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5377 25
2009-09-17
克鲁格曼:市场经济崩溃了--为什么经济学家如此不靠谱
20090917
来源:
时代周报

保罗-克鲁格曼
  错误的乐观
  不久前,经济学家还在为自己领域内取得的成就弹冠相庆,但现在看来这种行为让人难以置信。
  鲜有经济学家预见到了经济危机,其实这不算什么大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大家对市场经济中可能发生灾难性失灵这一事实视而不见。在黄金时代里,金融经济学家盲信市场的内在稳定性他们坚信股票和其他资产的定价正确无误。各种流行的模型中,没有一个对去年发生的经济危机有任何暗示。
  紧随经济危机,经济学界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理论分歧。卢卡斯说奥巴马ZF的经济刺激计划是基于水货经济学;他的同事,芝加哥大学约翰·柯克兰也说,经济刺激计划的理论基础是一个已被驳得体无完肤的童话。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德隆教授对此的回应是芝加哥学派的理论已经崩溃,而我本人则写道芝加哥学派的观点是宏观经济学的黑暗时代的产物,我们辛苦学来的知识全被忘到脑后。
  经济学界怎么了?将向何处去?
  在我看来,经济学界的迷失是因为经济学家常把披着精妙数学外衣的美丽误当作真理。直到大萧条之前,大多数经济学家还幻想着资本主义是一个完美或近乎完美制度的幻象。这一幻想在面对大规模失业之时变得支离破碎。但是,随着对大萧条的记忆日益淡漠,经济学家又重拾经济行为是理性人在完美的市场里的互动这一古老而理想的经济学视角,一切都重新穿起了精美方程式做的华丽衣裳。
  无可否认,这一次对完美市场的旧爱重燃,部分是因为政治风向发生转变,部分是因为金钱激励。确实,大量的使用数学工具的动机部分是为了能在胡佛研究所或是在华尔街获得好的职位,但是经济学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学家们苦苦追求一种包罗万象、思维优雅、并能给经济学家炫耀数学才能机会的研究思路。
  很不幸,这种浪漫主义的或者理想主义的经济哲学观导致了大多数经济学家忽略了错误的可能。他们对很多市场的缺陷视而不见。例如,人类的有限理性常常会导致泡沫发生和破灭;机构会因失控而胡作非为;市场的不完善特别是金融市场的不完善可以导致经济的操作系统发生突然的、难以预料的崩溃;以及由于监管者本身对监管不信任所产生的种种危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9-17 20:48:05
字符限制,上述内容不完整,可以搜索原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17 20:49:52
呵呵,保罗克鲁格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17 20:55:01
这就是在批评完全竞争、经济人等脱离实际的假设,但是我们仍在学习这些被实践证明经不起推敲的理论,所以自然科学要嘲笑经济学啥也不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17 21:56:49
为何经济学家如此不靠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17 22:04:27
股市的本质是各方圈钱,连社保、汇金、保险资金都进来抢钱,只要有脑子的都会明白,小散在哪些方面可以与他们斗,还不是鸡蛋碰石头啊,他们套牢了,国家会有救市政策,小散套牢就是风险自负,到最后哪来那么多钱?只有发动全民炒股,每一轮牛市后的下跌,都是剥小散的一层皮,下一轮牛市再骗一批新小散进来准备剥皮,直到把所有老百姓的保命钱全部骗进来,股市才会理性。耐性等吧,在不断有新小散入场,中国股市就只会大起大落,不断圈钱、不断剥皮,若你胆小怕亏损,那用另一种忽悠来对付你,那就叫基金,基金是什么?大散户,不管他是否盈利,管理费每年都要提的,出了钱、承担了风险,分红却还要看基金公司的脸。到最后用基民的钱来维持低迷的股市,不下跌到股市的低迷状态,上市公司圈权决不罢手,上市公司圈不到钱的时候,社保基金、汇金公司、保险金等国家队有好抄底了,新的一轮忽悠有开始了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amp;from^^uid=1187109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