管理、ZF环境监测与管理;
市场营销岗位:环保设备销售、水处理药剂销售;
处理指标检测岗位:水质检测、废气检测、固废危废检测;
拓展岗位:工程设计咨询、环境影响评价、CAD绘图、工业产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